西红柿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穿越历史的餐厅 > 073.老先生全文阅读

这大概是个小镇。

从开阔的地方望去远方,能看见个二丈高的巍峨城墙,换算成现代单位的话,估摸有个七米高,也就是两层楼的高度。

据说**的边境堡垒城市会有三四层楼高,宽六七米的巨大城墙,不过李先仁也只是听闻而已。

这个小镇应该并不是北方边境,**的边境城市基本都是卫所,属于军民结合的城镇,不可能像是如今这样路人大多表情平和安定,面色虽说苍白显得营养不良,但也没衣衫褴褛。

这里的普通百姓看上去或许穷苦,衣上有补丁,但起码人人精神状态都很不错。

李先仁估摸着可能是某个和平时代,也可能是江南地区的城市。

街边的房屋大多是石木制的平房,看上去和电视剧中古代城市相仿,但要显得破旧一些,街道两旁营业着各种店面,卖绸缎的,饮食的,代打服务的...

"代打服务?"李先仁停留在了一间门面前,看着门前木牌上写的服务内容,一脸懵逼。

朱智明博览群书,对**各地的情况也比较了解,沉吟片刻后,解释道:"我曾听江南人士说过,有些穷人不愿意交税,按照大明律需要挨板子,所以成日混迹街边的青手们除了寻衅滋事以外,还有些开了打行,也就是眼前的代打服务。"

"打行收费比税低?"

李先仁总觉得难以置信,这种行业...商业头脑是真的好。

"不太清楚,我那个时代打行还只是零星现象而已。"

王大壮来自元朝,还是个穷苦人家,后来有成了山贼悍匪,从小到大向来没好好逛过街,此时对什么都感到新奇。

只是走的匆忙,三人身上都没有带银两,否则还能尝尝这里的小吃美食。

"说起来,这里是什么时代?"李先仁自言自语着,左顾右盼,企图从牌匾或是街边文字上找到一些端倪。

只可惜王大壮剩余北平周遭,只会北京话,朱智明在北平生活的太久,老家的方言忘了个干净,李先仁更是只会英语以及普通话,他会的方言也与这里的截然不同。

本想找个人询问,可语言不通,三人只能眼巴巴的逛街,逛累了,还不能去路边茶馆歇息,只能找个地方齐齐蹲下,双手托腮望着行人。

"要不?回去吧?"朱智明很快就没了兴致,恹恹的叹着气,"还不如回去看书呢。"

才说着呢,一个老年人突然走上前,困惑的看着蹲在路边的三人,询问道:"三位,你们这是?"

他说的是北平话,虽然跟现代的普通话有些区别,但起码都听得懂。

李先仁立刻激动了起来,几人起身作揖,礼仪做到位后,才问道:"老先生,你可知此地是何处?"

"???"那老先生懵了下,"你不知道这是哪,那你怎么过来的?"

"顺运河而下。"

"哦?几位是逃难来了?"老先生摇头道,"北面有戚将军镇守,又在帝王眼下,鞑靼又不可能冲破防线,有何好逃?"

"家里惹了点麻烦。"李先仁苦笑道。

"原来如此。"他热心的笑道,"无妨,在江南只要有钱便能生活的舒心。"

果然是到了江南一带。

"逃难途中,忘记了年月,请问..."

"如今是万历七年。"老先生摇摇头,用看智障的看眼看着三人,随后又思考片刻,无奈摇头道,"也罢,看你二人年岁小,目光清澈,想来也不是什么歹人..."

他直接把王大壮排除在外。

"这样吧,去老夫家中停留片刻,有何疑问到那再说。"他对着朱智明点点头,而后回身领着三人回家。

李先仁也搞不懂这老先生怎么这么热情,万历年的百姓也没到后世那般吃饱喝足有了闲心思做思想品德教育吧?

坠在老人的身后,三人并肩而行,朱智明却瞧瞧靠上前,小声道:"这老先生该是退休官员,不过看服饰生活应当比较贫苦,或许当年是个清官。"

"你这也有退休的说法?"

"跟你说话当然用你那世界的词汇。"她理所当然的回答道,却又恍然发觉二人不经意间有些太过于亲密,又宛如兔子般涨红着脸缩到了后头。

李先仁默默翻个白眼,当初去逛街的时候你可没这么害羞过。

不过既然老人是退休官员的话...

他可不信**有什么清官,当清官怕不是全家饿死,更何况万历年也算是明末了,这个时期虽说了解不多,但也知道从明中期开始就贪官污吏横行。

老先生的家就在不远处的小巷中,拐进巷子内,又走了数十步,便看到了个破木门,跟着老先生走进屋,发现屋内有大量的书卷纸张。

"老先生是诗人?"

"只是个写通俗小说过日的普通人而已。"老先生从内屋搬出来几张椅子请几人坐下,而后兴趣十足的打量着三人,"我见各位气质独特,想来不是什么平凡人,若你们有何疑问皆可提,但请***一个愿望。"

"请讲。"

"希望你们能将部分可讲的经历告诉我,小说嘛,需要取材,了解各式各样的人。"

这是把我当做取材工具了?

李先仁这才知道为何老先生如此热情了,居然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气质与古人不同,认为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上获得写小说的灵感。

"不知老先生的姓名?"他询问道。

"汝忠。"

"在下朱智明。"X"王大壮。"X"李先仁。"

汝忠显然是古人的字,但是李先仁也没太在意,他也不可能次次穿越都能遇上名人。

而后在交谈中,才知道这里是淮安府山阳县,而老先生是山阳河下人,平日绘画书法为生,也写小说,不过小说不挣钱,渐渐的也就荒废了。

现在是万历年,百姓的日子都还算过得去,江南这边更是除了种地以外还能来城里务工,只要不是懒汉基本都能混得一口饭吃。

他倒也确实当过官,当官时的官品暂时不说,但他后来受人诬告,最终辞官还乡,当官也没攒下什么钱,又给父母办了葬礼,如今生活基本挣扎在水平线上下。

李先仁对这位老先生很有好感,说话温文尔雅,和蔼可亲,而老先生却对朱智明抱有好感,对李先仁只是满面好奇。

"接下来轮到我问了。"他笑着抚须道。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