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挣扎中前行 > 求学之路 第一章:在家时光的终结全文阅读

当一个新生命降临以后,时间仿佛就有了声音,也仿佛有了痕迹,人们在一些不经意间会去寻找和回忆那些节点,但所有过往的一切,已经渐渐模糊,进而被当前清晰可见的景象所代替,在人们的感慨声中,送走了那些一闪而过的往日的一幕又一幕。

时常有人会望着挂在天空的月亮发呆和遐想,把心中的那些疑问继续藏在心底,那就像梦一样只能令人陶醉于睡着的片刻,醒来以后,又回到了真实艰辛的劳作生活里去了。

大地上的庄稼在不同的季节变幻着不同的姿态,等候着秋收时节的到来,这无声的悠悠岁月一点点催人老,四季的更替更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人的苍老和死去,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每个人都被叫做时间的东西无情的接纳、抛弃和玩弄,但却发不出一点儿有力的声音。唯独能够做的,就是像庄稼一样吸收养料努力去成长,向着那个可以结出果实的目标前行,可这目标,又不像庄稼那么显而易见,它是如此的抽象,如此的令人晦涩难懂!

人的一生,你认为有多简单就有多简单,你认为有多复杂就有多复杂。可是每个人,都是在一点点从无知走向有知的。

这天中午,王秋生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吃午饭,边吃边谈论着有关庄稼的事。午饭极其简单,吃的是多年来每天几乎不变的面条,王小安因为饭前吃了馍馍,所以半碗面条都没有吃完就溜下了炕,骑在门槛上面向炕上吃饭的亲人喊道:“爷爷,你们说我该上学了,什么时候开学呀?”

就在前几天,王秋生一家人随口讨论过有关小安上学的事情,没想到小安这孩子听到后会这么上心,自己倒还问起来了。

“你急什么,到时候上学了可不要逃学。饭没吃完就跑下炕了,过来把你的剩饭吃完再去玩,谁叫你剩饭的。”方秀丽对儿子说道。

王小安听到妈妈让他把剩下的饭吃掉,从门槛上下来就跑了,去找村里的伙伴玩去了。炕上的王小雅看到哥哥玩去了,自己也吃不下饭了,对家人撒谎说:“我去尿尿回来再吃。”溜下炕把饭扔下也跑了。

方秀丽喊都没喊住,气的大骂了几句,王玉竹替孙子说话了:“这俩娃娃馍馍吃饱了现在吃不下饭,秀丽一会儿拌点凉面留着,等他们玩好了回来就饿了。”说完她就把小雅的剩饭倒在了自己碗里,指了指小安的剩饭说,你们把那碗也吃了吧。王家旺就把小安的剩饭倒进了自己的碗里。村里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大人吃小孩的剩饭算是家常便饭了,为了不浪费粮食,一般都会把孩子的剩饭吃掉。

方秀丽回道:“不吃饭让饿着算了,我可不给娃惯这毛病。”

“娃娃还小嘛,等长大点懂事了也就会听话了。”王秋生轻轻地说道。

王玉竹叹道:“一转眼小安都六岁多了,小雅也四岁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呀。”

是的,时光有时候就像一阵风,不经意间就会吹过,王家旺的女儿王小雅都已经四岁了。一晃六年时光就这样过去了,村里增添了好些个孩子,在漫长的日子里,没有人特别注意这一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王家旺说:“爸,秋后开学的时候,小安是不是得上学了,现在也不小了?”

“是该上学了,娃娃念书的事可耽搁不得,村里比小安大几岁的几个娃娃都上学了,特别是家福家的小顺,小学都快毕业了,一帮娃娃一起上学,来回的路上也就有了伴了。”王秋生回答。

就在这时,王壮来王秋生家串门了,从大门走进来第一眼看到了院子里盛开的月季牡丹,赞叹道:“这花好啊,开的可真好看。”

方秀丽端着碗一脚刚踏进厨房,听到王壮的声音后转头说:“叔,你转过来了,赶紧来屋里坐。”

王家旺从炕上下来,从房间走出来到

屋檐下说:“叔,天热得很,赶紧来屋里坐。”

王壮背着手,从台阶上去走进了屋。王玉竹忙问道:“壮哥你吃饭了吗,你看我们刚吃完,你要在早一点点,刚好我们可以一起吃午饭。天热,面条不敢煮多。”

“吃了,吃了,我也是刚吃了出来转转,就顺路进来窜门来了。”王壮回答。

王秋生对王家旺说:“家旺,饭没有了,给你叔拿点馍馍吧。”

王家旺拿了一块馍馍递给王壮说:“叔,吃点馍馍,这是今天新做的,还是热的。”

因为刚吃过午饭一点儿都不饿,王壮硬是让王家旺把馍馍收走了。他接着把家里的水烟烟斗递给了王壮,王壮一边抽水烟,一边与王秋生家里人拉起了家常。在村里,即使家里没有人抽烟,也会自备一个水烟烟斗,用来招待来家里的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

不一会儿,王小安与王小雅就回来了,经过平时家里人的指点,看到王壮也会自然而言亲切的称呼爷爷。

王玉竹看了看小安的头发,笑着问道:“壮哥,你今天中午还有没有什么事,想麻烦你把小安的头给剃一下,这孩子头发又长长了,还是上个月我给剃的。”

王壮回答:“这事容易,最好把刀磨一下,这样剃起来孩子就感觉不到疼了。”

剃头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只是与别人相比王壮手法更加娴熟,村里很多孩子的头他都剃过,尤其小安的头,王壮不知道剃过多少次。有些孩子特别怕剃头,一提起剃头就会紧张的哇哇哭起来,这是因为村里剃头都是用磨快的刀子直接在头上刮剃的,会有一些疼痛感。

一听到要给自己剃头,王小安打算悄悄撒腿开溜,没有想到的是村里对面车路上响起了一声面包车的鸣笛声,这让他立刻打消了开溜的念头,并显得有些紧张。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切源于计划生育,因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严格控制着新生儿的出生,在偏远的乡镇更是形成了一些滑稽的执行作风,有些执行官员与村干部勾结,晚上将一些妇女强行拉去结扎,并且各种罚款,而村民的价值观落后,都希望家里生个儿子传宗接代,生女孩了不惜一切代价偷着藏着不让外人知道有关消息,只为下一胎能够生个儿子,个别家庭为了能够生个儿子,光女儿就生了六七个,这给家庭反而造成了很大的抚养困难。

于是,民间与有关机构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就这样刮起了一阵可怕的风。不管是村民还是机构,显然这与国家政策有些是背道相驰的。

村里偏远落后,除了偶尔有拖拉机开来基本没有别的车辆,面包车更是稀缺之物,只有干部来村里视察的时候才开这种高贵的车,这让村里人大大开了眼界。最近几年面包车一年要来好几次,都是计划生育人员,可是也带来一个问题,只要有孩子的人家一听到面包车来了,全家人比狼来了还怕。会立刻抱着孩子藏起来,茅屋,牲口圈,山坡上,厨房里的柴草堆,这些都是临时的藏身之处,等检查搜索完毕人走了以后,才会小心翼翼的出来。

可是有时候,他们把车停在快要进村的路口隐蔽处,悄悄步行进村突然来袭,让人防不胜防,有很多次被抓个正着,罚了不少钱。

正因如此,有些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没有户口,或者户口信息不对,都成了很大的困扰。

家里的孩子不管大小,大人都不止一次的叮嘱:“出去玩的时候,碰到陌生人就躲开,不要说话,问什么就说不知道,问谁家怎么走也要说不知道,要是给糖坚决不能要,看到面包车开进村了,赶紧往回家跑。”

久而久之,村里的孩子对进村的陌生人与车辆变得异常敏感,形成了如此细致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多孩子长到十岁左右,心里仍然有着

这种强烈的阴影,在这一时期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留下了特别的记忆。

不管多么调皮的孩子,只要提起计划生育,都会铁青着脸变得一言不发。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大人会说:“别哭了,再哭把你交给计划生育,让他们捉去好了。”孩子会立刻停止哭泣,可他们哪里知道,计划生育人员对他们这些孩子其实也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在那种政策的影响下,一旦有超生的情形会向他们父母罚钱。但形成了一个事实,就是村里的孩子全部都特别害怕计划生育,这四个字在他们心里,就意味着可怕,甚至是恐惧。

王小安的出逃计划失败了,只能乖乖的接受剃头,刚刚进村的那辆面包车不管是不是计划生育,都已经与他和妹妹无关了,但在心里造成的阴影还在,所以他本能的产生了一种紧张。

对这些同一时代的孩子而言,多年以后等到他们长大,想起童年时代躲避计划生育的事,仍然历历在目,这也将成为了他们记忆里的一份子,并且充满了时代特色。

王小安坐在门槛上,穿上了一件爷爷放牲口时为了遮挡风雨披过的破旧外套,以此来把掉下来的头发与自己的衣服隔开。他一脸的不快,想不通大人为什么老是给他剃头,让他遭受这等折磨。

王壮抽完水烟就开始剃了,刀子磨的快,只听到发出匀称的呲呲响声,头发一缕一缕掉了下来,小安的头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小光头,倒也适合这炎热的季节,不过看起来确实难看了点。然而他的奶奶王玉竹却夸赞孙子说:“头发剃了,咱家的小安可精神多了。”在这善意的谎言里满是对孙子的溺爱,在每一位爷爷奶奶眼里,自己的孙子就是完美的存在。

剃完头后,王家旺让王壮坐进了屋里的椅子上,又递上了烟斗,呛人的烟雾立即散满了屋子。王壮指着小雅问道:“家旺,女娃子多大了?”

“四岁了叔。”

“真快呀,真快……”王壮吐了口烟,若有所思的叹道。

不一会儿,王壮就告别回去了,背着手休闲的从王家旺家的大门走了出去,王家旺一直送到大门外面。同一个村里的人串门本是很随便的事,但出于对老人的尊敬,一般都会跟在后面送到门口。

王家旺明显的发现,这位村里曾经饱经风霜而又德高望重的老人,腰有些微微弯了,人也似乎更加老了,已全然不复当年之勇,他心里不由得暗自念道:“时光啊时光,你竟是如此的无情……”王家旺的心情猛然间有些沉重,犹疑了片刻才回到屋里去了。

随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小安上学的事情也总算定了下来。王家村没有小学,村里的孩子都在大湾村小学上学,大概五公里路程,孩子们每天来回走读,去大湾村的路不太难走,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这算不上有多辛苦,反而是一种体力上的锻炼。王小安自然也要到大湾村去上小学的,还没开学,他就已经十分期待了,在村里这些还没有上学的孩子眼里,把上学当成了和村里肆无忌惮玩耍一样的娱乐,因此显得更加期待了。

城乡差距之大,不是短期内就能够消除的。当城里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时,这些乡下的孩子还依然处在天真烂漫的童年玩耍期,直到到了一定年纪,就直接上了小学。无形中,在这些孩子之间已经产生了一些差距,而这些乡下的家长们还不以为然,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这样落后的山区很多家长不识字,有些识字的家长受教育也非常有限,因此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有限,看得并不长远。源于此种原因,对这些孩子未来的成长,也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影响。

我们已经知道,王家旺的妹妹王家梅就嫁在大湾村,以后小安在大湾村上学,有什么事有了姑姑的照看,家里人也就不必太过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