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 > 第十一回希特勒染指莱茵兰纳粹党强并奥地利全文阅读

第十一回希特勒染指莱茵兰

纳粹党强并奥地利

凡尔赛条约规定,萨尔区煤矿由法国开采,行政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后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后,在萨尔区发展各种军事组织,建立“德意志阵线”,组织集会游行,使用暴力、恐吓手段,以确保德国在公民投票中获胜。195年1月1日的公投结果,赞成萨尔区并入德国的人占绝大多数。月1日,萨尔区正式并入德国。这个结果大大刺激了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的信心。

面对德国扩军备战行动,英国、法国和国际联盟理事会,除了发出空洞的警告外,对此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惩罚行动。而希特勒认定,现在又该来弹弹“和平”调子,借以麻痹英法美。5月1日晚上,希特勒在国会发表“和平”演说。这次演说是他一生中最动听、而且无疑是最巧妙、最能迷惑人的演说之一。

希特勒宣称,德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德国要和平,是基于它的基本信念,同时它还认识到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事实:没有一个战争可能在本质上改变欧洲的苦恼,每一次战争的主要后果,是摧毁国家的精华。最后他声嘶力竭地喊道:“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

希特勒在和平问题上大做文章,提出维护和平的1点建议。这些建议表面上看冠冕堂皇。但其内容不容忽视:德国不能在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以前重回日内瓦。他暗示如果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各国的充分平等得到承认的话,那么德国将重新参加国联。

至于裁军,希特勒强调说:“德国政府同意能导致取消最重型武器的任何限制,特别是适用于侵略的武器,如像最重型的大炮和最重型坦克的任何限制。德国表明愿意对大炮口径、战舰、巡洋舰和鱼雷艇的任何限制。同样,德国政府愿意同意对潜水艇吨位的限制,或者完全取消潜水艇。”

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向英国放出一个特别的诱饵:愿意把德国的新海军限制为只有英国海军力量的5%;他说,这将使德国在海军吨位上,仍比法国海军力量低15%。

在希特勒这一诱饵的引诱下,英国政府上钩之快和态度之天真,令人难以置信。英国邀请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6月到英国进行海军谈判。里宾特洛甫率真地对英国人说,希特勒的建议是不能还价的,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结果出人意料,英国人竟然全部接受了。

正如丘吉尔所说,真实的结果是:德国舰队可达英国1/的规定,可以使德国实行建造新舰艇的计划,使德国的造船厂开足马力至少也要大干10年。所以事实上对于德国海军的扩充,等于没有任何限制或约束。英国计划容许德国建造的军舰限额有:主力舰5艘、航空母舰艘、巡洋舰1艘和驱逐舰64艘。事实上,到战争爆发时,德国也只建造主力舰艘、巡洋舰11艘和驱逐舰5艘,而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还不及英国慷慨答应的一半。

然而,就在欧洲及美国为希特勒施放的“和平烟幕”所笼罩的时候,希特勒实际上完成了一项大胆冒险行动的策划工作。5月日,冯.勃洛姆将军向三军发出了一个指令,要他们拟出重新占领非军事化的莱恩兰计划。这次行动的代号叫“训练”,它要“以闪电速度突然一击”来完成。

希特勒于5月1日晚在国会大谈和平时,曾提到,由于苏俄和法国签订的互助协定,而使洛迦诺公约有了“一个在法律上不安全的因素”。这个协定是月日在巴黎,和月1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但直到这一年底,还没有被法国议会所批准。德国外交部在致法国政府的照会中,促请巴黎要注意这个“因素”。

195-196年的整个冬天,希特勒一直在等待机会。他注意到,法国和英国正忙着制止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侵略,但墨索里尼似乎逃脱了惩罚。国联尽管大肆宣传说要制裁,可是它实在无能为力。

希特勒认为,如果法国众议院或参议院批准了同苏俄的联盟,那么他就以此为借口。这个协议终于在月11日向众议院提出,在7日以5票对164票获得通过。

就在希特勒会见法国大使弗朗索瓦.庞赛的前一天,即月1日,希特勒作出了把德国军队开进非军事化莱茵兰的决定。希特勒作出这一决定,使得德国将军们感到惊慌。因为德国重整军备才刚刚开始,第一批应征的士兵不过是在几个月前才编入陆军。法国以及它的两个盟国波兰和捷克,就可以立即动员90个师,此外还有后备军100个师,这还没有把苏俄的军队计算在内。

重新占领莱恩兰,不仅表示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而且也表示违犯洛迦诺公约的条款。希特勒对这些事实并没有进行争论,他决定的根据是法国人不会进军。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外交行动上的大赌博。

196年月日,勃洛姆堡遵从希特勒的训示,发出了占领莱茵兰的正式命令。他告诉武装部队的高级指挥官们说,这必须是一个“突然行动”。勃洛姆堡预料这是一个“兵不血刃”的行动。如果结果不是那样,就是说法国竟然为此而战的话,那么,总司令保留“决定任何军事上反措施的权利”。这些反措施就是:赶紧从莱茵河对岸撤回!

196年月7日,星期六凌晨,希特勒的赌局开始了,德军开进了莱茵兰。

希特勒的这一冒险行动,吓坏了德国的将军们,陆军首脑勃洛姆堡在约德尔和大多数高级军官的支持下,要求撤回已经越过莱茵河的三营军队。但希特勒相信法国人不会进军,断然拒绝了态度动摇的总司令部的一切撤退建议。即使这样,希特勒的心里也在敲小鼓,在此之后,他私下对施密特博士说:“进军莱茵兰以后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用来稍作抵抗,也是不够的。”

但在一些动摇不定的将军们面前,希特勒却夸口说:“如果不是我,而是别人当德国的领导人,会发生什么情况?随便你们说,他会吓破胆的。我不得不说谎,但是我的无可动摇的顽强和惊人的沉着,挽救了我们!”

应该说希特勒不仅得到了法国人踌躇不定的帮助,而且还得到法国的英国盟友的帮助。法国外长皮埃尔月11日飞往伦敦,请求英国政府支持法国在莱茵兰采取军事上的对抗行动。他的请求被婉言谢绝,英国不愿冒引起战争的风险,虽然盟国对德国占有优势,然而根据洛迦诺公约的规定,法国是有权对德军进入这个非军事区采取军事行动的。而且根据这个条约,英国也是有义务以它自己的武装部队来支持法国的。

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兰之后,又指派他的外长里宾特洛甫到国联反咬一口。他按照希特勒的指示,逐字逐句讲完进军莱茵兰“纯法律方面的解释”后,接着提出了希特勒早些时候提出的裁军建议。

希特勒在莱茵兰的冒险成功,给他带来的胜利,其后果超出了当时所能想象的程度。在国内,这个胜利加强了他的声望和权力,达到了过去德国统治者从未达到过的高度。这个胜利确立了他凌驾于将领们之上的地位,他们曾在成败关键时刻动摇,而希特勒却保持着坚定。最后,而且是最重要的,莱茵兰的占领,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军事行动,却为希特勒日后在欧洲寻找侵略机会打开了道路。因为欧洲不但由于万德军越过莱茵河桥梁而吓破了胆,而且它的战略形势也因此而无可挽回地改变了。

欲壑难填是希特勒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在他诚惶诚恐的把军队开进莱茵兰后,他的欲望之门彻底打开了。他把目光投向他的出生地奥地利。希望把奥地利并入德国,由此打开通向南欧的大门。

早在195年秋,希特勒国防军就开始代号“红色方案”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在197年11月5日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希特勒确定最迟在194年-1945年,实施其侵略扩张计划。

然而,张伯伦当选英国首相后,推行绥靖政策,197年11月,他派哈里法克斯访德,与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堡会谈。希特勒提出了要求改变凡尔赛和约确定的现状,承认德国是欧洲大国权利的要求。哈里法克斯表示:“凡尔赛和约酿成的一切错误必须加以纠正,但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属于‘注定要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问题’。英国只是希望通过和平演进的方法,来实现这一改变。”

英国的态度,无疑壮了希特勒的胆,促使他决定提前行动。

奥地利地处中欧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纳粹德国颠覆奥地利的行动从未停止。194年策动法西斯分子刺杀奥地利首相多尔富斯,196年强迫奥地利签订《德奥协定》,要求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并让德奥法西斯党徒参加政府工作。此后,德国通过奥地利纳粹分子制造事端,为其出兵奥地利寻找借口。

随着德国陆军的逐渐成熟,英国缺乏坚决的意志,再加上希特勒一系列成功:第一次是重整军备;第二次是恢复征兵;第三次是进兵莱茵兰,以及同墨索里尼的胜利接触,这些无疑坚定了希特勒“胜利不是通过绝对有把握的道路来取得的,风险必须要冒,突然的跃进是必要”的信念。

194年7月5日,希特勒指使在维也纳的纳粹分子暗杀奥总理多尔宫斯。但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由库特.冯.许施尼格博士率领的政府部队,迅速重新控制了局势,暴动者被逮捕,其中1人被绞死。与此同时,作为奥地利保护人的墨索里尼急忙动员4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这给柏林造成了压力。希特勒见势不妙,马上缩了回去,并宣称这完全是奥地利的内政,对“残忍暗杀”表示遗憾。

事态由于墨索里尼的干预暂时告一段落,但希特勒并没有放弃夺取奥地利的企图。在196年7月11日奥德协定的秘密附件中,许施尼格对奥地利纳粹党作了影响深远的让步。自那时以来,希特勒的驻维也纳大使巴本,尊崇希特勒的指示,一直不停止破坏奥地利的独立和促使它与纳粹德国合并。在整个197年中,奥地利的纳粹分子在柏林的资助和唆使下,加紧了恐怖活动。奥地利几乎每天都有地方发生爆炸事件。在山区省份,纳粹党人常常大规模暴乱性“示威”,削弱了政府的地位。

198年1月5日,奥地利警察搜查一个叫7人委员会的团体在维也纳建立的办公处,警察在那里发现了由希特勒的代表鲁道夫.赫斯署名的文件,表明奥地利纳粹分子将在198年春天公开反叛,如果许施尼格企图镇压的话,德军将开入奥地利,以防止“日耳曼人内部流血”。其中一个文件,要当地纳粹分子谋杀他本人或者他的武官莫夫中将,以便为德国干涉制造借口。

巴本虽然被解职,但在被免职的第二天,他匆忙赶到希特勒那里,这位免职大使向希特勒提出一个令他感兴趣的建议:为什么不同许施尼格亲自商量一下?为什么不请他到伯希特斯加登来亲自谈一谈?希特勒觉得这个想法有点意思,顾不得才把巴本免职,就命令巴本回到维也纳去,安排这次会谈。

希特勒喜欢与外国政治家会晤,面对面地交谈。因为这样他就有机会看出对手的弱点。

许施尼格立即答应了,但为了自身安全,他提出了一些条件:他必须预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讨论的具体是些什么问题;他必须预先得到保证,即196年7月11日签订的协定将保持不变。在这个协定中,德国答应尊重奥地利独立和不干涉奥地利内政。此外,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必须重申两国将继续遵守196年的协定。

巴本赶紧回到上萨尔斯堡与希特勒会面,他回来时带来了希特勒的保证:196年的协定将保持不变,希特勒只是想讨论,自从这个协定签订以来,“继续存在哪些误会和分歧”。

月11日晚上,许施尼格由外交部次长吉多.施密特陪同,在严守秘密的情况下,乘专车前往萨尔斯堡。次日上午,汽车开到德奥边界。当许施尼格在外交部次长和巴本的陪同下到达希特勒别墅时,希特勒身穿冲锋队褐色制服上衣和黑裤子,带着里宾特洛甫、凯特尔和两位相貌威武的将军恭候在台阶前。显然,希特勒挑选这两位威武将军,算是给奥地利客人来个下马威,给对方造成准备运用武力的印象。

许施尼格几乎立即被引进了希特勒的书房。从这间书房的无格大玻璃窗,可以看到气势雄伟、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以及山那边的奥地利。这也是宾主两人的诞生地。

作为一个礼貌周全的老派奥地利人,许施尼格自然先来一阵彬彬有礼的寒暄。

但希特勒打断了他的话说:“我们不是到这里来谈风景和天气的。”希特勒很生气地说:“奥地利无论如何也不会对德国采取友好政策,奥地利的整个历史就是一种不断的叛逆卖国行为,过去如此,今天还是一样。这种矛盾的历史现象早该告终,现在是时候了。许施尼格先生,我现在可以告诉您,我已下定决心要把一切告终。德国是一个大国,如果它要解决它的边界问题,我想没有人会出面干涉的。”

态度温和的奥地利总理对希特勒的发作感到震惊,他仍力图保持和解态度,而又坚持立场地说:“总理先生,我了解你对奥地利历史的态度,但你将会明白,我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与你有根本的不同之处。照我们奥地利人的看法,我们整个的历史是德国历史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一个部分,它不可能与德国的整个历史截然分开。而且,奥地利所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完全等于零。我可以告诉您,完全等于零!在整个历史中,每个民族主义的思想都被奥地利破坏了,而且一点不假,所有这些破坏,都是哈布斯堡王室和天主教会干出来的。”希特勒大声叫嚷道。

还不等许施尼格把话说完,希特勒不耐烦了,“也许是这样,我只是再一次告诉你,事情不能照这样继续下去了。我负有一个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将由我来完成,这是上帝的安排,要我这样做。凡是不赞成我的人,就要被摧毁。我选择了任何德国人都没有走过的最困难的道路,我已获得了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比任何德国人都伟大,而且,我要告诉你,决不是靠武力手段。我是满怀着对德国人民的热爱的,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需要警察,但并不是为了保护我,而是为了保护群众,免得他们因为过分热情而互相碰撞受伤。”

许施尼格仍保持着礼貌的态度说:“我非常愉快地相信你的话是真实可信的。总理先生。”

希特勒进一步紧逼:“许施尼格先生,我要告诉您,我要设法解决所谓奥地利问题,不管用什么方式,您当真认为我不知道您在与德国接壤的奥地利边界设防吗?你真以为您可以在奥地利移动一块石头而我在第二天会不知道吗?”

许施尼格已软了下来,他没有说他完全有权在自己的边界设防,而是请希特勒谅解。他说,设防是部分地采取对捷克斯洛伐克设置路障的对应措施,是与德国完全不相干的。

许施尼格错误地估计了他的对手,内陆国家的奥地利没有天然盟友,英国不会为它而动一个指头;法国能够把德国阻止在莱茵兰之外,但是它没有这么做,而且法国再要采取行动,已经来不及了。意大利一度是奥地利的保护者,现在是德国的盟友,除了顺从它的强大邻邦的无理要求之外,奥地利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希特勒继续狂妄地叫嚣道:“许施尼格先生,现在,我打算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要是我们现在找不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事情就无法挽回了。考虑考虑吧,许施尼格先生,我只能等到今天下午。我对您说,只有认真接受我的意见,才是出路。我并不是吓唬您,我过去的记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那么,您究竟要我答应什么呢?”许施尼格终于在希特勒的恫吓下软了下来。

“这个咱们下午再具体磋商吧。”希特勒注视着许施尼格。

午餐的时候,希特勒的态度明显友好一些,他甚至谈起了奥地利家乡的风土人情。但许施尼格经历了一上午的恐吓,现在又面对几位表情严肃的德国将军,根本就没有胃口吃东西,只好勉强应酬着。

午餐后的许施尼格被领到一间休息室休息,希特勒则召集顾问会议,拟出了一份对奥地利的最后要求。两小时后,许施尼格被带到另一间房间,只见里宾特洛甫头也不抬地坐在办公桌前,许施尼格刚坐定,里宾特洛甫就指着桌上的文件对他说:“请总理先生过目,您所关心的条件已根据元首的要求写在上面了。”

许施尼格用颤抖的双手拿起文件,见上面写着:奥地利政府必须取消对纳粹党的禁令,让受尊敬的赛斯.英夸特任内政部长,三天之内,所有被监禁的纳粹党人必须释放;奥地利国防部长、财政部长也必须由纳粹党人担任……许施尼格无法再看下去了。他明白,接受这些条件就意味着失去奥地利的独立。

等到精疲力竭的许施尼格再次见到希特勒的时候,希特勒的神态又回到午餐前的模样。他头上一络被无数照片定了型的、倒向左边的黑发,贴在扁平的额头上,脸色阴沉地说:“你或者原封不动地签字,三天之内执行我的要求,或者等着我进军奥地利。”

许施尼格拒绝签字。这让希特勒感到意外,有人竟敢对希特勒说“不”,这是极少出现的情况。他完全失去了控制自己的能力,从屋子的一端跑到另一端,打开门,大声叫喊“凯特尔将军!”然后又转过身对许施尼格说:“出去,等我回头跟你算账!”

希特勒对待任何人,都习惯像老师对待不听话的小学生一样,把他轰出去。许施尼格在走廊里等待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对他来说是非常漫长的,简直长得太难熬了。半小时后,希特勒把他叫进去对他说:“我决定改变我的主意——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但我要警告你,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在这个协定生效之前,我再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这就是希特勒让步的程度,奥地利总理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到晚上11时,许施尼格被迫签订了“协定草案”。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离开那里,婉言拒绝了希特勒共进晚餐的邀请,许施尼格和施密特驱车下山到萨尔斯堡,巴本一直陪同他们到边界。巴本实在对这难堪的沉默感到尴尬。

许施尼格月1日上午回到维也纳,立即去见米克拉斯总统。总统愿意向希特勒作某些让步,如释放纳粹分子之类;但是他不同意让赛斯.英夸特主管警察和陆军。

与此同时,希特勒命令凯特尔,“由虚拟的军事行动所造成的军事压力,要保持到15日,并且效果必须是迅速而有力的。”希特勒批准了凯特尔拟定的对奥地利施加军事压力的命令:“散布并无其事,但是听起来很可信的消息,使人听了必然认为,对奥地利在进行军事准备。”

在武装入侵的威胁下,米克拉斯总统屈服了。月16日,奥地利政府宣布对纳粹分子大赦,那些在杀害多尔富斯案中定罪的纳粹分子也被释放。并且公布了改组后的内阁名单,赛斯.英夸特被任命为公安部长。这位新部长立即赶到柏林,去接受希特勒的命令。

当天希特勒接见了5名奥地利纳粹首领,并指导他们在奥地利问题上,必须为纳粹党指出一条不同的方针,这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武力解决;另一种是通过演变的方法来解决。希特勒声称他希望用演变的方式来解决,不论今天的预定是否成功,但还是希望许施尼格能全部履行其签订的协定,奥地利问题就会自动解决。

198年月0日,希特勒向国会发表演说声称:“我很高兴告诉诸位先生,在过去几天内,我们和一个因为许多理由和我们特别密切的国家,获得了进一步谅解,德国和日耳曼的奥地利连结在一起了,这不仅因为两国都是同一民族,也因为两国共享一种悠久的历史和共同的文化。”

希特勒国会上的讲话,在奥地利引起强烈反响。纳粹党徒不断举行示威,煽动德奥合并;爱国人士发起大规模签名运动,抗议德国破坏奥地利独立,反对许施尼格政府的卖国政策。许施尼格在国家存亡关头,打算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国家的前途。月9日,他宣布1日举行公民投票。

当天深夜,希特勒听到从奥地利传来要举行公民投票的消息,悍然决定用武力解决奥地利问题。他立即下令实施武装占领奥地利的“奥托方案”。月11日凌晨时,发布了关于“奥托”军事行动的第一号指令,0万德国正规军向奥地利边境集结。

月11日,是奥地利多事的一天,也是最后决定命运的一天。这一天,从早到晚来自柏林的电话、电报忙个不停,一道道最后通牒接踵而至。先是勒令奥地利取消公民投票,随之是强迫许施尼格辞职,跟着是威胁奥地利总统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在这紧急关头,许施尼格吓得胆颤心惊,对德国提出的无理要求丝毫不敢违抗,只得取消公民投票,几小时后又发表辞职演说,宣称“为了避免流血,我们已经向武力屈服了”。

紧接着,赛斯.英夸特以临时政府首脑身份向人民讲话,命令军队不要作任何抵抗。

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拒绝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希特勒于当晚8时45分下达“奥托”军事行动第二号指令,借口为了避免奥地利继续流血,命令德国武装部队于月1日拂晓进入奥地利。同时令戈林立即通知赛斯.英夸特,要他按照事先拟定的内容,急电请求德国尽快发兵奥地利。

然而,英夸特担心此举会引起国怒民怨,不敢遵照意图行事。希特勒便指使他的邮电部长,以英夸特的名义,伪造了一份请求德国出兵“帮助奥地利防止流血事件”的急电。事实上,在希特勒的第二号指令下达之前,第一支德国军队已于月11日下午6时,踏进了奥地利国土。

希特勒德国对奥地利的侵略行动,在国际上没有引起强烈抗议。英法意等国对奥地利的不幸遭遇非常冷漠。张伯伦政府得知希特勒军队向奥地利边境集结的消息后,11日下午就电谕驻奥大使不要劝告奥地利人抵抗。法国此时正当旭丹政府垮台;11日中午,墨索里尼接到希特勒向他解释德国对奥地利采取军事行动的信件后,连忙表示奥地利对他无关紧要,意大利不干涉它的内政。

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绝望了。他痛心地感到自己在“国内外都完全被抛弃了”。11日深夜11时,他最终屈服,正式委任赛斯.英夸特组阁。一天后,由于他拒绝签署德奥合并草案,在新总理的“请求”下,被迫把总统职权移交总理。实际上米克拉斯总统悄然辞职了。

德国军队兵不血刃占领奥地利。月1日,希特勒随军来到林茨。月14日,希特勒进入他青年时曾流浪过的维也纳,看到自己的军事冒险得逞,兴奋得不得了。几天后,希特勒返回柏林,18日在国会演说中强调,要在第三帝国、包括奥地利在内,举行一次公民投票。

4月10日,根据“德奥重新统一法”的规定,在德国和奥地利进行公民投票,其结果在德奥投赞成票的达99%以上。这个虚假的多数,并不能表达真正的民意。因为这次公投是在纳粹党徒、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严密监视下进行的。

奥地利被强行并入第三帝国版图后,希特勒为了在奥地利人心中抹掉这个古老国家的名称,5月4日,他下令将奥地利分割为7个行政区,统称“东部边疆区”。

在这风云变幻时刻,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对整个欧洲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欧洲局势还会产生哪些相应的影响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