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军神之子 > 十年一会(四)全文阅读

“各位,我是轩辕了智,是这一届的武道掌门人,今天在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将帝国的“掌权之印”交给下一任的主席,然而,子帝国创立,“掌权之印”建成之时,帝国开国主席就曾经定下规矩,欲承国体,必先有其才,所以,再将“掌权之印”交给你之前我必须要先对你进行几项考核,若能令在座的众人满意,那么我就会将“掌权之印”传授给你,若是不能,那么就只能再等两年,若两年之后还不能通过考核,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选举,这是祖辈就立下的规矩,不知道孔同志是否愿意遵守这个规矩?”台上,那个三十来岁的青年面无表情的问道。

“既然是先辈立下的规矩,我自然是愿意遵守,只是不知道轩辕先生需要考核些什么”孔孝国笑着问道,关于考核的事情,先前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就曾经和他说过,无非是一些治国安邦的问题罢了,对于这些问题他相信绝没有能难道自己的。

“呵呵,这些问题倒也不能,全都是和主席执政期间相关的一些问题,时间有限,我们就以十道题为限,不知道孝国同志觉得如何?”轩辕了智笑着问道。

“当然可以,先生请问”

“好,第一题:请问孝国同志,何为国家?”

“国家?我认为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各司其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富足,则国之为国,聚众为家,是为国家”孔孝国略微的思索之后却是笑吟吟的答道。

“家和万事兴,有家方才有国,有国才能成家,呵呵,妙哉妙哉,请听第二题:何为百姓?”

“百姓者,民之海,国之根本也”

“第三题:何为官?”

“官着,如树枝枝叶,乃国之骨干,若树无枝干树叶则死,国无官制法理则亡”

“恩,言之有理,第四题:民也,国之根本,百姓也,兴国之基,若基松根腐,何也?”如果说一二三题是开胃小菜的话,那么第四题就算是主菜了。

“我以为,基松根腐,无外乎两者,一乃外物入侵,致使根基腐朽,二乃自身供养不足也,若要治理,则一排外情,二治内里也”

“第五题:若为国者,则如何兴盛强国?”

“兴盛强国,兴者,国之百姓也;强者,国之武力也。兴盛强国,一要大力发展国家经济,从实业入手,从百姓入手,先解决其温饱,后提升器精神修养;而强国,则需要加强军事科研投入,同时需要勤俭练兵,练出一致高素质,高能力,高忠诚的精兵,若如此,则国盛民强”

“呵呵,答得好,第六题:若民乱,则何以平也?”

“民乱,终其根乃贫困之祸也,若致民乱,必先治官之罪,而后镇民抚民,最后究其根本,而后解之”

“恩,都答得很好,民乱之根本,官吏贪腐也,第七题:官腐,何治也?”

“官腐,自古国之顽疾也,欲治贪腐,则必先止贪腐之风,而贪腐之风,其乃上行下效也,因此欲止贪腐,必先止高层之贪腐,而何止,则恩威并施也,若罪大恶极者,则杀伐果断,若情节轻微者,则令其悔改也,此其一;提升薪俸,减官之贫苦,此其二也;培养官员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令其有爱民之心,忧国之患,此其三也;三行并行,则贪腐可治也”

“好一个官腐自古国之顽疾,希望你能清廉洁政,爱民如子,第八题,若四国觊觎,兴兵来犯,则汝何以应对?”

“国者,保家卫民也,来犯之敌,自然尽斩与马下,犯我国者,虽远必诛,欺我民者,虽久必报”

“哦,是吗?第九题:若国难生,汝何解之?”

“国难生,自当尽举国之力帮之,吾国吾民,自当殚尽竭力以渡难关”

“然也,最后一题,此乃一道实例题,请听题:某地三年大旱,山野之草木尽枯,田地之苗木尽毁,民无颗粒入囊,吏无毫厘入账,则旱情何治也?”

“大旱?旱虽非人为,但众志成城,则人定胜天,三年大旱,农民绝收,必当先开仓赈粮,以解百姓之饥饿,而后拨款兴修水利,以解农耕困顿,最后,加强天气的观测,防微杜渐,是政府百姓能够更好的预防干旱,在干旱来临前提前做好准备,有此三条,则旱情无惧也”

“呵呵,好,好一个旱情无惧也,十条均已对答完毕,下面,还请在场的诸位来做个决断,若是觉得其答得好,则可击掌以表欣喜,若是觉得不好,则可举手示意,并说明不好的理由,时间只有两分钟,若两分钟之后为人提问,则表示一致认为好,那么我将传授孝国同志“掌权之印”,若是不好,那么我们就听听不好的理由,若是理由合乎其理,则两年之后再行考核”台上,了智大师笑吟吟的问道,一时间,台下都是窃窃私语,却并没有人举手提问,局面就这样混乱而平静。

“穷兵黩武,战火荼毒之后,百姓名不聊生,若战事轻启,则百姓之祸也”一声苍老的,带着淡淡叹息的声音在大厅内想起,顿时,原本嘈杂的大厅之内瞬间安静下来,此时已经来到邢玊身边的闻林不由得有些好奇的看向那个说话的老头。

“犯我族者,虽远必诛,此话听起来豪气冲天,英雄之气概令世人感慨,然这只不过是穷兵黩武的独裁者兴兵的借口罢了,孔常委,今后十年,若非得已还望勿轻启战事”一个头发苍苍的老头站在人群最后排的地方,声音沧桑却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一种几经沉浮的却又倍感真切的感觉。

“晚辈谢谢阁老的点醒,穷兵黩武只会使生灵涂炭,晚辈谨记阁老的教诲”众人原以为孔孝国会生气,没想到他的态度竟然会是这样的恭敬虔敬,这让众人心中都是一惊,纷纷看向那个老头,然而,那老头却早已经走到了门口,只给众人留下一个孤独沧桑的背影。

“阁老?难道是“藏天阁”的阁老?邢大哥,你可知道那人是谁”闻林微微吃了一惊,而后看着那道背影小声的问了一句。

“不知道,那人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若说是藏天阁的阁主,我也不好断定,不过能令孔孝国那样狂妄的人如此谦恭谨敬,那绝对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邢玊皱眉分析道。

“哦,孔孝国很狂妄吗?”闻林有些惊讶的问道,刚才看起言行对答,虽然有些过于自信,但身为主席者,若不自行又怎么能胜任呢,然闻林没想到邢玊会说其狂妄。

“呵呵,当然,四大家族中,实力最雄厚的当属洪家,然最狂妄的却当属孔家了,孔家自称圣人后裔,利用职务之利广宣孔孟之道,称其为正统,然各地文化各异,信仰不同则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不同,圣人之说,即使其大力宣传,但也难过江南,你在川蜀南云何曾见过有人崇拜孔圣人的?”邢玊笑了笑问道。

“额,这个,貌似没有”闻林想了想,在南云川蜀之地,孔庙真的没见过。

“呵呵,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在于,孔孝国任工业部部长的时候,曾经搞过工业化“大跃进”,只是时间很短,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这才被压了下来,他虽有才,却也过于狂妄,这样的人当主席,要么兵强马壮当霸王,要么穷兵黩武祸四方”邢玊感叹了一句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闻林微微的点了点头,心中的思索好像有了定论。

“各位,还有一分钟了,若在没有人提问,则“掌权之印”即将交割给下一届的主席孔孝国,若还有质疑,则请尽快提出,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大家赶紧赶快啊”台上,杨将军语气有些调侃的说道,不过众人都能从杨将军的语气中听出其不爽。

“呵呵,既然大家都没有疑问,那么我就来提一个吧”一声清爽洪亮的声音在大厅内响起,接着,原本已经喜上眉梢的北派众人不由得齐刷刷的转身打量这个在左后关头叫板的青年。

“是他!”洪胜方的眼睛忍不住狂跳了一下,而后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历。

“哦,这位小兄弟,不知道你有什么疑惑的吗?”孔孝国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似乎从没有见过这青年,怎么他会跳出来作对呢?

“我想请问孔常委,什么是干旱?”闻林微笑的问道。

“干旱?这个,自然是天空未降雨露,日久责成旱,这位小兄弟为何这么问?”孔孝国有些不解的问道。

“呵呵,没什么,只是小时候经历过一场干旱,至今还历历在目而已”闻林笑了笑,不过笑容中却是带着几分苦涩,他记得那场干旱,山中的虫兽飞鸟,河里的鱼虾蟹壳都被洗劫一空,清河周围还好,这里处于雨林地区,旱得并不是那么严重,而且还有他父亲耗费近两亿元的物资低价出售(当然,闻林不知道),这才让清河附近没有发生混乱,然而他曾在那段时间从清河到昆都,知道别处的旱情是如此的严重,炙热烘烤着大地,千里之地,草木枯黄,只需要星星之火便可燎原,这样的境况,相信在座的许多人是没有经历过的。

“这样吧,我给在座的讲一个故事吧,前几年南云的干旱大家是知道的,在干旱过后,我曾听某县的同学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话说南云某地干旱三年,忽的下了几场小雨,于是,省领导下来视察灾情情况,当地县官为了配合视察,组织当地民众,将村内的饮用水,以及从数公里之外的河中拉来的牲畜用水都集中起来,然后……然后干了一件很搞笑很荒唐的事情,那就是“插秧”,数十亩的稻田,上百个村庄的饮用水,就为了领导的视察罢了,而后,视察的领导大手一挥“旱情减轻了,人民都开始种水稻了,安居乐业了,天下太平了”,呵呵,滑稽之余,可笑叹息,据说,领导的车刚走,村民就集体骂娘吐口水。

什么是干旱呢,孔成为说得对,天空未降雨露,日久责成旱,然天空若降雨露,则旱情立消?非也,干旱的造成的贻祸,不仅仅是几场有力的降水就能解决的,它需要至少两年左右的风调雨顺才能让当地的百姓恢复往日的生气。

而干旱之后,首要的是不是放粮赈灾,而是抑制物价,其次才是放粮赈灾。而干旱过后需要的不是大兴水利,而是应该扶住农业,让百姓尽快的恢复生产,在之后,三年大旱已经掏空当地百姓的腰包,人民生活困顿,应该出台措施,保护当地农产品价格,使其在大旱之后不再遭受农产品暴跌之苦。如是这般,三年之后则在兴水利,此乃治旱之良方也”闻林说完,台下所坐众人却是默不作声,似乎深有感触,却又有不以为然,认为闻林夸大事实者。

“呵呵,几年前的干旱,似乎并没有这位小兄弟所说的这般严重吧,当时我也曾经去考察过,南云之地,林木翠绿,虽略显干燥,却并无这位小兄弟所说的这般喝水要到几公里之外的地方汲取,小兄弟,做人只能就事论事,不能忘大厥词啊”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站起来语重心长的教育到。

“呵呵,原来你就是那个才出村口就被吐了一地口水的领带啊,呵呵,上行下效,怪不得你所见尽是风调雨顺之景”闻林冷笑着,脸上却是表露出深深的痛恨和厌恶。

“你……”

“呵呵,我身居川蜀南云交界处,南云干旱的时候,我邢家花费上亿也只能保全周围宁静,我记得当时光是运水的车辆我邢家就捐了五百辆,可这些都只能称为杯水车薪,我敢保证,这位小兄弟所言只会轻,不会重”听到那大腹便便的额男子如此说,邢玊一脸愤慨的站起来说道。

“那年的干旱,老子的山货减收六成,呵呵,山清水秀,林木翠绿,估计某人的眼睛被女人的两块肉给糊住了吧”赵海也是面色铁青的站起来说道。

“对,那年的干旱,祸及我黔州,其情况之惨重,非鱼肉之吏所能明了”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站起来,气呼呼的抨击着。

“对,老子那年在南云收大米,妈的,收的还不够买……”十来个声音群起而攻之,那个胖乎乎的、大放厥词的官员脸上大汗直流。(本段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各位切勿对号入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