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港台小说 > 七零纪事 > 60、第六十章全文阅读

确实是不能比的, 所以谢意还得另外想办法。

很难得的,朱娇娥和谢意都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去学!

学怎么给猪生产。

小两口私下里曾经算过一笔账。

比如说,像赵桂英和谢卫国以及谢老头三人常年不休的出工挣工分, 到了年底分到手的钱也就一百来块,百多斤的谷子,以及外加一些七七八八的生活票。

就算加上每次收完粮食发下来的那些口粮, 一年到头去掉吃喝其实真不剩了。甚至有些人家里, 到现在都还欠着队里不少粮食和钱。

可像他们这样的养上一头猪, 拿到手里的钱就有好几百不说,还能换来一些罕见的工业票。

这工业票村里是不发的,只有城里人才有,而且还得是一定的工作单位里才发。

村里很多人家里的锅坏了舍不得换只能找人去修补, 除了舍不得钱之外, 还有一定原因就是没有工业票。

这一头猪挣这么多, 要是一年养上三四头, 四五头呢?

那钱不更多?

反正不管怎么说,养猪都比出工要划算的多。而且农活真心累,日出而做, 日落而息, 除了下暴雨不用出工, 其他就没有休息的时间。

两相一对比,谁都知道选什么了。

更别说谢意在养殖方面,还是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

所以不管是为了目前的两头即将生产的母猪, 还是未来长久的打算,这学着怎么给猪生产都是势在必得的一件事。

不过这方面,朱娇娥和谢意想的又有点不一样。

朱娇娥想的是,这段时间她想法子打听打听,看周围谁家有母猪,到时候摸好时间过去现场学习。

可谢意想的更远,关于这些还是不够的。

他想去买书,买那种专门教养殖的书。

“这有专门教人养猪的书吗?”朱娇娥表示疑问。

“肯定会有的!”谢意信誓旦旦的说。

这个还真不是谢意毫无根据的说法。别看他来了这里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捡起过书本来,可每回谢兰谢梅两姐妹学习的时候,他都有多留意了一下。

不得不说,这个地方的知识比他原来的地方要丰富的多。学校里教得多,教得杂,可同样的,能学得也多。

他那个地方都能有一些农书,没道理说这个地方没有。

可去哪里买,还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朱娇娥让谢意别急,她改天去县城卖野物的时候,找那些看起来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主顾们问一下。

问了好几家,最后还真问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消息。

这人在朱娇娥这里买过不少的野物,也是认得好多年的老主顾了,所以人家才愿意跟她多说一些。

那人说,“书我还真没见过这方面的,不过要是想学养猪的话,咱们县城的麒麟坳有一家养猪场,你倒是想办法可以过去看看。”

这年头的猪场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建的,都是集体制,上头给创办的。比如说,朱家冲和谢家庄那边就没有所谓的猪场。

朱娇娥得了消息,自然是欢欢喜喜的先谢过,完了还特上道的多送人一只斑鸡。

一开始人还推迟几下,可朱娇娥执意要送,人也就只能收下了。

不过别人也不白得她这一只斑鸡,本来只是顾着这么些年来熟客和商家的关系才多说上两句的,后面不知道怎么的,直接开口说了,“实话说,我家是有亲戚在猪场。你要是真想学,我帮你去说一下,看那边愿不愿意教你。”

这下朱娇娥可真的是大喜过望了。不管事情成没成,这情她都领了。

于是走的时候,又多丢了一只斑鸡放人家家里。

那人看着被丢在地上的斑鸡和生怕他不肯收而拔腿就跑的朱娇娥,有点无奈,倒还真对这事上了心了。

说实话,这人嘴里在猪场上班的亲戚其实是他的亲侄子,还是一个小管事的。因着侄子这份工作,别人缺猪肉什么的,他家就从来没缺过。

和朱家搭上线不是为了猪肉,是为了朱家手里头逮来的那些野物。

毕竟这猪肉一多,他也就没那么稀罕了。

亲戚是实在亲戚,所以没等多久,朱娇娥再过去卖野物的时候就得到准确消息了。

那人说一切都弄好了,让朱娇娥大后天下午过去,到猪场后直接报他侄子的名字就可以了。

这一回,朱娇娥依旧十分上道。

反正那人看好的两只斑鸡和一只肥兔子,朱娇娥一分钱都没有收。

这么一来,那人反而对朱娇娥多了几分赞赏。

东西什么的在其次,朱娇娥能有这份心会让他觉得这忙不白帮。于是朱娇娥在临走前,那人还把猪场的怎么走给说了一遍。

得了消息的朱娇娥将手里的东西卖完了之后,立马就骑着自行车回来跟谢意说了这事。

麒麟坳说起来离谢家庄距离还真的有点远。

就算是骑着自行车,怕不也得骑上个两三个小时才行。这样一算的话,来回就得要五六个小时了。

算上学习的时间,只怕一天的功夫就这么去了。

小两口打定了主意是肯定要去的,所以这事还得跟家里其他人说一下。不为别的,就是他们大后天过去的时候,家里得有人看着四小只。

看孩子的人选还得赵桂英来。

儿子儿媳妇这是去干正事,赵桂英听完之后,立马就说了,“那成,大后天我去队里请一天假就是了。最近队里有点乱,假也好请,说一声就是了。”

确切的说,人都不用特意去找队长请假了。只需要到出工的那天,点名的时候没人,队里就不记你工分就是了。

真要说起来,现在队里管得可比以前松多了。确切的说,是人心开始浮躁了起来。

因为有些村子在开春的时候偷偷搞事了。

这回这事搞得有点大。

据说某个大队的大队书记直接按人头分了任务下去,每家每户管一片田。只要到了交粮食的时候按一定份量把粮食交上去,多出来的就是你自个的。

一开始,真瞒得好好的。而且因着多出来的粮食是自己的,大伙干得也带劲了。于是乎,粮食大丰收了!

可无奈这里是农村。是农村的话,扯七扯八的亲戚就多。

有一些人家家里,自个粮食多了,看着嫁出去的闺女家穷就忍不住想添点过去。

这一回两回不打紧,次数多了,给的粮食也多了,自然就引起别人的注意了。

要知道这些得了娘家帮衬的闺女是不会说出去这事的,可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谁家没有几个妯娌啊!

就算是没有妯娌,这还有家公家婆呢!

这住的地方都紧挨着一起,你家是个什么条件那都是清楚的很,你娘家是个什么条件人家照样也清楚的很!

所以说,不露馅是不可能的。

于是一个传一个的,周围几个村子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大伙心里就不平衡了。

凭什么呀!凭什么人家能这样干,我们就不行啊!

眼下大队公社那边的好一些领导都在为着这事头疼呢!

这个私下里干这事的村子,是真穷。山窝窝最里面的那一种,所以居住的村民都特别少。否则那村的大队书记想这么干,只怕也没这么顺利。

毕竟人多麻烦事也多,怎么分好孬田地就是摆在最前面的大.麻烦。因着人少,这事相对也好解决的多。

所以这才让他顺利的操作成功了。

这事闹到现在的地步,反正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想处分他,可人家交上来的粮食比往年的还多还好。

不处分他,只怕其他的村子立马就能有样学样的干起来。这样事情就真的闹大了。

朱娇娥和谢意因着没出工,平日里也很少出去串门子和人聊家常,所以还真是头一回听说这事。

一面听得静静有味的,一面还忍不住问,“那这事后头到底怎么解决啊!那大队书记被处分了吗?”

小两口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后头这一句。那个私自干这事的大队书记,到底有没有被处分。

别看这事貌似和他们八竿子打不着,可这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可多了。这代表某些事情,已经在悄悄的改变了。

其实这种改变这两年早就在偷偷的开始了。

谢意或许记忆不深,可朱娇娥却是清楚知道的。最严的那几年,就是去县城卖东西都是小心翼翼的。

因为你随随便便碰上的一个人,一不小心人家就能偷着去把你给举报了。

可这两年来,这种人还真逐渐的在减少了。甚至从去年起,有些人还能光明正大的卖一些自个家里的东西了。

就朱娇娥所知道的,她这段时间每回去县城卖野物,总能碰到一些村民们担着担子到城里小巷子里面卖菜。

这在以前,压根就不可能。

谢意和朱娇娥都特别关系这事的后续,可眼下问赵桂英和谢卫国他们,他们也不知道啊!只隐约听说这事被报了上去,具体怎么办,还得等上头的通知。

谢意听完,心里头隐约感觉自己摸到了一些东西。

有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没有立即处理,本身就代表了某些态度的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