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玛格丽特的秘密 > 第二部 从上海到巴黎(31)全文阅读

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求救"本来就不存在,而是林海自己的幻觉,或者是记忆错误;第二种则是玛格丽特确实求救了,她在密室的镜子里发现了林海,然后通过镜子作为媒介(对林海来说则是油画),把某种求救的信息输入到了林海的脑子里,使他在当天晚上产生了种种错觉和幻想,从而发现了玛格丽特传递给他的求救信息。

那为什么现在又看不到了?

按照上面的逻辑来解释,既然玛格丽特已经逃离油画了,那碟片最后的求救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林海也就看不到了。

林海无法从正常的推理去判断,但这件事本来就已经脱离了逻辑,无法以正常人的思维来面对。

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很快就会有人来学生会了,林海急忙把DVD从机器里退了出来,悄悄地离开了这里。

因为下午是选修课,所以他提前离开学校赶了回去。

林海没有食言,在说好的时间里回到了老屋。玛格丽特正满脸焦虑地等着他:"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

她又换了身白色的衣服,这是昨天在一家街边小店买的,看起来很是素净,正好与她的胜雪肌肤、乌木青丝相配,看来无论是十六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女人的审美心都是一样的吧。

林海感到一阵莫名的疲惫,虽然心里有很多话,但此刻却一个字都说不出了,只能乖乖地呆坐下来。

"上午我在床底下发现了一些东西......"

玛格丽特拿起几本旧书放到桌子上,一层淡淡的灰尘扬了起来。林海这才恢复了精神,只见那几本旧书都是法文版的,年代似乎已经很久远了。

他先翻开其中最厚的一本,没想到竟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190年巴黎Pascal出版社出版的。这是林海第一次看到三十年代的法文版图书,而且还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更重要的是,在书的内页里写着一行中文-

"林丹青民国二十四年购于Paris"

这行字像是烙印一样刻进了林海的眼睛,他一下子就怔住了,嘴里轻轻吐出了两个词:"爷爷!巴黎!"

他是用中文说的这两个词,所以玛格丽特没有听懂,问:"你说什么?"

林海缓缓地回过头来,指着书页上的那几个汉字,用法语回答她:"'林丹青'就是我爷爷的名字,'民国二十四年'就是195年,这本书是他在195年的巴黎买的。"

"你爷爷去过巴黎?"

"我也不知道,爷爷过去一直住在这间老屋里,直到十年前他去世。我记得爷爷活着的时候,从没说起过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我只知道他是学美术出身的,后来在大学里当美术老师。"

他又翻了翻其他几本旧书,全都是三十年代法国出版的图书,有司汤达的《红与黑》、大仲马的《玛戈王后》与《蒙梭罗夫人》、莫泊桑的《一生》,此外还有两本美术方面的书,林海叫不出作者的名字。

在这些书的内页里,全都有林丹青的签名,还有购书的时间和地方。购买时间都在19年到196年之间,购书地点基本上是Paris(巴黎),只有《一生》是在Lyon(里昂)买的。

"这些书都是你爷爷在法国买的?"

林海只能点点头说:"没错,看来在三十年代,爷爷真的去过法国。"

四百年前的法国还没有大仲马与普鲁斯特,所以玛格丽特从没听说过这些作家和作品,她茫然地问:"这些书说的都是什么?"

"历史-爱情-童年-命运-"

林海的嘴唇嚅动着,说出了几个重要的法语单词。

"好像还有关于画画的书吧?"

"是的,我爷爷年轻时就是学美术的,看来当年他是在法国留学的。"但林海又疑惑地低下了头,"可这么重要的事情,爷爷为什么从来都没说起过呢?"

而且,如果爷爷曾经在法国留学过,那他肯定会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可是在林海小时候的记忆里,爷爷从没说过半句洋文,身上也没有任何法国文化的痕迹,根本就看不出他曾去过国外。至于林海选择学法语,则丝毫都没有受到过爷爷的影响,当初他在中学里选修法语时,爷爷都已去世好几年了。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玛格丽特也说出了她的疑问:"可我不明白,既然中国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到法国去学习?"

林海只能苦笑了一下:"你不知道1574年以后的历史,虽然我们中国古代很辉煌,但自十九世纪开始,中国就变得非常落后,受到很多国家的欺负,其中也包括你们法国在内。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我们必须要向你们这些先进的国家学习,所以在十九世纪末以后,就有许多中国学生到你们的国家去,直到今天都是这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