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海风云 > 130全文阅读

李天养舒心畅气,少了几分对于大明的敬畏,说他就此有些骄傲自满了也不为过。

李天养面前,大众心向大明的文人面色难看,欲言又被李天养无形中所散发出来的沉重气势所震慑,无人出声。

“门主此言振聋发聩,吾等书生敬佩不已,然则我大明纵有万般不是,但也是我华夏根基所在,哪有儿女因为父母知错而怪罪与他的道理,吾等大可诚心上柬,倾力劝勉改正而已。”

突然出言之人,是老成持重的唐凤华,在旁人惊忧于当前形势,李天养的威势之时,他却如视若无睹,在冷场时当先发言。

“而观门主所行所言,似乎想要独立于大明之外,视我大明数百年国诞如无物,甚是令人悲痛!”

“大人也是在我大明出生的,受过我朝朱氏恩惠,缘何到了现在却恩将仇报呢?”

这是华夏儒家文化无数年来所种下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即便是这些开拓了眼界的文人,也少有能够脱离这些禁锢的。

“生我养我者,父母也!”

“什么时候这朱氏皇朝的人也成为了我们的恩人了。在我们饱受海寇肆掠的时候,官府的人在催收我们的税收;在我们经历天灾之时,皇城中那些王公们在觊觎着我们等地产。”

“我们现在在大员岛上所行所举,皆是我们辛辛苦苦奋斗所得,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座诸位觉得,有哪样是大明朝所赋予我们的。”

“我们洪门归驸大明,虽然表面上获得了不少便利,看似掌控了澎湖水师,但是实际上我们洪门付出更多,为大明清扫了无数的海寇,维护了明朝海疆的和平。”

“东倭萨摩番入侵大明属国琉球,是我们洪堂舰队的将士们不惜牺牲,为琉球王国带来了和平,为大明王朝保存了尊严。”

有人在这个时候触李天养的眉头,获得的自然是李天养噼里啪啦的一番反驳,让唐凤华都有些招架不住。

此时的李天养,颇有一番舌战群雄的味道。

将这些长期逗留在洪门大员岛上的文人聚在一起,李天养不敢说是寄希望于说服对方认同己方的作为,但也是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给儒家文化注入新生的事物,让华夏文化之本继续成为炎黄子孙之根。

后世自建国之后,华夏大地因为外来文化等入侵,百姓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渐渐摒弃,而去学习外来文化的舶来品,最终使得华夏本土很多优良传统都被抛弃、遗忘了,进而出现了各种各样让人心寒的事情、举动。

儒家思想虽然有其腐朽、僵化之处,但是它根深于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代代流传,最是契合炎黄子孙们的心思,就算洪门在倡导新思想、新制度,夜从来没有想过会完全摒弃儒家文化。

但是在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过程当中,作为从小就耳濡目染笨港学堂各种各样知识:西洋文化、科学,李天养记忆当中的后世知识,乃至东倭、琉球这些王国当中优秀的知识文化,还有华夏本身的文化。

但是这些大杂烩一般的文化知识,能够教育出符合洪门要求的人才,但是想要做到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改进,那却非是他们所长了,还得需要专业的人才去主动、或被动地去改变。

像如今在场的诸多文人墨客,很多都是来自传承自大贤王守仁先生的心学一脉,或是李贽这样特立独行等儒家一脉,在行事作风上却是较之一般儒家弟子要灵变许多,更容易接收外来文化,继而去融入儒家文化,渐渐改变儒家思想。

与其说是一场辩论,不如说是李天养一人的独角戏,面对间或的文人反驳,更多时候都是李天养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述说着他们洪门的不易,所做选择的艰难等等。

当然,光是一场辩论,不可能让在座的文人们从心底去完全改变他们对于洪门如今作为的痛恨,但是终归还是让他们明白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洪门脱离大明体系,或许还有商量余地。

“我洪门如今之章程,对大明朝堂诸公来说或许未必能够好受,但是至少我洪门还未在明面上与大明撕破脸皮,独立而出,我李天养也还依旧穿戴着大明绯红朝服,也自认还是大明当朝一份子。”

“但是想要我洪门继续保持这种形势,或是更进一步真正归心朝廷,除了要看朝廷诸公的作为、皇上的选择以外,同时也要看在座诸位未来之行为。”

“洪门有一句警示之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位既然想要说服我李天养、我洪门继续效忠大明朝,那么还请诸公为我李天养做一个榜样,”

辽阔的大海,乌云密布,大自然正在展示着他的伟力。

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水朝着海岸线疯狂地扑过来,拍打在沙滩、礁石上,发出“砰、啪”的呐喊;狂风呼啸,吹得岸边的树木纷纷折了腰,“刷...刷...”地齐齐哀嚎;天空就是漏底的筛子,雨水就像发了疯一样,稀里哗啦地涌入大地的怀抱,溅起地上的泥沙,汇成一条土龙扎入大海。

整个就是一场末日的场景。

海岸线的不远处,一座渔村静静地矗立在那,接受着大自然的鞭挞。

走进村子,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庭,人们躲在屋里向着苍天祈祷,等待着风雨的平息。

而在离海岸线最近的东南角的一家人家里,屋顶的烟囱还在往外冒出白烟,隐约间还能看见有人冒着大雨在院子里忙活。视野再往前拉,一栋标准的一进大宅映入眼帘,高大的围墙围满了四周,抵挡住了狂风的肆掠,青砖碧瓦,承受住了雨水的侵袭。

主宅的大门敞开着,几个丫鬟端着木盆进进出出,盆里是冒着热气的热水。大堂里,三四个身材壮硕的汉子坐在一张方桌边上闲谈,只是言语间,感觉几人都是心不在焉,往往牛头不对马嘴。其中最是显目的,则是坐在上座的那位男子,频频把头转向里屋,一脸的焦虑之色即使那黝黑的面孔都遮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