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风起云涌 > 第两百七十一章:分院全文阅读

好在,金宋两国现在再无战事,武将们也大都忙于边境上的守卫和训练,岳帅他们被迫离开军队,才没有严重影响到宋军的实力。

为了给大宋培养军事人才,也是为了大宋朝野对军人根深柢固的不信任,加强军人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之心。

在重臣们的支持下,天子赵昚下令以《孙子兵法》、《武经总要》等兵书为基础,改革武将升职的制度。..从低级、中级再到高级将领,中间设了三个阶段,从下一个阶段升到上一阶段,必须经过武功和兵书、战策的综合考试。以前因军功升上来的军官不算,从天子赵昚登基之年开始,所有武将必须通过全部测试,方能升职。

同时,天子还下令在临安城东郊设武校,宗旨是“忠君爱国”,岳帅被任命为第一任学政,在这四个字上,的确也没人能跟岳帅争。

武校分成战事、后勤、谋略等数个分院,其他已经回朝不再担任实际军职的高级将领,如韩世忠、张义等人都进入武校担任分院的学政。

各级将领按朝廷的要求,都要把自己多年征战的经验写下来,不能写的由朝廷派去的书办帮忙,连皇后邴夕含也抽时间完成了《临安防守策略》一书。以上实际经验通过原陛下行在的参谋官员们整理,综合成了一本教材《大宋武经》,与《孙子兵法》、《武经总要》等兵书一起成为了临安武校的教学用书。

所有中级以上可以直接领兵的将官,每三年都必须在入朝朝见皇帝的时候,来武校参加一个月培训,然后由朝廷安排他们的去向。这样,就算没有实战,也能够保证武将们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同时可以给武将们灌输一些忠君、爱国、爱护百姓的思想,同时也防止了武将拥兵自重,守卫各地的驻军不再如以前一样频繁调动,基本留驻原地。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临安武校的成立也打破了文人对国家级别教育的垄断,使得武将们也有了接受专业教育的资格。临安武校和负责培训士林子弟的太学和国子监,都同为国家级别的大学,自然也成为文官和守旧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随着时光流逝,在短短的十数年中,一批支持天子赵昚和皇后邴夕含整顿军政的老臣们相继离世,先是袁长德,然后是赵鼎、张所、史浩等人。

这些朝廷的重臣都是靖康前的老臣,有的还是士林宗师,在吏民百姓中的威望极高。在大宋这个轻视武将的国家,岳帅等将领威望再高,也无法和这些在士林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老臣相提并论。

他们的故世,使得支持帝后进行改革的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也使得帝后身边辅佐无人。

这个期间,韩世忠将军也因年事已高离开了人世,其他将领中也有部分因伤病和年事已高而离世。这些将领的离世,再加上岳帅他们被迫离开军队,更使得帝后在军队中的控制力有所减弱。

更为不幸的是,两宫皇太后也相继过世,使得皇后邴夕含又少了一道遮风挡雨的屏障。她们平时虽然不干预朝政,却以自己身为太上皇生母、定策太后的地位,隐然影响着朝廷的施政,就是太上皇在位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无视她们的意见。

两宫皇太后都喜欢、信重夕含,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宋江山和黎民百姓,也知道她以一个女子、一个皇后,在大宋这个重视儒家学说,讲究礼法、规据的国家,参与朝政的艰难。所以,两宫太后在平时十分注意保护邴夕含,平衡朝廷各个势力,不让那些守旧的臣子欺负她。

尤其是韦太后,作为太上皇的生母,她自然了解太上皇的为人、个性,出于对夕含当初保护她的感激和对夕含的爱护,她常常在太上皇跟前为夕含说项。

现在,没有了两宫太后及老臣们的保护和帮助,皇后邴夕含不得不直面那些守旧和偏安的势力,凭一已之力与他们直接对垒,保护信重之臣,她的压力骤然增大。

第十节

天子赵昚本性善良,十分重感情,而且过于念旧,更主要的是缺少对政治的敏感和洞察力。在任用大臣方面,他就出了不小的问题,过于重用自己当皇子的旧人:龙大渊和曾觌。

此二人都是卑劣小人,平时靠着察言观色,讨得了当时还是皇陛下的赵昚欢心。他们长期追随陛下,和赵昚关系密切,陛下对他们比其他朝臣更为信任,遂重用他们以作为自己的耳目。

邴夕含嫁入太**之后,他们又拚命的讨皇陛下妃的欢心,但邴夕含却不是赵昚,很快就现这两人不学无术、见识浅薄,根本不是好人,习惯于欺上瞒下,甚至为了讨好她欺负原陛下的两位侧妃,在宫中制造不和,人品都不怎么样。,提ち供她提醒陛下赵昚注意,但陛下根本没往心里去。

等天子登基之后,出于自身的喜好,授予这二人高官,可他们一上任就仗着皇帝的恩宠胡作非为。结果,不止是支持天子的臣子们反对,就连不赞成天子施政的大臣也反对他们留任。

最后,天子赵昚被迫把他俩外放出去,不久他们又违反朝廷的规定,收受贿赂,违反了国法,无法再保护他们的天子,不得不免去了他们的官职。

这件事,使得很多大臣都不再信任天子识人的本领,也不再相信天子平衡朝廷的权力之争的能力,没有了天子的帮助,独立应付朝争的皇后邴夕含就更加劳累。

因为在临安之战受伤之后不得养息,夕含的身体一直就不是很健康,在后来更是开始出现比较麻烦的问题。

可为了保证改革的继续进行,为了不让更多的忠良之臣受到不应有的不公平对待,已经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皇后,还得坚持着管理朝政,与那些守旧之臣和儒臣们较量。

为了更好的完成复兴计划,夕含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随心所欲的任性丫头,甚至必须将委屈和不甘全都自己强忍,永远以宽和、贤良去应对臣子,应对那些无理的指责甚至是羞辱,永远以微笑和平心静气让自己的亲人放心。

小皇子赵惇或许是因为母亲邴夕含生他的时候身体虚弱的原故,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常常生病。

到了隆兴三年,为了让爱子能够好起来,按大宋历来的传统,当今天子赵昚征求过太上皇夫妇的同意之后,让刚刚四岁的赵惇拜长风道长为师,并将他送到显庆观养育。

渐渐的,大家现赵惇越大,长的就越像他的外祖父邴阳德。可随着赵惇的成长,那性格却是越来越调皮的让人受不了,几乎所有见过当年的邴夕含的人,都认为他的个性简直是当年那个嚣张、调皮的邴氏小小姐的翻板,只是更加的聪明,更讨人喜欢。

这个喜欢捣蛋、却又十分会讨人欢心的小家伙,现在成了皇室里最受欢迎的一个,无论是太上皇还是两宫皇太后,都特别喜欢他,常常把他从显庆观里接回来。

也许是得到了太多的宠爱和娇纵,赵惇虽然没有那些出身高贵的纨绔子弟的毛病,但却十分的任性,往往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什么规据对他都没用。

虽然赵惇七岁之后进学,也跟着一大批教育皇家宗室的儒家大师学习治国和。但长风道长和皇后都认为光跟着这些儒家士人学没什么实用,所以,常常会请一些在一般士林人眼中看不上,却又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教授赵惇和他的师兄弟们,皇后和少王妃邴甜儿也常常抽时间来教育长风道长的弟子们。

邴甜儿所生的两个儿子岳义康和岳义靖比赵惇小两岁,也拜长风道长为师,与赵惇相伴长大。

由于从小和外祖父岳帅一家较为亲近,还有恩师长风道长和周围人的影响,赵惇从开始懂事时起,对那些喜欢摘章寻典、无事生非的儒臣就没什么好感。

尤其是看到为了大宋任劳任怨的母后,常常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被那些老古板指摘,赵惇就十分的气愤,动不动和他们吵架。长大一点,还常搞出一些恶作剧来为母后出气。

可有太上皇赵构和太上皇后吴氏的保护,被赵惇整了的臣子也拿他没办法,只能自认倒霉、晦气。

结果,在天子赵昚之子的继位问题上,朝廷中的对立十分严重。

天子赵昚共有三子,除了靖安贵妃**所生的长子赵适、皇后所生的赵惇,还有康妃叶氏在隆兴七年所生的第三子赵平。

此三子中,赵平年纪尚幼、身体也不是很好,出身又没什么优势,基本没有继位的可能。

对于都有可能继承天子之位的皇长子赵适及皇次子赵惇,大臣们都有自己的意见,而且难予调和。

绝大多数文臣支持现已经被封为肃郡王,个性温和、喜好,很有修养的皇长子赵适。再加上赵适于大宋隆兴八年娶妃杜氏后,在隆兴十一年生皇长孙。皇家有后,自然是举国庆贺,天子为自己的长孙取名赵文,并特赐封邑百户,也使得赵适更有了继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