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风起云涌 > 第三百四十五章:担忧至极全文阅读

当然,军制改革后,军人不用再在脸上刺字,原先配到军中的罪犯不再从军,而是改由当地厢军监管,一同参加傜役服刑改造。

如此大规模的改变军制,也得益于临安武校多年培养的将领,现在大都在地方上任中级、低级军官,高级将领中也都基本经过临安武校的培训。除非国家从此偏安一方,再无恢复之志,否则军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大家都清楚的事。

为了保证地方军队的变革不生太大的变故,周复接受了部分臣子的建议,由临安军校的那些功勋老将出面,每人负责一片。他们对朝廷的忠诚不用质疑,而且下面的各级将领大多是他们的部下和学生,能够保证大部分将领的忠心和服从。所以,军制改革在军队中的阻力并不是很大。

现在,赵彦中正轻松的看着飙的完颜宗隽,想着皇太子提供的情报中金人朝廷的现状,嘴里没有丝毫的让步:“阁下,本使不过是好心提醒一声,贵使如果真的不想完成使命,那就请回,本使也急着要回去听诸位大师们的精彩辩论呢。(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网)

“你!”

完颜宗隽给这个愣头青气的够呛,却没了主意。

这是因为金主合剌现在的性情极度不定,常常无故杀人。喜好汉家学术的他居然改变了朝中称皇帝为“狼主”的旧规,坚持用汉人尊称天子的“陛下”。

在得知大宋将举行儒家辩论之会的消息之后,金主合剌还叹息自己要不是皇帝就好了,那样就可以亲自前往大宋观瞻。而且,还不顾众臣的反对,派出专使来宋收集辩论的内容。如果因为自己坚持礼仪,而导致皇帝扫兴,只怕人头不保还会累及家人。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宇文虚中终于开口:“完颜大人,外交礼仪之变属于国之重事,非我们两个小小使节可以决定。我看,就派快马回京请陛下旨意示下,如何?”

完颜宗隽转头看向宇文虚中,见他微微颔示意,也只得点头同意,心中虽然明知,以皇帝爱好汉家文化而且任性而为的个性,一定不会把外交礼仪放在眼中,同意大宋要求的可能性极大。但完颜宗隽再怎么也不敢真的因为礼仪之争而挑起两国战争,就皇帝那关都过不了,更不要说现在的大金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将领能够指挥两国大战。

宇文虚中见完颜宗隽同意了自己的提议,转向赵彦:“赵大人,我等需要向朝廷请旨,请赵大人等候几天如何?”

“好说,反正诸位大师还在陆陆续续赶往临安的路上,我还等的起。”赵彦中轻松的回答,心中佩服皇太子的判断,金使果然不敢擅自作主,也不敢轻易挑起战端,看来这外交礼仪之争大宋赢面的确很大:“宇文大人,皇太子殿下让我转告于你,大宋欢迎曾经的同胞返回来探亲、访友,决不会有任何歧视。”

“什么?这是你们皇太子的意思?”宇文虚中呆住了,从被俘北上,他多年不敢与宋人接触,不敢有回大宋的念头,甚至不敢去为虞允文大人扫墓,就是害怕被人指责变节、无耻,可这些都不能减少哪怕一分对家乡的想念。

却没有想到,大宋的周复竟然主动欢迎自己这个叛臣回宋探亲,这在儒家学说盛行的大宋几乎是不可能生的事,而且还是出自传说中个性强硬的太子,心绪顿时就成了一团乱麻。

“是啊,宇文大人,殿下说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了,是非曲直也很难说清。您曾经是虞允文大人的同僚,也算是殿下的长辈。抛开国礼不论,仅以私谊来说,殿下还很想能和您会面畅谈。”赵彦中淡然一笑,难得在宋金交往之时能由大宋掌控局面,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宇文大人,您有不少朋友、故旧如今还都在临安,就算金宋此次无法达成一致,也请大人不要错过机会,还是前往临安一行的好。”

不出周复预料,金主合剌放弃了外交礼仪中大宋“接伴使”必须屈膝下拜的要求,命令金使与大宋“接伴使”平等相对。

消息一出举国欢腾,从当年秦桧卖国投降到今天,数十年的奇耻大辱一朝结束,大宋终于获得了和大金在外交礼仪上的对等地位,无数臣民都是激动的泣不成声。

一开始害怕金人会借机难的部分朝臣,也不得不佩服皇太子的谋算和把握大局的能力。

不少守旧的文臣在私下极为担心,原本文武双全的皇太子就被视作恢复中原的代表,在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如今,因为皇太子的坚持,大宋最屈辱的一幕终于翻了过去,周复在全天下臣民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上升,他的果断和干练如今也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同,以后还如何牵制他的行为?!

此时的临安城,几乎变成了学术辩论的场地。

陆续抵京的学者和大师们,按照朝廷的安排,在国子监、太学、各家书院和临安城内的园林之中,开始宣扬自己一派的学术见解,或者互相辩论。一天之中,甚至有十数场辩论或讲座,被吸引而来的数十万学子们不断的穿梭于各个场地之间,而且不少吏民百姓也前往听讲,颇有当年汴京士林之盛况。

借了这个时机,周复将数十位被一般士林人士看不起的专才也请了出来,在临安东城最知名的柳园开了“杂术”讲座,以讨论学术为由,专讲各种实务和技术,并印大量诸子百家、历史、地理、医药、农业、工业、天文算法、作品、宗教经典等各种专业书籍免费放。

此次“杂术”讲座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世所罕见,农学、数理、建筑、商业、制造等等无一不包。一系列的讲座颇受百姓和一般官吏们的欢迎,几乎是场场爆满。免费放的书籍被听众争抢一空,受欢迎程度远远出乎了事先的预料。

而且,由于免费书籍供应不足,还导致了大宋印刷业的一次巨大变革。

在此之前,大宋都是使用雕版印刷,耗费人力巨大,受到的限制也太大。虽然大宋号称是人文汇集之地,但有能力出版自己著作的人还是少数,学术的讨论和文化的展受到了传播方式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