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平王 > 第240章 朝堂扯淡全文阅读

一个预料之中却又出乎意料的消息传了过来,刘关亲自率领剩下的关陇精兵分三路围剿刘鼎最后一个山林深处的老巢,适逢暴雨突降,结果有两路大军不幸遭遇山体坍塌和洪流,等灾害过去的时候一大半的士兵都消失了。

最后一路由于冒失突进,不断撞上山寨所设下的陷阱,等到了刘鼎老巢的时候,士兵数已经不足一万,另外两路大军又迟迟不见踪影,想要退兵的时候却又被刘鼎断了后路,一番苦战之后,第三路大军逃出去的不到两千人。

预料之中的是刘关一定会失败,因为吕梁山的地形实在太复杂了,除非对地形非常熟悉,刘景自己也没有信心能够取得胜利,更别说朝廷的那些骄兵了;出乎意料的是没想到刘关这么倒霉,被泥石流给活埋了一大半,而刘鼎老巢内的精锐实力并没有消耗的太多,这贼老天对刘鼎这个祸害那得有多照顾啊。

这场朝廷对山贼的围剿之战失败以后,刘关的踪迹也成了一个谜,而附近的楼烦郡、离石郡和太原郡开始强征兵丁,防备刘鼎的突然报复。

此时龙椅上的皇帝也是暴躁狂怒,嘴里不断大骂着刘关无能,把朝廷最后的一点力量给葬送了,至于为什么狂怒,因为下边的大臣们都在发怒,作为皇帝如果不发怒就会招徕大臣们的一片谴责。

作为首辅的陆世元站了出来,毫不留情的抨击道:“刘侍中,这刘关可是你一手推荐的,当时可是信誓旦旦说一介山贼何须挂齿,如今却弄得全军覆没,难道刘相国不应该给圣上和大臣们一个交代吗?”

陆世元刚说完,就有一个御史台的小小官员站了出来,跪在地上拜了三拜才大声说道:“启禀圣上,微臣有奏,微臣弹劾侍中大人刘守仁以公谋私,收受武将贿赂,至朝廷公器于不顾,暗中提拔奸妄无知小人,致使数十万朝廷精锐士兵损失殆尽,陷国家于危难之中。微臣斗胆,请圣上下旨,免去刘守仁左侍中一职并交由大理寺审查。”

“臣等附议!”朝堂之上哗啦的跪下了一大片之人。

然而刘守仁却是不慌不乱,一副独自悠闲的神态,好像没听见刚才的弹劾。

打了一个哈欠的皇帝揉了揉自己惺忪的双眼,“此事关系重大,岂能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吗?刘爱卿,对于别人的弹劾你可有什么的解释的吗?”

刘守仁这才站了出来,对着那些跪在地上的小人不屑地冷哼了一声,这才不急不慢地说道:“启禀圣上,这完全是对臣下的污蔑,当初朝廷讨论对于领兵的人选,陆尚书以及李尚书都推荐了人选,于是我也就推荐了一个,微臣并没有错。若非说有错的话,只能说是臣下识人不明把刘关推荐给了圣上。”

刘守仁这一句话说的把其他人都给噎住了,若是再纠缠下去那就变成了是圣上用人不明了。

“刘守仁,你莫要转移注意,若不是你把刘关推荐圣上,朝廷的十万精锐之师怎么可能会损失殆尽呢?你可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朝廷的威严都被你弄的丧失殆尽了,青州乱民又要蠢蠢欲动,洛阳附近也越来越不稳定,瓦岗的乱民以前都躲在山里不敢出来,现在竟然敢大摇大摆的在洛阳附近活动,还有吕梁山的那些乱匪,你可想过整个北方都没有抵挡之师,百姓如何存活?”一个御史激动的站了出来大骂。

陆世元悄声问了一下身后的官员,“今天这么多的御史跳出来都是你安排的吗?”

“尚书大人,我没有安排啊,你已经吩咐了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下官根本没有安排御史,原本想着自己站出来恶心一下那个刘侍中,现在好了,用不到我们出马了。”

而此时的李杰也是暗自纳闷,今天的这些御史不是自己吩咐属下安排的,自己和刘守仁还没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双方就算有利益之争也不会拿到朝堂上来的而是在私下协商。

虽然现在的朝堂之上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尸位素餐,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但也是有那么一批真正爱国的官员,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国家越来越混乱,要说不心急那就是假的,而刚才发话的两名御史就是这样的人。

“谁说北方没有抵挡之师,楼烦郡的太守彭干就很能征善战,多次与吕梁山乱匪交手未曾有败绩,麾下尚有一万精锐之师,可令其就地征兵,刘关败就败在对当地的环境不熟悉就贸然前进,只要吸取了这个教训,那些山贼不足为虑。”

看到刘守仁站出来想要让一个刚刚被这老家伙提拔成太守的年轻人送死,陆世元立马站了出来拍手称赞道:“刘侍中考虑的就是周到,你们这些御史不了解情况就不要出来乱说了,若是楼烦郡彭太守一个人无法应付,还有马邑郡太守刘景,刘太守曾大败突厥南下的一万精锐骑兵,不久前听说正忙着剿匪剿的不亦乐乎,我们要相信彭干和刘景二人联合起来对付吕梁山的那些山贼还是绰绰有余的。”

果然,看到刘守仁的嘴角不自然的抖动了两下,陆世元的目的就算达到了,不能让你这么舒舒服服的,怎么也要恶心一下。

一方唱罢一方登台,李杰也站了出来,准备再添一点料,“哼,不说那刘景还好,一说就来气,诸位应该还记得不久前定襄郡太守弹劾他的折子吗?私自增加商税,又截断道路,美名其曰遏制突厥的发展,背地里却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像这样的无耻卑鄙小人,以前也就是一个商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当上太守的,刘侍中,能否给老夫说一说?老夫很是好奇。”

刘守仁这次无端地怒了,拂袖道:“没什么可说的,李尚书身为朝廷大员,想要整治一个地方官那是信手拈来的功夫,不过还是需要一些证据的,若是没什么证据那就是污蔑了,你宁愿相信一个把好好的定襄郡变成了突厥人牧羊场的草包太守,也要污蔑一个大败突厥人的英雄,不知道李尚书安的是何居心?难不成我大齐朝的地方官都要想那个定襄郡李太守那样毫不愧疚的丢土失责吗?”

李杰没想到刘守仁竟然翻脸了,自己只不过就是想恶心一下那个马邑郡太守,他就马上跳出就变本加厉的恶心自己,难道传言是真的,那个姓刘的小子真是这个老家伙的私生子?这样想一想,李杰的心里也就平衡了。

一直把自己当成观众的皇帝终于开口了,“几位爱卿,你们是不是搞错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再招募十万大军驻守在都城附近,不然没了威慑力那天下不就变得更乱套了?”

“圣上英明!”诸位大臣齐声称赞道,最然都知道这是皇上担心自己的安危尽量想多一点的安全感。

大臣上朝谈论政事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谈论一个话题扯淡了一番之后又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最后谈论越来越偏差,反而大臣们则是越来越兴奋,好好的一个关陇增兵计划硬是扯到了商税上,而且一扯淡就是大半天,看着大臣们一个个脸红脖子粗骂人不带喘气的模样就知道,这些大臣的战斗力还没有耗尽。

反正最后朝廷大佬们一致同意楼烦郡、马邑郡外加一个太原郡增兵,以应对吕梁山的那些山贼们,但是增兵额度不能超过三万人,同时给刘景的圣旨中又蛋疼的加了一句让刘景上书解释为何增加商税。

刘景则是越发地体会到了剿匪的好处,因为只有剿匪,钱财才能来的很容易,而且还能得到大量的苦役供自己驱使,同时那些山贼们本来就是当兵的好料子,只要扔到大营中训练三个月之后那就是精兵。

刘景果断的把之前的五个步兵团拆成十个步兵团,另一半则是用那些主动投降来的山贼补充,这样一来刘景手下常备士兵数量就接近了两万,至于养兵的费用,只要从剿匪的收获中抽出小小的一部分就够用好几年了。

然而士兵的数量还是太少了,刘景虽然也想继续增兵,但是考虑到马邑郡的现状就放弃了,只有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无穷的军备力量,而现在的马邑郡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刘景不忍心破坏,归根到底还是马邑郡的人太少了。

从刘景任太守以来,马邑郡的安置的流民数量已经达到了十万,而且仍在不断的增加中,从楼烦关到善阳城的官道上,附近的民居如同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冒了出来,原本两边荒芜的耕地变成了一块块绿油油长势喜人的庄稼。

与此同时,刘景在户部之下增设了畜牧司这一部门,大力发展全郡副产业,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养鸡、养鸭、养猪、养羊、养牛,刘景可不想吃个牛肉就搞得跟犯法一样,还得遮遮掩掩的,因为马邑郡的牛连耕地都不够用,至于养马刘景则是暂时听取了其他人的意见,因为大部分人眼中养马就是一种苛政会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