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掌权 > 第0060章【不同意见】全文阅读

漂亮的服务员气喘吁吁地走到他们前面,满脸笑容地说道:“请这边走。”因为呼吸,她丰满的胸脯一起一伏很引人注目。

黎谦跟在服务员身后,说道:“虽然勉强也算是一个解释。”

张修远道:“看来今天我想揩你油的目的是达不到了。到了省城再宰你吧。”

黎谦笑道:“小子,你吃定我了?”

他们还没有进服务员带他们去的豪华包厢,县委招待所门口响起一阵阵警笛声。随着警车停下,很多警察鱼贯冲入。几个闻声前往大堂看热闹的旅客吓的连忙转身而逃。

两人都没有点什么菜,点的四个菜都是菜谱上有、容易做、价格适中的品种,只是点了一瓶红酒。

等菜上齐服务员出去之后,黎谦说道:“你的文章我仔细看了几遍。在我看来非常有价值,因为我是常年在农村进行采访,知道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有多严重。但没有你想的这么透彻,也没有你想的这么严重。可以说你写的这篇文章振聋发聩,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虽然不敢像你一样肯定明年、后年就会让忽视水利的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巨大惩罚,但我深信如果让现在忽视水利的思想继续保持下去,将来肯定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

停顿了一会,他继续说道:“但我对你文章里面的很多数据表示质疑。说坦率一点,那些数据简直就是胡诌,好像是街头算命先生随口道来,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支持。你怎么就知道明年阳韶市的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你怎么知道阳韶市明年6月的降水量大于50毫米?你这种神棍似的语言反而冲淡了文章的主旨,让人有一种在靓汤里看见淹死苍蝇的感觉,谁敢吃?”

张修远心道:我最主要的着眼点不就是这种数据吗?如果将这些神棍似的数据抛开,那这篇文章的杀伤力就大大减小,变成了一篇普通的论文而已。流传的范围也许就在几个专家手里,能在明年的大洪水中挽救多少人的性命、挽救多少损失的财产?这与我的初衷完全不符!这些数据我还故意的模糊化了,一般都加上大于、大约这些不确定的词。其实,不说阳韶市的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就是全省和几个主要城市的降水量我也清楚,还能精确到小数。

这不是张修远的记忆力超群,是因为前世的他刚毕业的第二年就遇到了这场百年难遇大洪水。第一次面对大洪水的他慑服于大自然的巨大威力,对它还有一种天然的畏惧。乡里看他年纪小、经验不足,就让他负责收集、记录、通报每天的降水、水位情况,负责全乡抗洪救灾的资料整理,遇到有乡领导开会、病假时,他才上堤巡视。

与极大多数干部一样,他在这次罕见的抗洪救灾中表现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几乎每一个数据都记得牢牢的、烂熟于心。他不但记住了本县、本市的水文数据,还将防指通报下来的数据牢牢记住了。

特别是在他一次巡堤时无意中救了座驾冲入洪水中的县长郭远明一行后,他更是异常认真地对待这些工作,很多数据都能倒背如流。因为他知道救了县长之后,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自己在工作表现稍微出色,县长肯定会对他青眼有加。

果然,县长第二次来巡堤时知道了他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后,有意地考验了他一下,“随意地”问了他负责的几个数据。暗示他记住一些关键的数据,以便他下次带其他领导来时让他充分发挥。

早有准备的张修远自然张口就来,一个个极为精准的数字从他嘴里冒出。

如果说开始的时候县长是在试探和提醒,到后来却变成了震惊,开始真的刁难,问了本县为市里,问了市里的省里的。问完水文数据问险情,问完险情问防洪物质、人力安排、……

最后是县长自己问不出问题了才结束了这次“考试”。后来郭远明县长还有意安排他当着县委书记王柯良的面“表演”了一次,自然大获成功。

那场巨大的洪水一退,张修远不但成了市里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还一跃当上了党政办主任,真可谓名利双收。

就是到了后来、重生到了这一世,他也记得这些帮助过他的数据。

看到张修远走神,黎谦加大了一点声音,说道:“如果你想这篇文章发表,就必须修改这些数据。”

张修远摇头道:“如果必须修改这些数据才发表,我对发表它的兴趣不大。”他见黎谦一副奇怪的表情,又说道,“我的本意就是想引起人们,特别是官员的警觉,让他们及早行动起来。如果出掉了这些预测的数据,那么这篇文章也就是一片普通的论文而已。”

黎谦问道:“你就断定明年真的有大洪水?你知道这样坚持的话,刘部长她的压力有多大吗?”

张修远奇怪地看着黎谦,心道:刘一梅能有什么压力?虽然自己请她帮忙将文章发表,但真有困难的话她可以完全不发啊,我张修远还能吃了她不成?再说,这也只是一篇文章而已,你一个资深记者用得着亲自跑过来和我“谈判”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字?

“难道这篇文章有什么新的际遇?”张修远感到很不解。

他说道:“黎大记者,你就说实话吧。你找我是不是有什么其他事?”

黎谦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不好意思,说道:“明人不说暗话,老兄我找你还真是有事,就是有关这篇文章的。这篇文章转到省水利厅的那位专家手里后又转到了一位省厅领导手里,他是我的一位亲戚,看了你这篇文章很认同,想在你这篇文章上署名,将它修改后发表在专业刊物上。不知道你是否同意?”

张修远连忙说道:“没问题。只要不改变那些数据,我的名字可以不署。”

黎谦从张修远眼里看到的淡然和真诚,这让他不由将张修远更加高看了一层:一篇在大型或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虽然稿费不多,但可以给作者带来名和利。官员们凭此可以收获别人不少注意的目光,证明自己是素质型专业型干部。在政绩考评、干部考察、政审评定等等方面都有莫大的好处。而且很多干部在评定职称时,这又是一个加分的大项。

“他真的这么淡然?”黎谦心里怀疑着。

张修远可真的不在乎这么一篇文章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作为重生者,这点点好处好真不看在眼里。他在乎的是如何拯救明年那些可怜的生命,如果拯救那些老百姓一滴汗水赚来的财物。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目的,他才懒得写什么狗屁文章去发表。

至于这个署名,他更不在乎。他对写文章很有自知之明,文笔虽然不错,但要上大的刊物却是还欠火候。黎谦作为一个资深记者,无论是组词遣句还是构建文章机构都比他强的多。在一定程度上说,这篇文章张修远只是提供了一个“创意”,一个“灵魂”,皮肉都不丰满,面貌更说不上漂亮。如果这篇文章要发表在大型刊物上,能够博得众人的好评和注意,非得有有人来进行修改不可。经过他的修改,文章很可能面貌全非,让别人在上面署名自然是理所当然,因为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本来就不再是他张修远一个人写的了。

这并不是张修远有多大方,黎谦有点过于高看他了。

黎谦问道:“你这么强调这些数据,是不是你能肯定明年一点会发大洪水?”

张修远脱口说道:“当然!”

黎谦问道:“你有什么科学依据?或者说你通过了什么途径得知的?”

张修远心道:我哪里有什么科学依据,是因为我遭遇过啊。但他说道:“我当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依据最多也没有科学家和气象部门的依据多,我只是从大的概率来算的。大自然不可能让我们年年风调雨顺。一旦真如我所预言的一样,那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