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戟影纵横 > 第三十四章 少将军入军营全文阅读

回到麟州后,杨邦乂就给各部主将发令。大概意思就是让他们布置好边防事务后,来麟州府开会,杨麟也第一次在杨邦乂的大营“议事厅”参加了军事会议。

议事厅里,杨邦乂自然做在帅位上,杨麟陪侍在一侧。等各部将官一一进入厅内,杨邦乂开始“点卯”。这种点卯完全是为了点给杨麟听的,因为杨麟除了史文恭、鲁达、林冲、牛皋、杨昌佑这些人之外,其他人几乎都不认识。

世家这种产物在隋唐以后,经过历代君王逐步消弱,到如今,几乎完全失去了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所以现在不管你是世代公爵还是世代将门,实际上都只是皇帝手上的棋子,掀不起多大浪花。可有一样不同,这就是边将世家,他们不算真正的世家,却也还有一些世家的影响力。当下折家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种家、刘家、呼延家、姚家和杨家,这些家庭代代有人从军,且领有大小不一的职事。这些边将家庭传承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上一代主事在位时,让他的接班人早早进入权利中心,以便以后可以继承自己的事业。

通常来说,只要你还认中央政权为主,事情不是做得太过,皇帝也不会逼得你太恨。特别是北宋边事不断,强敌环嗣,而皇室子弟又不得掌握兵权,皇室还需要他们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拼命流血,所以边将的地位在皇帝眼里比在士大夫眼里要高得多。

杨家也是边将世家,只是杨家实力日衰,同为边将,地位比当下种家、折家要得多。杨邦乂老来得子,其子又是个“异类”,这让杨邦乂对杨家复兴早已暗淡的火焰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杨邦乂轻咳一声,面目严肃:“今日将你们召来,是为了陛下颁布的新旨意。”

“大帅,陛下颁下了何等命令?”一人抱拳而出。

说话的是个不知年岁的老将,这员老将身材魁梧,白发从头盔里露出来。因为他上半张脸戴着面具,所以只能看见他的下半张脸。可这依然不能遮蔽他熊毅的轮廓,加上他浑厚的嗓音,显得威风凛凛。

杨邦乂缓缓扫过堂下一众将官:“陛下与众相公议定,命我部一年内拿下两关(偏关、宁武关),攻取朔州、云州。”虽然说得干脆利落,但是语气中满满的都是无可奈何。

“啥?攻取云朔州?还他娘一年内?”堂下一人当即就忍不住“毛了”。

“高老二,注意场合。”牛皋连忙拉住这人,低声叮嘱道。

“大帅赎罪,高宠不是要在大帅面前放肆,只是觉得这事太儿戏,太不像话,没忍住。”高宠降低声调,自知放肆了。

不说两关险要,不易攻取,单说两州,那已经是辽国西京瞎地,大同府就在云州境内。这样重要的地方,辽人能不重兵拱卫?杨邦乂账下也就那么三两万人,即便加上河曲、宁边、雁门各地,厢兵、乡兵凑上十万人,就能打下大同府?若真的如此简单,为何赵宋百年来都没有做到,反而岁岁送礼,年年纳贡。

这个叫高宠的人当然引起了杨麟的注意,他更小的时候就知道杨邦乂麾下有一精挚壮猛之士。每逢战事,次次登先,一人一枪,冲入敌阵,所向无敌。就是牛皋这等猛人,在杨邦乂手下学艺十几年,已经远超历史上的牛皋,可如今在他手里还是走不过三二十回合,堪称西军第一猛,此人就是丰州府高宠。

如今杨麟终于亲眼得见本尊,只见那高宠八尺上下身高,年约二十四五,浓眉大眼,阔嘴高鼻,身着甲胄,气势逼人。

后来杨麟才从杨邦乂那里知道,这高宠本是开国大将高怀德后裔,只是后来高家势衰,高宠又是远房庶子,百年过去后,高宠家就跟其他百姓一样平常了。高宠从小不喜欢读书写字,整日只爱舞枪弄棒,深得高家枪真传。却因父母早亡,迫于生计,十几岁的高宠便到边关从军,只为填饱肚子。只是边军也常常缺响,还要接受上司盘剥,经常挨饿,于是高宠有了上山落草的打算。正在这时,杨邦乂调任麟州,将门世家的杨邦乂经常出入底层士兵的营帐,他很快发现了高宠这个“明星”,后来,高宠没当成土匪,杨邦乂也多了员虎将。

“这次陛下从东京禁军大营中抽调了五千精兵,散帐后,主簿会根据各营编制,统一分配兵额,接下来,希望诸位大力练兵,戮力同心,做战事准备。”

“诺。”堂下众将一直唱诺。

“除此外,本帅还有件私事。”杨邦乂略作停顿:“诸位看见我背后少年郎了吗?此我四子杨麟。大家都知道,我杨邦乂前有三子,可是都年幼早夭,此四子乃我唯一血脉,我杨家世代将门,勤于王事。本帅现已年逾天命,此次陛下令我出击辽人,攻打云朔,本帅自知艰险,唯恐有失,先将幼子托负诸位,若我不幸折戟,还望诸位以后多加教导,让他得以保全。”杨邦乂言辞间颇有托孤之意,说完,他走下帅位,对堂下众将深深的鞠了一躬。

“大帅…”堂下将官都抱拳还礼。他们知道,杨邦乂这是在为自己的后人铺路,可是他们并不反感。要知道,边军的利益一直都是这些将门来维持的。这些将门世家听上去风光,可其中的血泪只有自己知道,杨家对下面的人极好,他们也非常感恩。杨家一门男丁死在边关的高达九成,如今自己的大帅接到皇帝近乎送死的命令,想“托孤”给大家,大家也不是石头人,当然愿意保下大帅唯一血脉。

“杨麟,过来拜见这些叔伯兄弟。”

“杨麟给各位伯伯、叔叔、大哥们行礼了。”杨麟走到近前,向厅里众将深深行了一礼。

“来,为父给你介绍,这位是王显和老将军。”杨邦乂所说之人正是刚刚那名老将。

“王伯伯好。”原来他就是王显和,杨麟心想,叫伯伯比叫将军来得亲切些,因此没有称将军而叫伯伯。

“这位是你七叔杨昌佑,我们杨家宗族的人,你过周岁时应该都见过,那时你还年幼,或许不记得了。”杨邦乂对着另一将说道。

“见过七叔。”这位四十来岁的族人,杨麟年幼时见过几次,他可不止十来岁的智力。

再后来,包括主簿张允,参赞虞祺,将领牛皋、高宠、林冲、史文恭、鲁智深等文武二十几人都见了礼。

今天杨邦乂要带杨麟进军营的时候,杨麟以为只是普通的例行会议,没有多想。没想到,这公私两件事,却是以私事托孤为主的。杨麟想着,难道杨邦乂这么不信任自己的儿子,以为我说的炸药这种武器只是小孩子戏说么?要搞得托孤这么沉重。

其实也不能说杨邦乂不信任杨麟,毕竟这种没出世的武器,大家都不敢把希望全部放在上面。皇帝只给了一年时间,他们上下两三万缺乏战斗力的汉家子,要去进攻控弦几十万的草原民族,还要攻陷险关要隘,本事就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大宋西军尚有二十来万常年驻防西夏边境,河北还有十余万边军,东京禁军七七八八也能凑出十万八万的,除此大宋军力就只有零星的边军和各地驻守乡兵了。所以对于其他路友军支援作战的事情,杨邦乂想都不去想,想也没用。除了折家能稍微出点力,就是雁门的杨震,也会因为上面没有召令,调不动军队。至于赵佶说的会派其他几路配合作战,哼,到时候他一不小心在后宫花丛中睡着了,你还指望他能惊醒?

出关作战万一失利,就可能葬身沙场。退一万步,即便活着回来,皇帝也会因为你没有完成圣旨,而降罪于你,搞不好得全家受累。如此一来,还不如战死疆场,博得皇帝怜悯,恩泽家人。这样以来,托孤之事就成了必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