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168章 九夔部族全文阅读

九夔部族,是吴国西南之地的山越众多部族中,数一数二的大部族。

其部族首领的传承方式,采取世袭制,而非是自古以来的禅让制。

这得益于九夔部族的上一任首领强权所致。

联合一众山越部族,一同讨伐夫差所部,就是九夔部族的首领伯期发起的。

所以,庆忌想拉拢九夔部族,以此为突破口,剿抚并用,迅速收服西南之地的蛮族部落,为自己所用!

而在庆忌的一再要求下,禽邑终于答应作为说客,帮助吴国游说首领伯期。

在禽邑离开后,庆忌又梳洗一番,换上一袭袍子,再次巡视屯田垦荒的情况。

在一众大臣的陪同下,庆忌来到一处较为荒僻的田地上。

此时,正在田间地头开垦的,都是光着膀子,气喘吁吁的垦荒士卒。

他们手中挥舞着锄头、未耜,使劲儿的在地上刨土,以使得土质松软,更为容易耕种。

但这样的劳作显然是极为累人的,不一会儿,他们就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好似身体被掏空一般。

除了用简单的农具,以人力翻土,也有使用耕牛犁地的。

只是,耕犁相对落后,实在用不上耕牛犁地的,只能让一个人在前边拽着绳,拖动耕具前行,开始松土……

见到这一幕,庆忌暗暗摇头不已。

难怪一年的时间,二万余人的垦荒大军,才开发出这些田亩,还不足以维系生活所需的口粮。

原来是耕作工具实在过于落后,耗时费力且不说,还有可能将人活活累死!

人岂能当做耕牛使用?

而且,这松土的过程如此缓慢,庆忌实在不得不担心,自己有生之年,恐怕见不到垦荒大军所生产出来的粮食,能有真正自给自足的一日。

“来人,将未耜给寡人拿过来。”

庆忌吩咐一句,旋即便有宿卫赶忙到田地上取来未耜。

未耜,是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要知道,此时真正的耕犁是尚未出现的。

这个时代,普遍实行的是以两人协作为特征的耕作方法,因为工具和技术较为落后,许多生产活动均非一人所能独立完成。

这就是“耦耕”,即二人并耕。

耜是犁头,而最初的牵用人拉。二人同时工作,一人在后扶犁,一人在前拉犁,如此二人并耦,是谓之耦。

未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甚早。

耜为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

庆忌蹲下身子,在一众大臣疑惑不解的目光当中,拿起未耜瞧了瞧,细细的端详起来。

此时的未耜,已经不是早期的纯木制或骨制,在铁器出现之后,木未、木耜也开始套上铁制的刃口。

如庆忌手中的未耜,从柄到齿皆为木制,柄略向后屈,双齿则略向前弯,齿端套有铁制的刃口。

“诸卿,尔等可知晓这未耜的来历?”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身边的大臣笑着询问道。

闻言,孙武、范蠡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这普通的农户,可能目不识丁,不知道未耜的来历,但他们可都是饱读之士,怎么可能不了解未耜的由来?

“大王,这未耜相传为炎帝所制,昔日炎帝斫木为耜,揉木为未,未耜之利,以教天下。”

范蠡回答道:“若无未耜,可能也无我华夏今日之繁荣昌盛。”

“善。”

庆忌只是微微一笑。

未耜究竟是不是炎帝发明出来的,庆忌不得而知。

只是,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原始的刀耕火种,只能是广种薄收,而且经过多次种植的土地日趋贫瘠,收获量越来越少。

那个时候,部落只有整体或部分迁徒,到新的地方披荆斩棘,烧荒垦土,刺穴播种,以取得更多的谷物。

频繁的迁徒,繁重的劳动,先民们疲惫不堪!

为了让部落能够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炎帝决心改进耕播种和种植方法。

于是,未耜这样的农具应运而生。

但这只是传说而已,其实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以及野生动植物的驯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实现的!

“尔等谁可用过未耜进行耕作?”

“这……”

孙武、范蠡、伍子胥等人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他们都是贵族出身,平日里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何须劳作?

即便是范蠡这样的破落户,都还没有沦落到迫于生计,下地干活的地步!

庆忌见到无人回答自己,便自顾自的道:“使用此等未耜松土,若是一般的熟地还好,然,这是不毛之地,未免耗时费力。”

“寡人知晓有一种轻便的耕具,可代替未耜,以犁地松土也。”

“来人,取纸笔来。”

言罢,庆忌便命宿卫取来纸和笔。

在细细的回忆一番后,庆忌便动笔,在纸上画出一张曲辕犁的图纸。

庆忌不是农民出身,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不一会儿,一张完整的图纸便跃然于纸上。

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庆忌都将曲辕犁的结构一一勾画出来。

随后,他又命人将图纸交给工匠,使其赶工制作出来!

生产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

所以,庆忌认为自己十分有必要将曲辕犁这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搬出来。

巡视完垦荒情况后,庆忌又在一众大臣的陪同下,慰问负责屯田垦荒的士卒。

这些垦荒士卒都是原来的楚军战俘,初来乍到,不少人都不习惯当地的恶劣自然环境,因此有部分人染上疫病,也有部分人遭不住这种罪,继而逃亡。

但是,身处于这种穷山恶水之间,报团取暖能生存下来的几率更大,逃亡出去的话,几乎是九死一生的。

所以吴国并不需要太多的兵卒看守他们,只需要部分军吏监督即可。

只是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显然是会将一个人憋坏的。

庆忌心里已经将这些士卒当成了自己的子民看待,再加上人口所需,他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大成熟的计划。

就是让他们完全在吴国扎根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