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帝为凰 > 第208章 自从参加了高考,我就没遇到过大场面全文阅读

皇上虽说让言师不要把肖林的命格传出去,但历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过一天,帝都豪门贵族和各个高官,多多少少都知道了此事。一时各种言论传出,肖林这个名字瞬间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上。

本来秦王妃复活就够让人惊讶的,再加上什么双命格的命里。再有北疆一战杨府本就成了大周最大的功臣,这杨宜又在北疆公主进宫这当口出现。一些阴险之人都道此事定是杨家的阴谋,只怕杨家已经不甘心做第一将门,想做外戚了,才找了个像王妃的女子假充王妃。幸好有秦王一派从中为肖林洗白,拿秦王情深说事,王妃过逝两年都没再娶,就是因为他坚信王妃还活着。这才诚感动天,让王爷在苏州意外遇到失忆的王妃。

肖林到是不管外面什么风言风雨,她现在只操心明天的进宫。规矩礼仪啥的学了一天也就学个表面功夫,反正咱现在是个"失忆"的病人,不出大差错就行了。晚上肖林躺在床上,揉着站僵的小腿,心里忐忑不安的有种第一次见男友父母的感觉。并且这个男友的父亲还是个皇帝,想想又刺激又觉得不可思议。再想想自己,刚穿越来的时候在哪荒凉的山寺里,状况不明只想平安度日。后来假死逃生,恨不得离帝都远远的,帝都的人和事一辈子都见不到。不想兜兜转转,又和周六撞上了。肖林也不知道这是天意还是人为,反正顺应本心吧。在有选择的时候当然要选择自己心属的那个,年轻时总要拼一把,老了才有炫耀的资本不是。

第二天早早的肖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昨天已经和周六约好,今天两人都穿天蓝色的衣裳。据说第一次见父母,若他们感觉你和儿子很配,就会加分。肖林现在是全当第一次见面来对待,只见她穿了一身天蓝色的衣裙,袖口和裙摆上绣了朵朵金梅。略施脂粉,梳了一个流苏髻。照杨母的话说,你只管站着少说话,比那大家闺秀还要端庄文雅。肖林调侃:"娘你的意思是,我就是静若处子,动若疯兔?"

把杨母和满屋子的婢女都逗笑了,杨母道:"我算看出来了,你呀就是不说话,这双眼睛看着也不像是文静人。不过总是言多必失,进了宫不问不答,就是问了能不答的也要由着六哥儿来答。知道吗?"

肖林点点头:"我知道的娘,你女儿我可是在江湖中历练过的,这点小场面难不到我。"

冰雨惊讶道:"进宫见皇上还是小场面?那在小姐心里什么才叫大场面?"

肖林偏头想一想:"自从参加了高考,我就没遇到过大场面了!"一圈人懵了,高考又是个啥名词?杨母本来担心肖林紧张,会畏畏缩缩。现在来看了看女儿,又担心她太放松了万一殿前失仪可怎么办?这当娘的就是这样,不管孩子怎么样都得操心!

好在有周六在,当杨母看到站在一起的周六和肖林时,心舒一口气。就是这样的两个孩子站在一起,天下就不会有不喜欢的父母!周六一身天蓝衣裳,衣襟用金线绣着龙的图样。蓝色最挑人,但这两人穿来却都异常的好看。站在一起果然如同一对璧人一样,男的风度翩翩气宇不凡,女的绝色倾城端庄文雅。杨母看着深觉自豪,这女人女婿一起走出去,得羡慕死多少人啊!

肖林见周六披了件黑毛领的斗篷,也取了件同件的披上。两人这身情侣装穿的实在是醒目,从皇宫外下了马车,一路走到陈贵妃所住昭阳殿,路上遇到的小宫女小太监的,纷纷侧目。那毫不掩饰的惊讶和花痴表情,让肖林十分受用。决定了,从此以后和周六一同出门都穿情侣装!话说我要不要在帝都开家成衣铺?专门设计情侣装卖,一定会大火的。

肖林的脑回路又开始短路了,刚还在担心见皇上,现在又想到开店了。不过这样一打岔也好,她真的完全不紧张了!进了昭阳殿,肖林依着嬷嬷讲的规矩,不抬头。所以她只看到皇上坐在椅子上,贵妃站在他旁边。两人长相却不敢打量。随着周六跪下行大礼,就听皇上严肃的说:"抬起头让朕瞧瞧。"肖林依言抬头,心里想着要垂着眼。抬起头就忘了,习惯使然看着皇上还对他微笑了一下。

她这一笑,皇上的脸就绷不下去了。其实两人进殿,皇上就很满意。因为两人看起来实在太般配了,外加周六的小动作,行礼时他有意无意的瞄着肖林提点。到让皇上觉得这个儿子竟然学会照顾人了!再看肖林长相,虽然周六说与两年前大不相同。其实照皇上看来,只是长开了。并且肖林本就像母,现在看起来和杨夫人年轻时十分相像。而这一身气质却又像杨帅,干净利索。凭皇上的眼利,只这一会,他就已经相信此人就是杨宜无疑。

现在肖林对他一笑,他更加确定了,除了杨家别人家也养不出这么闹腾的女儿。"听说你这两年生活还挺多资多彩的,就算你失了记忆。朕也想不明白,你一个女人家怎么就想着又种地又做生意,对了,还当了个小官。说来听听,朕很感兴趣。"

肖林微微偏头看周六,只听他道:"其实父皇,林儿她..."

"朕没问你,让她说。"

周六一噎,贵妃适时插话:"皇上,孩子们还跪着呢。要不要坐下慢慢说?"她说完瞄了肖林一眼,这一眼肖林感觉就意味深长了。怎么感觉这个贵妃很惊讶的样子?好像有点事情出乎她意料的感觉。

皇上摆摆手,两人坐好。肖林见皇上仍看着自己,便组织语言慢慢地道:"回皇上的话,其实臣媳当初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种地或是经商。当初才到苏州,偶见许多村童都到十来岁了还从未上过学。便想建一所小学堂,让学童有书可读,也能听听圣人之言,体会体会朝廷的恩泽。奈何没有银子,这学堂就建不起来。没法子儿媳就去经商了,想着赚点银子先把学堂建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