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日记引领我用文字说话 > 第216章 彗星(四十一)全文阅读

㈡生物星体极其珍贵

所有的明物质都起源于本轮母球的大爆炸。

无边无际的宇宙,在每一轮明物质诞生前夕都有相当长的时间被暗物质包围着,到处如死一般沉寂、空旷、寒冷。

只在空间的某一点上,有一个硕大的巨型球被黑旋风裹挟着高速运转。虽然从外表看它是凝固的,但其内部却是烈焰滚滚。

巨型球是上轮宇宙所有死亡明物质的集合体。

最大明物质的表现形式是各种星体。在星体寿命终了时两端会发生爆炸,进而塌陷形成空洞。高速旋转的若干小空洞逐渐组合成黑洞。黑洞则承担起清道夫的工作,一面向星系黑洞靠拢,一面像一把大扫帚一样,将死亡的星体扫归到一起,再像揉面团一样翻来掉去的揉搓。有多少死亡星体,就会产生多少空洞;有多少星系,就有多少次级黑洞轴;最后,所有黑洞都将汇入主轴黑洞中。当主黑洞全部接收所有的死亡星体,并分别将它们撒成碎片又合而为一,然后加大力度继续清扫、归拢、揉搓,直至将全部明物质搓成条,再揉成球,一个巨大母球的雏型便形成了。黑洞不停地在旋转中加压,使母球内部在燃烧中压缩、燃烧、再压缩……在不断地重复中,它的体积逐渐缩小,而密度却不断增加。

外部压力加大、促使体积缩小与内部燃烧引起的核裂变产生的矛盾在母球内外激烈争斗着。旺盛的火焰点燃着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炽热的岩浆熔化一切可以被熔化的物质。而高速运转又使得物质被燃烧、熔化所造成的空隙很快填满,球体进一步收缩,运转速度越来越快。

渐渐地,在球的核心内部,所有的燃烧物都燃尽了,所有物质都化作密度和压力极大的熔岩。再也没有继续压缩的可能了,它们只好改为对外扩张。它们憋足了力气,燃烧、裂变,再燃烧、再裂变……恨不得在瞬间就把整个球体变成一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但是,大量杂质已在周围堆积了若干亿年,在外面寒冷的环境中形成一个厚厚的外壳。于是,高速运转状态下产生的压缩力又使巨型球的内部不断受到挤压。这只巨型球就这样被自身内部的核裂变膨胀着,又被外壳限制着,还被旋转带来的压缩力挤压着,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内部巨大的压力。直到有一天,膨胀力稍稍大于压缩力,它开始刺破外壳了!

先是从一个点射出来一束光——那是照亮整个宇宙的第一光,接着多个部位被刺穿。光和热争先恐后向外涌出,那份释放带来的畅快让挤在后面的气流急不可耐、跃跃欲试,大有冲破牢笼之势。然而巨型球仍在高速运转着,这部分气体的析出使膨胀力相对变小,压缩力又暂时占了上风。被刺破的空隙很快被弥补上,球体表面貌似恢复平静。这虽然是球体内部不成功的突破,却带来了质的飞跃。它打破了久被包围的困境,为再次突破奠定了基础。

多次冲破阻碍,多次再受挤压,让球体内部积聚了越来越强的冲击力。渐渐地,它的膨胀力远远大于压缩力,而核裂变仍在继续,这使球的表层下面聚集了太大的压力。

球的表面层,经过数亿年,也许是数百亿年,还可能是数千亿年的旋转,早已坚硬无比,它或许能和任何外来的物体抗衡,但它却越来越抵挡不住来自内部的裂变。饱满、胀痛……它的饱胀感越来越强烈,外面的硬壳也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柔软。

后来,这颗巨型球的外壳被撕裂开一道道的口子,再也无法缝合,原本硬实的外壳也逐渐变成液体再次被卷回中心。

无数次卷回的结果是将所有的固体都溶化成了液体。再经过无数次地反复,所有的液体都成为气体。就在母球最中心位置的液体也气化的刹那间,母球的凝聚力瞬间瓦解,一场分崩离析的大爆炸开始了,结果是那颗质量超强的巨大浓缩球分裂成无数的碎屑。它们燃烧着,还被撞裂、撞碎,又由于质量变小而被推得更远。它们以势不可挡之气魄冲射出去,所有经过的地方,沦为一片火海。

随着光明的到来,宇宙中的暗物质迅速隐退。

在母球全部气化的瞬间,黑洞突然消失,太空平稳得可怕,整个空间现出死一般的寂静。直待那一声爆炸响起,宣告新一轮宇宙诞生。

大爆炸虽说是发生在瞬间,但它的完成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当整个巨型球体全部爆散完毕,这个爆炸点就成了此次宇宙的中心点。

母球爆炸后,明物质终于得以喷发,它们以极不规则的形状向各个方向飞速射出,并且因体积过大,还会连续形成一级又一级的次级爆炸。每爆炸一次,即形成一个分级宇宙中心。待一级爆炸完全结束,母球给予的发射力逐渐减退直至消失,反而产生出一个回缩力,使一级星体开始向发射原点倾斜进而发生旋转现象。旋转带来的旋涡产生风力,渐渐组成一条黑带,使黑洞形成。最后,母球原位的空点转而成为本轮宇宙的中心轴,一条最大的黑洞线贯穿其中,既给众星体一定引力,让它们稳固在相应的位置上,环绕中心而行,又给明物质一定的推力,让它们继续前行。分级星团除跟随大中心运转外,还在自己的小星系区间运行,进而同样产生出一个较小的黑洞轴。其任务就是将来带动个体死亡星球产生出的小黑洞,像河流入海一样归至主黑洞。主轴黑洞则搜集所有气体及死亡球体,使体积不断得到扩大,旋转力量增加,促使活着的众星体向更远处散去。但最终,它们都会爆发、死亡,直到进入主黑洞腹部,成为下任母球的一分子。

从母球分离出来的明物质起初都呈火红色。但在光焰力量不足的地方,依然被暗物质统治着。寒冷的黑暗成了凝固剂,逐渐使喷发的气体还原成液体甚至固体。通过与阴冷的暗物质摩擦,明物质的温度逐渐降低,渐渐显露出石、土、冰、金属、杂质或灰尘的原有色调。它们自身不会发光,被人们称作“行星”,其中包括地球。也有些本身就是气体或火球,在耗尽之前会保持原状。火球本身会发光发热,被称为“恒星”。太阳就是其中之一。

一级爆炸时,所有的星体都以母球为原点向外发散。直到爆炸的冲击力开始减弱的那一天,所有明物质的表面积上出现了与以往不相平衡的力,导致强弱不均,物体便向力量较弱的一方倾斜,于是产生了自身的旋转,也就是“自转”。自转的结果,使它的内部质地越来越密实,外部的棱角逐渐被磨光。从外形看,它越来越接近母体形状——圆形了。这便是星体的由来。它们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恒星与行星。当然还有的小物体依然保留着不规则的形状,人们称之为彗星。星体旋转还产生了向心吸引力,使各种随后生长出来的明物质安附于星体表面。

群星自转也产生一定的风力,进而形成旋风似的小黑洞。随着时间推移,黑洞逐渐增大并与其它黑洞相合并,在洞壁和入口处发出吸引力,在出口及以外的地方却发出扩散力,使众多星体继续向外扩散,星体间隙随之扩张。

二级或多级爆炸发生后,会产生出以新爆炸点为轴心的小宇宙,比如我们的银河系。

分级爆炸,还出现了与母球发射点不同方向的推动力,使再次爆炸的烈焰与岩浆在小宇宙空间带有角度的加速奔跑。这期间会冲撞到很多一级爆炸体,使众星体间形成交叉轨道。有的星体还会发生多次碰撞。假如恰好正面撞击被弹回,便会将原有的星体轨道改成反向,出现少有的逆向行驶者。碰撞的结果,不但会将大块星体撞裂、撞碎,也可能融合在一起,并在重力、高温之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就此改变原物体的质地。地球上的金属及混合物就是这样得来的。

众星体扩散到一定程度后,相互间的碰撞便越来越少,于是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旋转不仅让它们逐渐磨掉棱角成为圆形,还会在自转、同时围绕不同的轴心公转的同时产生引力,吸引小卫星跟随,如同月亮与地球一样。

每一轮宇宙诞生的时间总是漫长的。从成为母球到气化,从大爆炸开始到分级爆炸结束,从烟尘四起到星体形成,哪一个环节都要经过数亿年、百亿年、千亿年甚至万亿年的时间长廊。就算是星体运行轨迹确定、相互位置固定之后,也要有适度的阳光照射、充足的氧气和充沛的水量才能让物种平安降生,才能唤醒沉睡的灵魂,才能保证每一个生灵有生存、生长并进行繁衍的良好环境。

虽说宇宙中有很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团,虽说每个星系团里都有许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但如同地球一样适合生物存在的星体却是很少、很难得的,因此极其珍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