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天运大少 > 第93章:书中乾坤全文阅读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湖北、崇阳、儒医、熊伯伊

转眼间,三年级的上半学期已经下来了一半的时间,这期间,高泽回学校参加了期中考试,结果以无可争议的双百夺了全年级的第一名,他的同桌董琴是第二名。

高泽的成绩在学校和老师的意料之中,不过在学生中却是产生了轰动,想想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学生,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总共也没上几节课,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这让其他的学生情何以堪呀!

而高泽的同桌董琴小姑娘,其实也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桌了,两人坐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没超过三、四天,虽然考了第二名,但却没有半点的自豪感,有高泽这个妖孽在,谁还能得瑟的起来呀!

不过,这也让董琴对自己这个难得露面的同桌有了更大的好奇,有时心里竟然还会莫名其妙的想起他来。

秋天匆匆离去,冬天的脚步近了,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寒风乍起,天气越发寒冷,冷飕飕的呼呼刮着,人们穿上了厚厚的衣服,路上的行人少了,替代他们的是枯黄的树叶。

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个秃顶老头儿,受不住西北风的袭击,在寒风中摇曳,有的小树经不起冬天的摧残,早在初冬的时候就“夭折”了。

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

西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里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衣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刚到下午4点多,太阳就已经收起它那淡淡的光,好像也怕冷似的,躲进了像棉胎一样厚的云层。

这时候,就能体现出高泽的悠闲自在了,今天他还是没去学校,也没去师傅赵学儒那儿,此刻的他,正躺在自己房间的床上看书呢!

看他面前厚厚的一摞书,赫然是四大名著,这会儿高泽的手上捧着的居然还是一本线装竖文的《水浒》!

民间自古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

高泽当然也明白这种说法的来历和原因。

应该是金圣叹先生说过的吧!

为什么呢?

因为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

也因为水浒里多打打杀杀,意气用事,少年人血气方刚、易于冲动。怕年轻人学坏。

而《水浒》呢,又专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

如果少年人看了《水浒》,领悟了其中津津乐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

安定团结的局面还要不要?

虽然也有伟人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可那前提是“乱了别人,好了自己”,如果乱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别人,那还是不乱的为好——此所谓“少不读水浒”。

为什么“老不读三国”呢?

三国多杜撰,读过正史的人觉得夸张太过。

三国里,刘备的EQ比较高,明明是个无赖,却有关羽和张飞愿舍命追随,三顾茅庐就收买了诸葛孔明的一生,致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史上很多人评述汉高祖刘邦是个无赖,可是人家属于帝王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自古以来,有武将足以保命,而有谋士才得以发展。

刘备在没有诸葛孔明的时候,和两个结拜兄弟到处投靠,四处为家,一直都无法建立自己的基业,关羽和张飞都是乱军阵中取上将首级的人,足以让刘备不死,但是也没发展,所以,一定要文武兼有。

照孔子的说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欲耳不逾规矩”,年纪大了就是随心所欲都会不逾规矩,看看三国有什么要紧的?

难道老头子看了三国,就会像钱钟书在《围城》里形容老头子谈恋爱如老房子着火一样烧起来没救?

还是老头子看了三国,就会个个变成曹操?

曹操也不老呀,再说要变曹操早变了,何至于到老了看了三国后再变?

这都什么呀?我这《水浒》、《三国》的看了好多遍了,有什么呀?

这“老不读三国”看似振振有辞,其实却不耐推敲:首先,说老头子本来就坏,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扩大化嫌疑——老头子中固然有康生、林彪等坏蛋,不还有孔夫子、海青天这样的好人么?

其次,年轻人看了三国,使起坏来,不更可怕么?

他们比起老头子来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机会。

于是,又有人说,之所以“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勾心斗角,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

居然还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老不读三国”,是因为古时候老的概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老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什么时候算老呢?

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读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

为什么?怕你推翻他的统治。

还有个杂文家高旅另有说法,他认为“老不读三国”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

这种说法倒是较为平和折中。

其实,在高泽认为,之所以“老不读三国”,就是因为三国一书有太多的人世沧桑与人生感慨在里面,老年人读了难免心潮起伏,不能自抑。

其实,《三国演义》开篇那首调寄《临江仙》说得多好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都以这样的心态来读这部书,则少也可读,老也可读。

质之高明,不知以为如何?

反正高泽是从来不信这一套的,这四大名著读了一遍又一遍,真的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喝了一口水,好像把所有的知识都咽了下去。

读书,让他有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感情;读书,让他有了“穷且益尖,步坠青云之志”的信念;读书,让他有了“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的准绳。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也许有人读书为了千种粟,也许有人读书为了黄金屋,也许有人读书为了颜如玉。

但他却在读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大长见识。

读书,开阔了他的眼界;读书,陶冶了他的情操……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那些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无病*的文字,他一看就讨厌了,但那些真情实感的篇章,哪怕很短,也往往让他心旷神怡,不能自己!

他觉得,书是他的朋友,永远的朋友。

外面,寒风凛然的,屋内却是暖意融融,读着《水浒》,不知怎么的,高泽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空虚感。

对了,我怎么忘了小玉和朱奶奶了。

这温度突然降了下来,又刮着这么大的风,她们家那个又破又烂千疮百孔的茅草屋,不给风刮倒塌了就不错了,还怎么挡风御寒呀?

不行,一定要去看看,可是这天都黑了,我这胆子?嘿嘿,不好意思,有点小,唉,看来只有明天再去了!

其实,这段时间,高泽经常去朱倩玉家的,要么是他师傅让送东西过去,要么就是他自己时不时的送点吃的用的过去,倒也没多远,走路也就半小时不到。

夜里,高泽也没睡好,做了恶梦,也许是看了《西游记》的缘故,也许是外面刮着的呼啸的寒风,竟然就梦到了黄风怪,作起法来,一阵黄色狂风,飞沙走石,朱倩玉的小草屋的屋顶,瞬间就飞上了天空。

紧接着,狂风再起,中间依稀夹杂着黄风怪的妖手,大手一挥,一老一小,两个孱弱的身影,被狂风裹挟着,卷上了天际。

高泽分明还能看见,从睡梦中醒来的茫然无助的小玉,呼喊着挥着手,喊着“小泽哥哥,救我!小泽哥哥,救我!””

高泽的心猛的一揪,就好像那黄风怪的妖手抓在了他的心上,猛然一下醒了,抹了抹额头的汗坐了起来,妈的,黄风怪?卷走了小玉和奶奶?

高泽有些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对自己的无喱头狠狠的嘲笑了一番,还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

不过,明白确实是要去看看小玉奶孙俩了,只是,她们的房子怎么办呢?

他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呢?最多,也就是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她们买点吃用的东西,别的他也干不来呀?

要是能快点长大多好呀?可以挣好多钱,就可以给她们盖个好房子了,唉,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