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洪流:乱世英雄情 > 第三十二章: 失兄之痛(3)全文阅读

追悼会上,汪精卫代表武汉国民政府追授蒋先云陆军中将军衔。

台下陈建峰看着灵堂两旁郭沫若写的挽联:投笔从戎,既文且武;捐躯报国,虽死犹生。心里有一个阴影挥之不去,蒋先云信中所言的“受一些人的排挤怀疑和责难”,这个“一些人”到底是谁?蒋先云在信中跟自己说起这些,是因为他为人误解,心有压抑,却又无处可诉,只能对他陈建峰一吐为快,但他又不明说,无非是担心自己不管不顾,执意报复,尽管从吹《国际歌》那一刻起,他就决定遵循蒋先云的遗志,跟共产党走,但跟共产党走,并不代表他陈建峰就对此坐视不管,冤有头债有主,他陈建峰可以不对共产党心存怨恨,但并不代表他陈建峰会善罢甘休。他陈建峰不同于蒋先云,蒋先云可以一忍再忍,直至以死明志,他陈建峰不会,他有自己的解决方式,蒋先云以死来捍卫忠诚,他陈建峰不会,捍卫忠诚的方式有许多种,他陈建峰绝不会以赴死的方式去捍卫,面对非难,忍什么,大可仰天长啸,一声怒吼。

清晨面对周恩来,陈建峰什么都没问,毕竟周恩来是自己的老师,他不好质问,但不问周恩来他可以问别人,比如说李宇彬。

追悼会一结束,陈建峰挤到李宇彬身边:“宇彬兄,我有一事不明,想借一步说话。”

李宇彬苦笑,说:“即便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想问什么,可先云有交代,此事不可说。”

陈建峰双眼圆瞪:“不可说就不说了,有用吗?”

李宇彬看着满眼血丝的陈建峰,摇头,说:“我想没用。”

陈建峰直入主题:“先云在你们党内,受谁责难,为谁怀疑?”

李宇彬叹了口气,心想陈建峰的脾气自己早就见识了,这事只能据实而言,躲是躲不过去的,要不然还不知陈建峰会闹出多少事端。陈建峰非要刨根问底,这事迟早会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自己不说,并不代表别人就不会不说,以自己与蒋先云的交情,他于情于理都得明言。

原来此事与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张国焘有关,蒋先云回到武汉后,张国焘对蒋先云一直持不信任态度,说蒋先云为蒋介石信任,回武汉的目的不纯,张国焘还断言蒋先云迟早还会投靠蒋介石。为此还专门派人对蒋先云进行审查,他们常常找蒋先云谈话,谈话时居高临下,口气严厉,这使得蒋先云进一步陷入痛苦之中。万般无奈之下,无处倾诉的蒋先云这才决定到河南对奉军作战,以求为革命殉职来表明心迹。

陈建峰说:“不是周主任让先云离开九江到武汉的么?先云为何不找周主任主持公道。”

李宇彬也是遗憾,说:“你也知道,周主任一直都在上海,对武汉之事一时鞭长莫及,四一二之后,因为上海的工作需要善后,周主任5月下旬才离开上海到武汉,此时先云早就随军在河南作战,谁也不会料想先云这次是要以死明志,周主任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后悔不已。”

陈建峰扫了灵堂前那群国共两党的要员一眼,问李宇彬:“谁是张国焘?周主任身边那个高个之人?”

李宇彬点了点头,说:“建峰,今天是先云的追悼会,万人瞩目,千万不可莽撞行事。”

陈建峰再看了张国焘一眼,就此将张国焘记住。

依武汉国民政府的意思,有意将蒋先云葬于武昌陵园,行国礼厚葬。但蒋先云的母亲要求将灵柩运回新田安葬,武汉国民政府最终还是决定遵循蒋母的意愿,让蒋先云魂归故里。只是从武汉到新田,山高水远,得逆水而上,乱世之中,并不太平,得派员护送。

陈建峰决定亲自护送先云的灵柩回家。

周恩来找陈建峰谈心,说先云一事,自己这些天一直深以为憾,希望陈建峰着眼大局,将此事放下。周恩来问:“先云一直说你陈建峰必定为我党之同志,我对此深信不疑,不是因为大局,你陈建峰早就是我党之同志了,但经此变故,我很想你陈建峰亲口告诉我,你陈建峰还会是我党之同志吗?”

陈建峰反问:“那贵党相信我吗?我与蒋先云同为校长左膀右臂,贵党对蒋先云尚且怀疑,就对我不加揣测?”

周恩来说:“先云之事是我党的损失,也是教训,你要相信我党不会重蹈覆辙。你在上海对我党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如若你陈建峰不值得相信,那还有谁可值得信任。”

陈建峰点点头:“有周主任此话,那我明确地答复您,我陈建峰肯定会成为贵党之同志!但不是现在!”

“那是什么时候?”周恩来问。

“等我从新田回来再说。”陈建峰答。

周恩来心知,现在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有迹象表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正在游说武汉的国民党人与南京合流,一旦宁汉合流,共产党的前景堪忧,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周恩来现在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武装是共产党的首选和必经之路,此等时候,太需要像陈建峰这种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军事人才了,说蒋先云的牺牲对共产党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一点都不为过,要是蒋先云还在,那共产党无形中就又掌握了一支重要的武装。陈建峰为蒋介石倚重,听汪精卫的意思,武汉政府有意对陈建峰委以重任,武汉政府的用意明显,你蒋介石重任之人,现在竟然为我所用,这说明什么,说明你蒋介石离心离德众叛亲离,这种贬低对方抬高自己,给自己加分的政治策略相信谁都不会放过。如此一来,正好合了自己的心意,陈建峰一旦掌握一团一师,假以时日,该团该师就会成为未来共产党的生力军。可陈建峰偏生要护灵前往新田,此去新田,千山万水,来回至少二个月,在此关键时刻,二个月的时间得发生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啊,时不待我啊。陈建峰护灵之举,属真情谊,有情有义,忠肝义胆,值得称道,可对这时的共产党来说,未必是好,可陈建峰执意如此,谁说了都没用,能怎么办,只能顺其自然了。

周恩来看了陈建峰一眼:“那好,我在武汉等你,等你从新田返回,成为我党之同志。”

周恩来没有想错,汪精卫是有想法将陈建峰为己所用,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利用陈建峰贬低蒋介石,为自己加分,汪精卫还另有不为人知的想法,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那就是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武汉和南京不可能正面决战,自家人残杀,让奉系坐收渔翁之利的事万万不可行,而宁汉合流则是大势所趋,宁汉合流,并不代表他和蒋介石就可以合流,党权军权之争也不可能就此停息。陈建峰是蒋介石的爱将,是少壮派,在黄埔学生中有很好的人缘,一旦陈建峰为自己所用,将来逼蒋介石下野成真,那就可以利用陈建峰来制衡黄埔军校的学生,让蒋介石少了一支可以翻盘的重要力量,这样的机会汪精卫岂会错过。

蒋先云的灵柩将于第二天启程往新田的前夜,汪精卫特意赶到大操场,与陈建峰谈话。

汪精卫说:“陈将军毅然脱离蒋介石阵营之举,让我很是震动,陈将军忠肝义胆,为大家钦佩,将军如若不弃,我想邀将军加入武汉国民政府?”

陈建峰望着蒋先云的灵柩,面无表情,问:“什么职务?”

汪精卫说:“陈将军骁勇善战,陈将军希望什么职务?师长如何?”

陈建峰摇了摇头,汪精卫一咬牙:“那就军长。”

陈建峰说:“汪先生误解了,我不想当什么师长,也不想当军长,我要当就当第七十七团的团长。”

汪精卫看着陈建峰刚毅的脸,好半天没有说话,蒋先云就是牺牲在七十七团团长的任上,陈建峰不求高官厚禄,只为继承蒋先云遗志,实乃真性情也,可歌可泣,难怪蒋介石会看重陈建峰,而且明知陈建峰前来武汉,自己肯定会拿陈建峰做文章,蒋介石竟然没有痛下杀手,任陈建峰来去自由,就凭陈建峰这份侠义,蒋介石一旦将其杀之,必然会在黄埔师生中失人心,得不偿失。

汪精卫很是痛快:“只要陈将军愿意为武汉政府效力,七十七团团长一职非将军莫属。”

陈建峰还别有声明,有话在先,一旦其为七十七团团长,北伐奉军,甘当前锋,誓死杀敌,责无旁贷,但七十七团有二不反,一不反蒋二不**,绝不参与黄埔军校兄弟相残师生相向的内乱,如果武汉政府同意,等自己从新田归来,一定会到武汉来领命,如若不成,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汪精卫毫不犹豫,欣然点头,说陈建峰此举更让自己佩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话在先,君子坦荡荡,反而容易相处,自己做主了,同意了。

陈建峰说:“好,等我将先云的后事料理好,我就回武汉来找汪先生。”

汪精卫与陈建峰握手,与周恩来一样,热情洋溢地说:“好,我在武汉等你。”

第二天,蒋先云的灵柩由灵车从大操场运往武昌码头,经湘江水路逆水而上至衡阳一带转陆路而往新田。根据蒋先云治丧委员会的安排,抬灵上车和上船的八位要员中,有张国焘,但这天在抬灵上车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张国焘本来已经站在了蒋先云的灵柩边,陈建峰一看有张国焘,几步走了过去,一插,胳膊肘一顶,张国焘没防备,一个踉跄,只差一点摔倒在地,张国焘莫名其妙:“陈将军这是何意?”

陈建峰说:“此等事情就不劳张先生大驾,由我陈建峰来就是了。”

此时国共两党的诸多要员都看到了这一幕,陈建峰这样,分明就是让张国焘难堪,周恩来眉头一皱,知道张国焘此人心胸狭隘,如此一来,陈建峰就和张国焘结下了梁子,此事欠妥。可事已至此,周恩来也不便再说什么,吉时已到,陈建峰和其他七人一起,将灵柩抬起,在《国际歌》的军乐中,缓步走向灵车,留下张国焘脸色红一阵青一阵地呆在一边。周恩来觉得陈建峰与张国焘结缘欠考虑,但李宇彬他们却不是这么想,一时觉得大快人心。张国焘虽然不是直接置蒋先云于死地的凶手,但却是因其而起,与凶手一般无异,尽管张国焘是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但他还真没有抬灵的资格,玷污了蒋先云。你张国焘是中共要员又怎么样,与我陈建峰何干,老子不怕你,就是不给你面子,让你在众人面前难看,看着就痛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