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寒门枭臣 > 第七十三章 歌功颂德全文阅读

八月夏末,南嶂县城。

北城墙上的最后一道豁口终于如期完工。

这意味着,长达两个多月的城墙修缮工程终于圆满竣工。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大功告成。

这原本是一件值得大肆庆贺的喜事。

整座县城却没有一点喜悦的苗头。

反而沉浸在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中。

数千民夫默默的在工地上进行着扫尾工作。

每个人眼中都一片茫然,脸上充满了失落。

他们小心的清扫着每一块亲手垒砌的青砖。

仔细着勾勒着每一条亲手抹刮过的砖缝。

对这座坚实的城墙充满了不舍之情。

只想时间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可工程终究还是竣工了。

当最后一餐工饭的锣声敲响,每个人心里都怅然若失。

工饭哽在喉头,却好像一根鱼刺,怎么也咽不下去。

工饭过后,竣工典礼如期举行。

全体民夫们以村庄为单位,沿着早已今非昔比的北城墙,列成一个个方阵。

等待知县大人的致词。

人人脸上都神色冷峻,仿佛大难即将临头。

方阵前临时用原木搭起的高台上。

知县大人姗姗来迟,喜气洋洋。

一身簇新的官袍泛着流光,脸上更是容光焕发。

亲自率领县里三套马车,以及众多乡绅们,烧了黄纸,祭告了河神。

紧接着,就是冗长的致辞活动。

民夫们称之为马屁环节。

由县里的豪绅,名流,乡老们,向知县大人献上颂词。

以歌颂大人三个月内修缮了城池的丰功伟业。

县丞孙广政更是亲手提笔,将此功绩当场载入县志。

连篇累牍的华丽辞藻,夸得郑大人的胖脸艳如三春桃李。

只差夸他功盖寰宇,绩惊尧舜。

郑大人的脸,也不知是因为害羞而红的,还是兴奋的忘了形。

酸腐文人们冗长的颂扬声,就像女人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民夫们听了直想打瞌睡。

又站在烈日下晒得汗出如雨,双腿发麻。

他们直感觉比平日干活还累。

只有郑知县等少数人,陶醉在他们虚假的功绩中,流连忘返。

毒日头今天终于也做了一件好事。

晒得站在高台上,凉蓬底下的知县大人油光满面。

也晒去了他最后一点耐心。

郑知县终于也抬起了大屁股,委婉的劝阻了前赴后继的想要登台献艺的酸腐文人,豪绅名流们。

自己亲自走到台前。

“本县宣布,南嶂县城防修缮工程圆满竣工!”

“哗哗哗哗……”

台下响起稀稀拉拉一阵掌声,聊胜于无!

烈日下,民夫们组成的方阵中间,一片死寂。

很多人更是刚刚从瞌睡中惊醒,差点咬到自己舌头。

民夫们不约而同的抬眼望向高台。

不过,他们的眼睛却根本不在知县大人身上。

而是无一例外的,落到了站得离知县大人最远的杨墨身上。

连篇累牍的颂词中,没有一句提及杨墨的名字。

县志中也只有寥寥数字,算是勉强承认了他是这项工程的监工。

台下的每个人都替先生不值。

可他们人微言轻,又怎敢触知县大人的霉头呢?

兴许是受不了民夫们的冷漠,周师爷连忙命衙役们点燃了鞭炮。

一时间爆竹声大作。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成功的掩盖了民夫们沉默的控诉。

三牲祭品被匆匆撤去。

县里的三套马车以及众豪绅,名流,酸腐文人们。

也像躲避瘟疫一样,于烟雾缭绕中匆匆离去。

丢下数千民夫在烈日中暴晒,仿佛他们只是这场竣工典礼上的摆设。

周师爷临走时,扫视了台下一眼。

晒成了古铜颜色的数千民夫,像极了一群沉默的兵马俑。

他们注视着这群官吏离去时,每个人眼中透露出的冷酷和蔑视。

让周师爷在这大热天里,都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噤。

民智已开,不知道为什么,周师爷的心头本能的闪现出这个念头。

心里只感到一阵后怕。

这是几千张饥饿的嘴,并且他们之前还让杨墨给喂叼了。

知县相公说的没错,工程竣工,一刻也不能把他们留在城里。

“杨墨,知县相公均旨,这些人都是你聚集起来的,现在还劳烦你将他们遣散。”

“从明天开始,知县大人不希望还有难民滞留在城中,对城防造成不利的影响。你尽早处置吧!”

连日的忍耐早已让周师爷对杨墨失去耐心。

工程竣工,他终于不用在杨墨面前装孙子。

趾高气昂的丢下一句话,就屁颠屁颠的追向正与豪绅们谈笑风生的县太爷。

杨墨望着这群官吏的背影,心里好一阵失望!

令他失望的远不只这些人。

自从上次拜托姚军师那件事之后,杨墨一连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姚军师的消息。

后来一直忙于工程的收尾工作,根本无暇分身。

派人送信去青山别院,送信的人却回来告诉他,姚军师最近不在别院里。

眼见几千民夫们就要原地遣散,他心底充满了焦虑。

手里的存粮已经所剩无几。

当初排定工期的时候,就是按照现有存粮的数目安排的。

直到今天工程竣工,再也没看见姚军师他们的身影。

姚军师去了哪儿?

他会不会觉得这事为难,所以故意躲着自己?

没办法了,没办法了!

杨墨孤零零的站在高台上,心底也如同民夫们一样,充满了落寞。

他不知道怎么开口拒绝台下的数千百姓。

只能默默的注视着那些殷切的眼神,心底暗自感到惭愧。

台下数千双眼睛也同样目睹了刚才的一切。

官吏的嘴脸和先生的大义,在他们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们丝毫也不在乎官吏对他们的态度。

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朝廷,不再心存幻想。

他们在乎的,只是跟他们同甘共苦的先生。

先生手握数万两白银,却只想着怎么改善他们的伙食。

怎么改进工程器械,才能让他们干起活来更加得心应手。

那些奇思妙想和匪夷所思的发明创造。

每一样都充满了对民夫们浓浓的关怀。

他们从来也没想过,器物原来也可以这么充满人性。

用先生设计的工具和器械劳作,是一种享受。

这已经成为他们心目中共认的事实。

越到工程接近完工的时候,他们越是能感受到先生的伟大。

别的县不断的有难民逃到南嶂来。

从他们口中,民夫们方才得知,江汉一带的饥荒已经到了饿死人的地步。

如果没有先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会跟邻县的百姓们一样,挣扎在死亡线上。

或者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先生对他们,可谓仁至义尽。

怪只怪苍天不佑善人,先生不是他们的父母官。

如果能换来先生做他们的父母官,他们宁愿减寿十年。

十几个村正默默注视着高台上的先生,希望先生能够说两句。

就算是一句呵骂,一声斥责,他们也会铭记终生。

可先生刚毅的嘴角却一动不动。

虽然一言不发,眼中却饱含着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