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名人诗传 > 袁隆平“创新稻”走向世界全文阅读

袁隆平“创新稻”走向世界

4月1日,由三亚市人民政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主办,南方农村报等单位承办的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成功举行。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10位院士同台“论稻”,多位行业专家围绕“创新稻”、“产业稻”和“国际稻”等主题,为水稻育种科技创新方向、稻种稻米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水稻产业走向世界发展路径等提供思路,对促进国家南繁发展、推动中国水稻引领世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提供智力支持。

袁隆平、万建民、刘旭、朱英国、李家洋、宋宝安、张洪程、陈温福、罗锡文、谢华安等十大院士不仅出席论坛,还担任本届论坛的主席团。其中袁隆平、李家洋、陈温福、罗锡文、宋宝安还分别以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水稻品种设计的分子基础与实践、中国粳稻现状及发展趋势、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水稻生产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为主题做论坛报告。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大米分会理事长郄建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大米分会理事长郄建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粮,水稻育种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密切。南繁开展已60周年,目前越来越多的顶级农业科研单位和国际知名种业企业汇聚来琼,以三亚市为核心的南繁基地不仅要“聚凤筑巢”,还要“筑巢留凤”,大自然的财富与人类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中国水稻还要走向世界。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校长Muktiyo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根据印度尼西亚国家中期发展计划(015-019),该国大米出口量将从014年的7060万吨增长到800万吨。“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将与中国的育种机构展开更全面的合作,希望通过论坛了解前沿水稻育种技术,与更多研究机构和专家交流行业发展趋势。”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大米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谢健在产业高峰分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稻米加工业现状与发展”的专题报告。

论坛同时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广东华农大种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创新企业展示水稻产业创新成果。

在院士“谈稻”环节,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等专家分别发言,为水稻育种科技创新方向、稻种稻米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水稻产业走向世界发展路径等提供思路方法。

论坛期间,“寻找中国好大米、从三亚起航、打造百城万店”同期启动。这是探索“稻种+稻米+旅游”新业态的有益尝试,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实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大米分会理事长郄建伟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更辉,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民政府县长丁宇航,中国生态环境网总编辑王富国,中国大米网董事长卢新宪共同打开启动球。

“袁隆平,生于190年9月7日……”不少关于袁隆平的介绍,都是这般记述他的生日。报告文学作家陈启文则披露,北京协和医院历史档案显示,袁隆平出生于199年8月1日。在这份档案上,还有给这位“袁小孩”接生的妇产科大夫的英文签名——“QiaozhiLin”。也就是当年7岁的林巧稚。

4月0日上午,记载这一有趣细节的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表示,《袁隆平的世界》生动、严谨、科学地展现了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科学探索之路,是一部细致叙述袁隆平非凡人生的史诗性作品。很多人只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但他在艰难险阻中攀爬科学高峰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彰显出的精神品格,更值得国人了解和学习。这部书就在努力还原“一粒米”背后的人生世界。

在陈启文的笔下,袁隆平除了在稻田里为“一粒米”忙乎,还有着“刚果布式的笑容”,是游泳健将,喜欢拉小提琴,自我评价有着“七十岁的年龄,五十岁的身体,三十岁的心理,二十岁的肌肉弹性”,还对李贺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情有独钟。

要厘清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就无法回避杂交水稻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人工去雄、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系统……为了对这些农业科学术语有个初步认识,陈启文在参阅400多万字的科学专著的基础上,随时向袁隆平和他的学生请教,并跟随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到稻田考察学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罗闰良评价道:“隔行如隔山,陈启文已经跨越了这座山。”

“今年,我们正在向新目标——亩产110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我有把握说,有90%的可能性。”4月1日,袁隆平在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表示。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在陈启文看来,处于“米寿之年”的袁隆平,借用陆游的这句诗来形容,再也贴切不过。

诗为心声,颂扬超级神农,请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六十年代初

勒紧裤带过日子

天灾粮食短缺无

安江农校一教师

立志培育新稻种

解决百姓饿肚子

稻种老化心疼痛

而立之年袁隆平

遗传选种专业懂

当年农大学业精

毕业农校当教师

教学启示奇想惊

玉米杂交高产出

杂交水稻探索求

偶然发现有一株

茎粗叶宽稻秧留

精心照料如愿偿

收获种子细研究

早春播种试验田

难超前代大失望

寻找原因不悲伤

雌雄同花是现状

必须培育不育系

不育授粉“三系”创

为了寻找不育系

茫茫稻海穿梭忙

终于找到一株喜

小心翼翼拔稻祥

“至宝”移栽试验盆

人工杂交成功降

雄性不育稻种真

亲自播种细观察

收集数据写论文

《科学通报》论文发

《水稻雄性不孕性》

国家科委支持他

国家科委致函定

项目列入省计划

杂交育种大名鼎

“文格”秧苗被拔耍

试验成果付东流

国家重视有办法

农科项目须研究

调到湖南农科院

海南云南育种求

重新寻找还心愿

海南南红农场地

找到野生稻株喜

为家种稻授粉继

获得三粒杂交种

绿色革命再兴起

研究成果巧应用

亩产千斤结硕果

联合攻关获成功

世界领先荣誉获

东方魔稻速推广

优质高产勤开拓

世界知识产权赏

授予“杰出发明家”

拯救世界饥饿奖

面对荣誉顾不暇

继续研究未陶醉

攻克难关精神嘉

推出早熟高产类

完成杂交优质米

三系法变二系萃

超级水稻全球喜

希望田野带福音

绿色革命成功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