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2034年,爱上天使女孩 > 第343章 思维“走神”全文阅读

三个闺蜜为谁的钱多、谁在哭穷,“争论”了很久后,大概都觉得这个问题很是无聊,便都相视一笑,重新把话题又说回到孩子问题上了。

欢欢说:“刚才我们不是在开玩笑说钱嘛,我跟你们说,我打算把豪仔公司卖得的钱,将来等阿贤大学毕业后全部给阿贤,随她怎么处置。阿贤很像我,也是很可怜啊”。

梁恬笑着开玩笑地对小美说:“瞧瞧,我们的欢欢富姐就是大气!”

小美笑着说:“阿贤有你后就不像你了,你这么真心实意地对她好。你把这些钱都给了她之后,那……杰仔呢?你打算给他什么?”

欢欢说:“我们现在这个房子给他吖,他将来想卖掉或者自住也随他了”。

“欢欢,你有这个想法真的很好,姐们都替你自豪”。

“不过,我感觉她对我好像总是有一点点见外,你们看,这次她老豆和她爷爷的后事办完之后,她说想留在老屋住几天,我说留下来陪着她,她都不要我陪,让我先回来”。

“这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就算是亲生女儿,长大了之后,她也想独立,你看我们家子宜,她不也想着一个人悲伤,背着我在学校哭嘛”。

“是啊,小妖精说得对,欢欢,你想多了,不过这也正好说明,你真的在关心她,孩子长大了,他就想独立,想自己做主,这很正常”。

梁恬说完话后,大脑中开始开“小差”了,因为她突然想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

梁恬首先想到的是: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有人如果突然意识到了,就赶紧就管一下孩子,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或许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她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或许就关注得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会关注得少。

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做家长的自己心里也没个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许多父母,结束了自己的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后,基本就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有些父母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上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生的课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下来在那里了,这很像成长的断崖。

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梁恬发现与自己同龄人的状态,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梁恬还依稀记得,一位犀利的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课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

梁恬还记起某位大作家曾经写到过: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去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如果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

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父母,埋头于每日柴米油盐地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年轻的父母们无处可逃。

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梁恬还记得,有次在家委会开会前夕,几个家委聊天,其中有位妈妈很感慨,大意是: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

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

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

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

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当父母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年轻的父母们要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

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大概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

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从目前周围的现状来看,家庭中妈妈这个角色承担的教育责任一般会更重一点,所以,妈妈们到中年后,路,应该要越走越宽才好。

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自己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孩子的.asxs.,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梁恬非常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比如就像欢欢,欢欢看上大大咧咧的,其实她自己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与孩子一起成长。

此时,欢欢看到梁恬似乎在发呆,便拍了梁恬的大腿一下,问她:“恬妞,你在想什么呢?”

梁恬马上把自己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笑着说:“在想你这个后妈做得好呢,换作是我,未必能做得你这么好!对了,刚才你们在什么?抱歉,我走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