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胡惟庸竟然是我爹 > 第231章 备返应天府全文阅读

原本坐在椅子上的杨霖,见到胡绍走了过来,当即就站了起来,拱了拱手简单的行了一礼,而后便出声说道:

“知县大人言重了,能够为知县大人分忧,是下官的荣幸,如今幸不辱命,西庄那边的船坞已经完全建造出来了,只不过,现在的大江已经完全被冻住了,想要通船,还需要等到明年开春,大江融化之后才可以。”

听到了杨霖的话,胡绍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那边这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起码自己交给他的任务都已经做完了,这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胡绍突然想起了那四个被冻死在雪地上的官吏,不由的长叹了口气,说道:“对了,本官听说有四个工房的官吏被冻死了?”

“没错,当时下官是并不知情的,但是后来您派过去的工房的其他人,在路上的时候,遇到了那四个被冻死的官吏,然后下官这才知道的情况。”

杨霖长叹了口气,说道:“请问知县大人,这四人需要给他们的家中发放抚恤吗?”

闻言,胡绍点点头,神情很是无奈的说道:“这肯定是要给他们发的呀,毕竟好歹也是为我们办事才被冻死的么。”

“不过他们的抚恤就不需要那么高了,每个人家中发放四万贯大明宝钞,外加上五千石粮食,与一百匹上好的布料。”

胡绍说到这,转头看向了杨霖,笑吟吟的说道:“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等回头,本官会派人去查勘情况的。”

“知县大人放心,这件事就交给下官吧,绝对不会出什么别的意外。”

杨霖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见状,胡绍也没多说什么,转身便迈着步子带着人朝着外面走去,就在走到大堂门口的时候,胡绍停下了脚步,轻声道:“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份了,本官准备即日便返回应天府去,这段时间里,六合县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处理了,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等除夕过后,本官回到六合县内,会在胡府亲自设下宴席,将县内的各级官吏全都邀请过来,给你接风洗尘,到时候,顺便再谈谈其他的事情,毕竟如今已经到了年底,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也就要开春了,而到时候,我们还需要带着货物,去倭国那边行商呢。”

胡绍说完话,便带着人直接离开了县衙,沿着路,很快就走了出去,看着那些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劳工,与工匠们,胡绍笑吟吟的说道:“诸位,都安静一下,本官有话要说。”

很快原本还在唠嗑的众人,纷纷安静了下来,一个个目不转睛的看着胡绍。

“是这样的,你们呢,跟随着县丞杨霖,帮本官,与整个六合县完成了船坞的建造,可以说,这个事迹,是非常值得称颂的,毕竟,对于六合县而言,这个船坞,可以极大程度上的带动发展。”

胡绍洋洋洒洒的说了半天,而后才说关于他们的工钱的事情,说道:“而你们在那边的情况也是很艰苦的,对此本官也多少能够有所了解,所以,为了不让你们寒心,除了你们应得的工钱之外,本官还会让人,给你们额外送去五石粮食。”

“虽然不多,但是却也足够你们吃上几个月的时间了,多少也算是本官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胡绍说完话之后,便转身走上了马车,而这个时候,那些劳工与工匠们,纷纷出声喊道:“我等,多谢知县大人!”

“好了,让开路吧,本官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忙呢。”

胡绍的话音从车厢中传出,很快道路上站着的人就让开了位置。

马车速度不快,但是却也没有耽搁太久的时间,很快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马车沿着路,走出了县城,很快就来到了那处巨大的琉璃场子,如今的琉璃场子,已经又扩建了不少,如今的琉璃场子内,单单是烧制琉璃制品的窑炉,就足足有着六十余座,每天制作出来的琉璃制品,足以供应大明朝各地大明钱庄的琉璃制品销售。

同时,每天产出的木炭数量,也是极多的,不过即便数量再多,对于六合县而言,却也是有些不够的,但是好在还有其他的柴火,可以给当地百姓用来取暖,一时间倒也是能够勉强维持住这种状况。

在琉璃场子内,此时那些窑炉,并不全是用来制造琉璃制品的,其中有三个,是单独被胡绍给提出来,用来塑造米涅弹。

因为有模具的缘故,所以制造起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如今在这琉璃场子内,有着一个单独的库房,就是用来存放米涅弹的。

其中不单单只有铅制的,也有铁制的,甚至还有不少琉璃材质的。

不过如今的米涅步枪虽然零件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没有成功组装出来一杆,所以也就还没有进行试射。

至于这米涅步枪为什么还没有被组装出来,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胡绍还不想让这种超过这个时代的这种武器在大明朝面世。

毕竟自己可是要准备去征服倭国的,而到时候这个武器,绝对是会成为自己的一大杀器的,除非是度海大船到了之后,胡绍才会组织亲卫兵去一起进行组装,因为那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武器泄露。

看着库房内的米涅弹,胡绍嘴角泛着一丝丝的微笑,伸了个懒腰,轻声道:“也不知道这三种米涅弹,哪一种的杀伤力最强,啧,真是期待啊。”

话音落下,便见到胡绍带着人沿着路缓缓地走着,很快就来到了这边工人居住的区域,他们的房子,也都从原本的破旧棚屋,换成了砖木结构的新房,看起来很是整齐,而且每个居住在这里的工人,都很开心,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在这里一直工作下去,等到五十岁的时候,这房子就是他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