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旗 > 第十四章 趁火打劫全文阅读

“这个...”周云义不是擅长言辞之人,郭太监这话问得又刁,他一时语滞,不知如何回答,面色有些窘迫。

郭太监见了,心中好不得意,阳和口一败让大同失了和宣府一较高下的底气,也让他郭太监自觉矮了三分,但能在宣府这帮小兵面前落落他杨洪的威风,还是十分高兴的。

旁边陆清见了郭太监脸上得意之色,却是不以为然,心道你郭敬好歹也是代表皇帝出镇大同的官校总镇太监,至于跟这些边军小卒计较吗,您老不怕丢人,我这都没脸呢。

相处了也有一天一夜了,对郭太监的性子陆清也算是摸准了八成,知道他好个脸面,落魄至此也有个争强好胜的性子,只要没有性命之危,便怎么也要争个结果出来,先前在天镇驿便是如此,这会若是不让他稍稍有些面子下台,怕怎么也不会罢休的,故而就没有出面化解,只在旁冷眼看着。

不想周云义这个什长说不出话来,他身后一个夜不收汉子却不服气的嘟囔着嘴叫道:“郭公公,你有所不知,这些个鞑子并不是瓦剌人派来的细作,只不过是沿边小部落摸进墙内做些打家劫舍买卖的,往常借着各种名目潜进来的也多,并不是什么大事。再说边墙这么长,哪里处处都看得住,这世上只有千日做贼的,可没千日防贼的道理。俺们杨大帅能把鞑子大军挡在边墙外就已经是天大的本事了,偷偷溜进来些小贼又算得什么!”

“不管是贼还是兵,把鞑子放进来就是你们宣府的失职,嘿,你倒还有理了不成?咱家倒是不信了,赶明咱家定要在御前和皇爷好生说道说道,看看他杨洪是怎么个坐镇宣府的!”

那汉子的话让郭太监大为不快,又隐隐有顶撞自己的意思,这脸面便搁不开,拉开架势竟就要往大了说,看他那样,怕日后见到皇帝还真会给杨洪说上几句“好话”。

郭敬毕竟是大同镇守太监,宫里宫外几十年高位下来,早就养成人上人的气派,他这一嚷,脸上又有怒色,那汉子顿时不敢再说,便是周云义也不敢吭声,坡上气氛顿时有些怪异——几个手上还拎着血淋淋脑袋的汉子被一个老头训得不敢吱声,当真是怪异。

在陆清眼里,这几个常年和鞑子厮杀的夜不收好汉哪里是怕他郭太监,而是怕他郭太监所代表的皇家威严而已,若没有皇家光环罩在他身上,怕早就被这几个夜不收给乱刀砍死,扔荒野里喂狗了。

见气氛不对,赵二心想这几个夜不收的好汉可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这会被郭公公责怪,自己怎么也要上前替他们说两句好话,可心里这么想,那嘴却是一点也不敢张的。不是他不敢,而是不知道怎么说才能让郭太监不来火。况且他这会屁股还没擦呢,要真是上前和郭太监说话,只怕能被郭太监一脚给踢下坡去。

赵大也想出面周转两句,可晓得自己人微言轻,济不了事,便求助似的看向陆清,指着这好说话,又得郭太监信任的年轻后生能够出面劝一劝郭太监。

老是这么僵着也不是个事,既然赵大想请自己帮忙,陆清便顺水推舟站了出来,他没有劝郭太监息怒,说夜不收们说错话,让他老人家不要和他们一般计较什么的,而是一脸认真的对周云义道:“周兄,在下亲军校尉陆清,敢问周兄,方才这位弟兄说那些贼子不是什么鞑子奸细,只是打家劫舍的贼子可是真的?”

亲军校尉?

这个身份让周云义抬头再次打量了眼陆清,不明白锦衣卫的人怎么也出现在这荒郊野外,但旋即就释然,心道想必是大同那边派出来护送郭太监的锦衣卫人员。

不过堂堂大同镇守太监怎么会跑到这荒郊野外的,又落魄成这幅鬼样,还只一个锦衣卫、两个驿卒护送,难道他们之前就遭了鞑子的抢劫不成?

不可能,再借那些小部落的鞑子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去抢大同镇守太监的车驾啊,除非他们想全族跟着倒大霉,被大明军队一锅端了!可若不是遭了鞑子袭击,这镇守太监怎会落得如此狼狈的?

周云义并不知道昨儿个大同的几万边军已经尽数葬送在阳和口,更不知道郭太监是死里逃生,险些要为皇帝尽忠的,只在那越想越不对,连着对郭太监的身份也产生了怀疑,可杀鞑子眼都不眨一下的他却又不敢提出要验看对方身份腰牌,只得道:“陆兄弟有所不知,边外有不少鞑子的小部落,这些部落穷得叮当响,又没什么来路,便惯好做这抢劫的无本勾当,每年偷偷潜进来不在少数。

这些鞑子最好观望风声,欺软怕硬,白天人多时他们是不敢出来抢劫的,多在晚上出动抢那些落单的,不过偶尔白天撞见钱财多的,他们也会冒险动手抢,抢完仗着自己有马溜得也快....也有很多小部落的鞑子穷得连马都没有,溜进来后便跟咱汉人的贼子一样藏在荒郊野外,专捡那些走误了时辰没处落脚的商旅行人动手。”

“如此说来,刚才那几个贼子是早就埋伏在此了。”

“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是适合贼子动手,等官兵知晓,他们早就跑远了。刚才也是我们来得及时,不然只怕...”

只怕什么,周云义没有明说,但陆清明白他的意思,忙拱手谢道:“多谢周兄和众位兄弟援手,不然我等可就遭了那帮小贼毒手了,这救命大恩我等没齿难忘!”

说完,却是拿眼角余光去看郭太监,果然郭太监听他这么说,脸色稍稍缓和下来,没刚才那么不快,但还是有些气性在的。也是,堂堂镇守太监被个边军小卒顶撞,这颜面自然一时半会拉不开,可人家又是救了自己的恩人,你难道还真能跟自己的救命恩人计较不成。

陆清尔后又郑重抱拳向周云义身后几个夜不收的汉子一一道谢,赵大和赵二也赶紧上前满口道谢。赵二更是把夜不收的汉子们形容得跟天兵天将一样,饶是几个夜不收汉子杀人如麻,这会听了赵二的夸赞,也都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郭太监没有上前谢过人家的救命之恩,一来身份在这,没有必要谢什么,二来这脸面一时也拉不开,便站在那里看着,表情已彻底放缓和下来,目光中隐约还有几分不好意思,看得出,他还是有几分人性在的,并不是那种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人。

这一道谢,气氛顿时又好了起来,周云义想着还有军务在身,便想和郭太监告辞,虽有两个鞑子小贼跑了,但有了这四具尸体,余下的鞑子肯定不敢再来,他们也怕边军来了大队人马清剿他们,所以郭太监四人的安危还是不用担心的。正要开口,却见陆清带了几分忧色走到他面前,对他说道:“周兄确定这些鞑子只是入边抢劫的小部落,而不是鞑子军中派出来的细作?”

周云义想了想,摇了摇头,实话实说道:“这个我真不敢断定,陆兄弟想必也知道,自打二月传来鞑子要入寇的消息,这沿边部落的鞑子就一直不安份,十多天前大同吴参将兵败猫儿庄后,宣府外便有不少蒙古人的小部落以为咱大明好欺,起了趁火打劫之心,想随瓦剌人一块入寇抢一把。据说瓦剌太师也先和知院阿剌的军中已经陆续有不少小部落投附,或许这当中就有不少人会帮着瓦剌人剌探我军军情,捕杀我方传信的快马急递。不瞒周兄弟,兄弟我也是奉上差之命领着手下兄弟搜捕这些贼子的,以免真的被他们探了我军军情去。”

说完之后,周云义便转身要向郭太监告辞,他只是宣府军的一员小卒,管不了郭太监这镇守太监要做什么,去哪里,也不想再和这阉人打交道,这会只想赶紧带着弟兄们走人,和那些蒙古鞑子厮杀可比呆在这里强得多。

可陆清又问了他一句:“不知周兄今日可曾见到大同往宣府的快马急报?”

“什么?”周云义怔了下,摇头道:“不曾见到。”

听了这个答案,陆清回头朝郭太监看了眼,后者微一点头后,他便又对周云义道:“既然边内潜进来不少鞑子,为安全起见,不知周兄能不能领着弟兄们将我等护送到宣府去?”

“这...”

周云义没想到陆清会提出这个要求,有些为难。

见状,郭太监立即把脸沉了下来,不悦道:“怎么?咱家使不动你们吗?”

陆清也道:“周兄也看到了,公公身边就我和赵家兄弟两人保护,万一再碰上劫道的贼子,兄弟我的小命倒是不打紧,可郭公公身负皇命,要是有个好歹,误了大事,兄弟我可是百死莫赎。还望周兄能够搭把手,等到了宣府之后,郭公公自不会亏待你们...再说宣府的葛公公和我家郭公公是宫中的老相识,若是叫他知道周兄连这点小忙都不肯帮,恐怕多半也会怪罪周兄吧?”

陆清这话可是软硬兼施了,没办法,鬼知道边外的蒙古人潜进来多少,其中又有多少是瓦剌军的探子,万一这路上再碰上一批,可就大事不妙了。周云义这帮夜不收都是边军中的好手,有他们一路护送,这安全自然要比他们单独上路要可靠多了。

周云义心中是一万个不愿意,但对方搬出宣府镇守太监葛全这座大佛来,让他根本难以拒绝,听人说太监都是记仇的小人,万一这郭太监真在葛公公那里说自己几句坏话,那葛公公能放过自己?

虽是小小什长,周云义却也知道宣府镇守太监是自家大帅杨洪都得供着的大人物,跺一跺脚整个宣府上下都要震上一震,这等大人物要收拾自己还不是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他娘的,今天出门没看黄历,竟然碰上这么桩晦事,早知道就跟墩长说今儿个不出来了。

周云义暗叹了口气,见郭太监正盯着自己看,那姓陆的也是死死盯着自己,知道这事不是自己能推得了的,只得答应下来,无奈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领着弟兄们送一送郭公公,不过我是洗马林堡的,未得上差命令不得擅出堡地,故只能护送郭公公到最近的永嘉所,其后却需郭公公自个走了。”

到永嘉所也行!

陆清心中暗喜,郭太监那边也是轻松,他也怕这姓周的什长不肯同意护送自己,毕竟他是宣府的兵,不是大同的兵,按制不归自己提调,要是硬顶着自己不肯答应,他还真拿他没有办法,自家怀中那腰牌上刻得是“钦差官校总镇大同太监郭”,可不是“钦差官校总镇宣府太监郭”!

当下周云义便将要护送郭太监往永嘉所的事和四个手下说了,四个夜不收汉子一听还要送这太监到永嘉所,都是一万个不愿意,可什长已经决定了,他们也只能听命,各自去牵马过来准备上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