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旗 > 第十九章 锦衣亲军全文阅读

“御驾已到...”

杨俊张嘴就要答,却发现问话的只是个边军小卒,不由住了口,一甩袍袖,怒道:“放肆!御驾所在岂是你能过问的!”

说完便不再理会陆清,转而继续看着郭太监,微微一笑道:“郭公公,杨某人身为万全都司,肩负守土御民之责,我杨家更是世受皇恩,若郭公公不将事情说个清楚,杨某人碍于职司,说不得便要委屈公公暂且在我万全境内盘恒两天,待杨某人将此事上奏天子后再由天子定夺公公去留。”

“杨俊,你当真敢扣咱家不成!”

郭太监又急又怒,若当真被杨俊扣在万全都司,那他就是坐定了擅离镇守之地这条大罪,到时所有人都会认为他郭敬是因为贪生怕死,不敢留在大同和瓦剌军死战这才逃出来,真到了这份上,他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急怒之下,郭太监只觉胸口一阵气闷,脑袋也是涨得厉害,摇摇晃晃的竟是要站立不住。

眼看郭太监撑不住,施泰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听说瓦剌太师也先亲自率军逼近大同,估摸这郭敬就是因为怕死才从大同偷跑出来的!要不然他何苦这么狼狈,一听杨俊要扣下他就吓得要晕过去呢!

嘿嘿,郭敬啊郭敬,没想到你这老匹夫也有这一天,想当年咱家可是跪在你面前求了半天,到了还是被你当狗一样一脚给踢到了郕王府,现在倒好,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家倒要看看你这老匹夫是怎么死的!

杨俊见郭太监脸白得厉害,一点血色也没有,看那样子像是随时都要晕过去,先是吓了一跳,但旋即就在心中冷笑连连。说起来,他与郭太监倒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跟郕王府那边也没有什么深交,和施泰更是谈不上交情,之所以出面威逼郭太监,不过是想出口当年的恶气而已。

自打太祖皇帝建国以后,出于军事防边考虑,朝廷便明令禁止对蒙古人贸易,以防资敌,后来边禁有所宽松,但除了每年一次的开边,其他时候边墙也是一律关闭,若有人敢私自与蒙古人贸易,抓住一个便是要杀一个的。可守边将士贫寒,光靠朝廷给的俸禄根本不够活一大家子,故而虽说朝廷不许私贸,但宣大的边军仍是偷偷和边外的蒙古人贸易,对此,军官也好,镇守也好,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毕竟守边的将士们也不容易,偷偷弄点钱财贴补家用也说得过去,自家何苦去做这得罪人的事情呢。

几十年下来,这私贸也从当年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利润也变得惊人,内地不少商家也都参与了进来,随着利润的逐年提高,这参与的官员品级也是不断的提高,到了最后,上至镇守太监、都督总兵,下至普通小卒,人人都成了私贸的一分子。

郭敬奉旨出任大同镇守后,也很快跟他前任一样插手进了私贸,对此,没人觉得奇怪,镇守太监想从私贸分一杯羹可再正常不过,没人会天真的以为这个连鸟都没有的太监会不爱财。不过让宣大上下没有想到的是,郭太监却是人老心不老,插手私贸的胃口出奇大,竟是不满足自己的那一份,而是想将大同私贸的一半利润吞下!

杨俊的父亲杨洪在永乐年间便在这边镇打滚,宣德年间又曾以都督同知一职备御过大同,其后屯驻塞外独石、赤城,现在更是坐镇宣府的大帅,其在宣大的影响力自然是极大,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得很。

做为一个守边长达四十年的老将军,杨洪对军中的私贸自然也清楚,虽为避免言官弹劾,自己没有亲自参与其中,但却变相的让三个儿子和亲信部下们都参与到当中,以求从这数额惊人的私贸中获得收益。时间久了,凭借朝廷对杨洪的信任和其在边外蒙古人心中的地位,这宣大的私贸竟然变成了他杨家最大,所有人都唯他杨家马首是瞻的局面。

本来这种鞑子不敢入寇,大伙守着长城闷声发大财的局面人人都乐意,可郭敬初来乍到就要坏规矩,想一个人吃掉大同私贸利润的一半,这事换谁都不承认。

要知道,每年光是从大同这边走私出去的货物利润就高达十数万两白银,这十几万两银子不但涉及到大同上上下下,更涉及到宣府杨家,那些参与其中的商家更是数不胜数,郭太监这么干摆明了是不给别人活路,是在别人的盘子里抢食,这些人不可能答应他,杨洪也绝不会答应他!

可问题是郭敬背后站着的却是当今天子最宠信的司礼太监王振,有这么一个天子对其言听计从,口必称“先生”的大佬在,杨洪又能拿郭敬如何?要是事情闹得大了,他杨洪一世英名也要跟着受污,毕竟和蒙古人私贸是违反朝廷律法的不光彩事,根本就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暗地里闹,郭敬又有王振撑腰,坐镇大同的西宁侯宋瑛虽和郭敬不和,但在这事上竟采取了中立态度,隐隐有看郭太监和杨洪斗个两败俱伤的意味。

在几次暗地争锋失败,兵部又在王振的授意下刁难了宣府几回后,杨洪便知道没法再和郭敬斗下去,要是再斗下去,指不定自己哪天就要被一道圣旨调到他处养老去了。大同的损失虽大,可毕竟他杨家的主要生意是放在宣府,要真为了那几万两银子被调离宣府,那损失才叫大!

权衡利弊后的杨洪无奈选择退让,忍气吞声的默认了郭敬在大同的所作所为,但这口气却是一直憋在心中的,尤其是亲自过手银子的三个儿子更是对郭敬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老阉货给千刀万剐了。

到嘴的鸭子飞了,有人来自己口袋掏银子,世上可没几个人能不发火的!

从前没有机会整治郭敬这个大同镇守太监,现在人却跑到自己的地盘,而且看样子还是偷跑出来的,早就憋着口气要对付郭敬的杨俊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起初杨俊还存着担心,不知对方怎么突然跑到永嘉所来,心中摸不到底,故而打着笑脸和他客套万分,这会有了施泰的突然发难,他也察觉出不对,便再也不用和郭敬虚与尾蛇,直接撕破脸皮便想要郭太监好看了。今儿个他是打定主意要将郭敬扣下,然后派人将消息告诉父亲,再由他老人家向天子奏禀郭敬擅离镇守之地的大罪。

以天子对父亲的信任,又有郭敬犯事在前,谅王振也救不了他,杨俊如此心道,况现在天子决定御驾亲征瓦剌,宣府更要依仗他杨家,这个节骨眼上,王振只要脑袋不昏,便断然做不了为了郭敬和父亲闹翻的糊涂事!

杨俊是越想越有底气,见刚才胆敢问自己御驾所在的那个小卒已经扶住了快要倒下的郭太监,而郭太监正死死看着自己,不由大怒,挥手喝道:“来人啊,给我将郭公公抬进所内,好生伺候着!”

顿时,身后传来哄然应是声,数名杨俊的亲兵从所内冲出便要将郭太监抬进去,那边周云义看得呆了,有心想上前说明大同兵败的事,可见杨都司分明已经认定郭太监有罪,心下便直打鼓,他只是小小的夜不收什长,这杨俊却是自家大帅的长子,又是万全都司,自个若是前去替郭太监说话,只怕杨都司定会牵怒于自己。

思来想去,周云义决定袖手旁观,他只是个小人物,实在是无力掺和进这等大人物之间的事。都司大人既然要抓郭太监,那便由他抓好了,稍后自己将大同兵败的事情禀报过后,便赶回堡里报讯,左右郭太监的事情跟他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至于都司大人如何考虑那是他的事,我又何必操这个心。

周云义不动,赵大和赵二两个更是吓得不敢动,哥俩在那你看我,我看你,眼神都在询问对方:怎么办,走还是不走?

亲兵们冲上前去抬人时,杨俊已经扭头对施泰笑道:“若不是施公公发现得及时,本官险些叫他给骗了去,哼,如今瓦剌入寇,正是彼辈中官报效朝廷之事,他倒好,放着大同重镇不顾竟私自跑了出来,此等行为于那葬师丧地有何区别!”

“老匹夫最擅长狐假虎威,若不是杨大人在,可是没人敢拿他的。”施泰也是笑容洋溢,正要奉承杨俊几句,却听耳畔传来一声大喝:“杨大人,郭公公是皇上钦命的官校总镇大同太监,若无旨意,你擅扣郭公公便形同造反,你可是确定要扣下郭公公吗!若是确定,那在下这就回京复命,到时还请杨大人到御前分说这扣押钦差的罪责!”

杨俊闻言大怒,转身怒指陆清喝道:“你到底是何人?”视线所及,却是面色一变,“锦衣卫?”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