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黑色郁金香 > 第六十五章,谁沾它就得死全文阅读

197年11月日星期六晴

十天过去了,我和苏僮如同做客一般,整天吃了玩,玩了吃,无所事事,闲散在军营里。正诧异,这是干嘛呢?咋没下文了、难道就这样养着我们?今天早饭后,就见来了一个当兵的,对我们说:“走吧,团长请你们去。”

跟在当兵的身后出了军营,经过一条小街,被带进小街尽头的一座院子里。走进院门,见那天用拐杖戳我胸膛的老头站在天井里,一身戎装。

见我们进来,他把我们带进客厅,指指客厅里的一排椅子让我们坐下。他的目光不再锐利,脸上温和了许多:“请坐,请喝茶。你们是从云南过来的知青?”他问,在中间的太师椅上坐下。我和苏僮点点头。

“听说那边在搞什么文革运动,文革是不是跟民国十三年农会打土豪一样?”

不知道民国十三年是哪年,但打土豪听说过,那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的事情,跟文革风马牛不相及呀。我赶紧答:“文革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呢。文革就是打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破四旧,立四新。”

“哦,是这么回事啊。那当权派是指谁?四旧是哪四旧?那边的老百姓生活安稳吗?有饭吃吗?”他问着,好像对文革、对大陆那边的事情挺感兴趣。

“当权派就是当官的,有权的都叫当权派。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那边人人有饭吃啊,粮食定量供应,咋会没饭吃呢。”

我和苏僮你一句,我一句地对他解释,说国内人人都知道的那些事情。

他听得津津有味,不断提些新问题,诸如红卫兵是干嘛的?是不是人人都在搞运动?工厂停产没有,农村的地荒了没有。最后问:“听说你俩是专门投奔这来的?”

我和苏僮点点头,“是啊,来的那天长官就问过我们,啥都跟他说了。”

“那好,今天就正式收下你们。你俩在我这好好干,一定不会亏待不了你们。”说着一声呼唤,勤务兵跑进屋来。

“去,带他俩去庶务部换军装,领装备。”

从团长家出来,勤务兵带我们去了仓库,每人领到一套崭新的军装,一床棉被,一双布鞋,一支枪。就连吃饭的碗筷,喝水的茶缸、水壶,洗脸用的毛巾、脸盆也领齐全了。

从庶务部出来,我和苏僮被编入了一连一排三班,成了这支部队正式的一员。

197年11月0日星期五晴

转眼来部队快一个月了,初来乍到的新鲜感早已荡然无存,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搞得人精疲力竭。这支部队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军容不整,纪律涣散,毒患成灾。部队有着森严的军纪,苛刻的军规。军规规定,军人严禁吸食毒品,违反者,轻则鞭责,重则枪毙。长官似乎要让每个士兵记住,违反军规就意味着死亡。

我和苏僮循规蹈矩地活在这支队伍里,少与人交往,从不多说一句话,唯恐一时的疏忽会招来杀身之祸。巨大的精神压力让我俩每天神经都紧绷着,度日如年。

“这下好了,咱俩好日子不过,自投罗网跑这来受罪来了。就是留在农场也不至于受这份罪呀。”苏僮埋怨说。

“既来之,则安之,埋怨有啥用?且当是体验生活,增加阅历吧,人这辈子有一次这样的体验也不错。”

“你可把阿Q精神学到家了,咱这是体验生活吗?体验到哪年才能到头呢。”

“刚开始就怨声载道,接下去你还怎么活?现在吃住不愁,你还要咋样?人家能过,单单你就过不下去了?给我挺着,挺过这段日子就好了。”我给苏僮打气。

今天是射击考核的日子,万幸的是我和苏僮都打出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我十发弹打了97环,苏僮打了95环,这让连长非常开心。

连队晚点名的时候,连长正嘉奖我们,就见团长的传令兵朝队列跑来,跟连长耳语几句,连长立刻冲我们喊:“管一鸣,苏僮出列,跟传令兵走。”

跟着传令兵走进小街尽头的那座宅院,见团长正蹲在院子里摆弄花草。见我和苏僮进来,直起身子,拍拍手上的土把我们带进屋。

团长腰板挺直,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是位6岁的老人。

随团长在客厅坐定,他开门见山说:“叫你们来是因为夫人想见见你们。一会夫人来了,但凡问到内地的情况,只管说好的。记住了,别谈文化革命,别谈阶级斗争。”我和苏僮赶紧点头。

一会功夫,一位面容姣好,一身民族服装,看上去四十来岁的女人走进客厅。团长赶紧对她介绍:“这俩位就是我对你说的,从云南过来投奔我的。瞧你最近想家想的茶饭不思,今晚就请他们过来,陪你好好聊聊。想问啥你就问吧。”

转过脸来又对我们说:“这位是我太太,云南畹町人,民国8年随我来缅甸,至今没回去过呢。你俩快给她说说家乡的事情,说啥都行,夫人都想知道。”

夫人和蔼可亲,对人彬彬有礼。闲聊中得知,夫人原是云南畹町一户傣家土司的女儿,那年团长的部队驻扎在畹町桥,经人说媒嫁给了团长。后来团长的部队被解放军打散了,她就随团长来了缅甸。夫人最关心的是父母现在是否还健在、家里的土地、山林是否还归她家所有,国内的生活是否安定?

按团长的吩咐,我们尽说好的,说宽慰她的话。告诉她,大陆百姓的生活非常安定,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没有劳动能力的政府还会养起来。还告诉她,在我们插队的寨子里,老人活到百岁的有好几个。

夫人听着,不住地点头,眼里噙满了泪花。

掌灯时分,团长吩咐开饭,满桌子的好菜只诱得我和苏僮馋延欲滴。

夫人一个劲地给我们夹菜:“多吃点,见到你们就像见到了家里人。”

团长打开一瓶酒说:“这茅台留了好多年,今天高兴,咱们开怀畅饮,到了我的部队就是自家人了。你俩好好干,我这儿差的就是文化人,在我这会出息的。”

夫人边吃饭,边想着什么,忽然问:“既然家里那么好,你们干嘛要背井离乡跑这荒山野岭来呀?”

夫人的问话让我一时语塞,又是苏僮接上话答:“毛主席说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轻人就要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有出息。我们出来是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等建功立业了再回去报效家乡,孝敬父母。”

听苏僮这么说,夫人脸上疑云顿消,一边给团长续酒,一边对他说:“这样好的小伙,大老远的跑来投奔你,你可不要亏待人家哦。人家刚才说了,出来就为建功立业,有个好前程,你要多提携才是啊。”

团长举起杯,一口喝干了杯里的酒,鹰一样的眼睛又开始发光。他盯着我和苏僮看,良久,指着客厅里一个硕大的水簇箱说:“瞧见鱼缸里的鱼吧,那里面有两种鱼,地图和短嘴鳄,它们都是以鱼为食的。夫人刚才让我提携你俩,你俩可得争气,要学做吃鱼的鱼,可别被鱼吃掉。我能帮你们一时,却帮不了你们一世,一切还得靠你们自己。”

停了片刻,团长接着说:“你俩都是文化人,应该知道鸦片的历史吧。19世纪英国人为了开发远东鸦片贸易,在金三角埋下罂粟种子。70多年来,金三角的罂粟花开花落,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存法则。虽说我们这方人全靠鸦片养活着,但今天我要给你俩打个招呼,我的军队里绝不允许吸食鸦片,你们要牢记我的话,谁沾它就得死,这是军规。”

听着团长的训导,我和苏僮一个劲地点头。一餐饭吃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临了团长问:“你们俩谁愿意留在我这,给我当文书?”

我和苏僮对视着,谁也不说话。见我们没回答,他又说:“这样吧,谁年龄小谁留在我这。”

听团长这么说,我大着胆站起来,一个立正:“报告团长,我俩都想留在团长身边。”

团长稍作沉吟,爽快地答:“好吧,你俩一个在我这当文书,一个去我的警卫连干排长,就这么定了。”

一切都出乎意料之外,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已经不住兵营的大房间了,搬到警卫连一间不错的瓦屋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