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逐鹿 > 第166章 整肃扬州府全文阅读

“今后咱们的军中,要全面装备火绳枪,起码一人一杆火绳枪,还有每一营必须配备五至十门红夷大炮。”

“大人,红夷大炮攻城的威力,卑职是知道的,但用火绳枪全部取代弓弩兵器,这会不会让我们的战斗力下降呢?”淮安卫同知徐忠彦,如今在军中的职务是前营游击将军,作为军中老将,对于火枪他自是不陌生。

“徐将军的疑问,诸位应该也有对吧?”公孙翊微笑着看着众人,不等众人回答,他便解释道:“火绳枪是西洋的火枪,比咱们大明更先进,虽然仍有弊端,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火枪代替冷兵器,这是一种趋势,是世界的趋势。”

“你们想象一下,当你们拿着大刀长矛进攻时,敌人却在五百步外,甚至一千步以外,架起大炮,以及可以连续发射不停的火枪进行射击时,结果会什么样呢?”

“你们不用怀疑我的假设,因为西洋的红毛鬼,如今就在研究这些火器,而他们的目标就是我们,只要我们一旦落后,那么他们就会如同倭寇一样,把我们当做羔羊一样宰杀。”

“大人,我等定然不会让大人失望,也绝对不会让倭寇红毛鬼横行。”王巨和容坦都没有经历过倭寇之苦,但徐忠彦、王弘来这些世袭军官,父辈不少人都死在与倭寇的作战之中,所以提起这事,众人无不是感同身受。

在淮安府巡查各州县数日,公孙翊除检阅淮安府的兵马外,还视察了几个县城的春耕情况,以及漕运的问题,重点查询了盐政司的盐引发放以及往年的贩运记录。

离开淮安府,公孙翊一行进入扬州府境内的高邮州境内,高邮因为高邮湖而得名,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但即便是这样的膏腴之地,底层的百姓依旧过得十分贫苦。公孙翊走访了几个村庄,发现很多贫民穷困的原因,仍然是缺少足够耕种的土地,然而却又要按人丁缴纳赋税。

这样的结果最终导致百姓越来越穷,而富者却越来越富。因为穷人人多耕地少,收获的少,税赋却一点没少交,相反那些乡绅富豪,坐拥广袤良田,收获得多,交的赋税却跟穷人家庭一般多。

如此不公的政策,长此以往,百姓岂能念朝廷的好?遇上灾年,百姓饭都吃不饱,造成的结果就是叛乱四起,朝廷疲于奔命。

“来,这些钱你们拿去买吃的吧。”心善的陈圆圆,在街上看着几个沿街乞讨的小乞丐可怜兮兮的样子,忍不住就掏出钱袋子,每人给了一钱银子。

“谢谢夫人,谢谢夫人……”几个脏兮兮的小乞丐,连连磕头道谢。

而这一结果却引来大批从北方逃难而来的饥民,他们个个衣衫破褛,面黄肌瘦,眼巴巴看着陈圆圆的钱袋子。

要不是公孙翊在身旁,加上王辅臣与谢成率领的一百精骑护卫,这些饥民只怕早就一拥而上的开抢了。

“公子,我是不是做错了?”陈圆圆看着那一双双空洞期盼的眼神,顿生一丝畏色的退到公孙翊的身边。

“傻丫头,做善事怎么会错呢?”公孙翊柔声看着她微微一笑,站在陈圆圆身前喊道:“吾乃淮扬巡抚公孙翊,尔等若是流民,可前往知州衙门,接受登记造册,本抚定会安排接济粮食。”

“公孙大人所言当真?”人群中有胆大的扬声问道。

“只要尔等接受朝廷安排,本抚决不食言,可速去衙门口等候。”公孙翊扬声应答之下,继续道:“本抚现在前往州衙安排,汝等立即让开道路,随我前往州衙便是。”

高邮州作为扬州府治下的散州,知州徐大仪也是朝廷钦封的从五品知州。作为天启朝进士的徐大仪,如今已经年近六十,在官场上已经为官二十多年的他,如今还只是一个知州,可见此人的官运算不上亨通。

不过这个人却是一个耿直之人,也正是因为为官耿直,从而得罪不少人,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耿直,所以他才能一直在知县,知州的任上辗转任职。因为即便是很多政敌,也因为他的耿直之名,而无法一棒子把他打死。

正在州衙门办公的徐大仪听到胥吏通报,得知新任的淮扬巡抚公孙翊到来,他自是连忙放下手中的公事,亲自来到州衙大门口迎接。

“下官高邮州知州徐大仪拜见抚台大人。”见到公孙翊的当面时,徐大仪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躬身作揖行礼道。

之所以惊讶自然是公孙翊实在太年轻,甚至看起来有些稚嫩,徐大仪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主要是今天的公孙翊穿着一身绣花白色儒衫,就像一个翩翩公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重生的原因,虽然久经沙场,风餐露宿,公孙翊的皮肤却始终不见泛黑,相反还十分白皙,加上年纪轻,嘴角一根胡须没有,从而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一些。

当然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若是公孙翊眼神凝视起来,他整个人的气质就会浑然大变,那股肃杀威严之气,足以让胆小的人胆寒失色。

“徐大人无需多礼,今日本抚前来,主要是希望徐大人能够赈济城中的流民,不知徐大人可有办法?”公孙翊也没有客套,直接出示令牌吩咐道。

“抚台大人吩咐,下官不敢不从,只是近年从北方涌入的难民不下数万,若靠赈济,下官以为非长久之策,还望大人明察。”徐大仪点头应诺之时,却提出了后续的难题。

“此事正是本抚此行的目的,今后逃难的百姓只会更多,如今卫所军户崩溃,军田大多被地方侵占,本抚希望你们各州府知县立刻着手清查此事,把那些军田都收回来,用来安置流民,恢复生产,不知徐大人以为如何?”

公孙翊对于徐大仪能够关心长久问题,倒是流露出一丝欣赏之色。

“此事说易也易,但地方豪强自古都是难题,抚台大人若是要清查土地,只怕会得罪不少人啊。”徐大仪惊讶于公孙翊的大手笔时,不由低声道:“大人,还请入府一叙,下官这就安排州衙胥吏赈济流民。”

“王辅臣,你带人在这里留下帮助官府赈济灾民。”公孙翊吩咐王辅臣一声,便领着谢成与陈圆圆一道进入衙门。

徐大仪见陈圆圆跟在公孙翊身侧,虽然讶异公孙翊出行携带夫人,但在看清陈圆圆倾国倾城的容貌之下,却又有一些释然。

如此美卷,他徐大仪空活一甲子,也是生平仅见。不过再看看年少俊朗的公孙翊,两个人这么站在一起,却也让徐大仪由衷的感叹道:“真是珠联璧合,神仙卷侣啊!”

“徐大人,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是临川府金溪人氏吧?”在落座上茶之后,公孙翊笑着道:“说起来,咱们算是真正的老乡,本抚是建昌府新城人,与你家乡也就一县之隔。”

“不想家乡竟然出了抚台大人这样的俊杰,下官由衷自豪啊。”徐大仪是真没有想到公孙翊竟然是新城人,虽然两县分属抚州府与建昌府,可实际上两县地域却有部分接壤,可谓是依山带水的老乡。

“徐大人谬赞了,既然咱们是乡党,我希望徐知州莫要客气,还请知无不言为好。”在拉近两人关系之下,公孙翊自是与徐大仪亲近了起来。

“承蒙抚台大人器重,下官自当效力。”徐大仪虽然为官耿直,但也不是一个死板之人,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他之所保持耿直形象,不过是不想同流合污罢了。

在徐大仪的介绍下,扬州府的官场,乡绅、豪商人物,形象自是一一呈现在公孙翊的面前。扬州府在江南官场上,无疑有举重轻重的地位,是仅次于应天府的上府。

扬州府驻扎的大大小小衙门就多达十几个,其中官居从一品的大员就有漕运总督,官居从二品的督两淮盐务转运使,正三品的提督盐课,加上御史巡按等官吏,冗官之多,让人为之惊叹。

扬州府知府夹杂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吏之中,很多事情根本无法插手,以至于扬州知府这样的肥差,这些年来却是走马灯似的换人。

“我大明就是败在这些蛀虫手中,本抚此次去扬州府,必然把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尽数清除出去。”从徐大仪口中了解到扬州官场的情况后,公孙翊也不由摇头。

“抚台大人,下官以为扬州府情况复杂,还请大人慎重处置。”徐大仪见公孙翊竟然要去捅马蜂窝,忙委婉的劝戒道。

“徐大人放心,本抚自有打算,此次本抚巡抚淮扬五府,主要就是推动新政改革,为皇上筹措军饷,不瞒徐大人如今兖州、来州、徐州、淮安四府的新政改革都已经全面推动,也就扬州府不见动静,此次本抚来扬州就是来搅局的。”

随后公孙翊把新政的执行方阵,以及新农惠农等等改革向徐大仪叙述了一遍,听得徐大仪抚掌连声叫好:“抚台大人这一套新政,涉及新农惠农政策,商业税赋政策,还有兵科事务,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政。下官如今也一大把年纪了,别无所求,从今日起老朽这把骨头就卖在高邮城了,有生之年,老朽必当为抚台大人新政的拥护者。”

“徐大人高义,请受本抚一拜。”公孙翊没有想到这个瘦削的老乡,竟然有此为国为民的情操,自是让他备受感动于鼓舞。

大明有这样敢于任事,勇于承担的官吏,何愁不能延长国祚?

在高邮城住了一个晚上,公孙翊继续前行,不日便抵达扬州府城之下,早一步得到消息的李仲与霍岗,自是早早在码头上迎候。

“卑职见过大人。”李仲与霍岗领着一干军中的将领向公孙翊行礼之后,一脸愧疚的李仲,请罪道:“卑职无能,有负大人所托,时至今日,我军都未能进驻城中,更未能如数招募团练兵丁。”

(祝福广大的书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