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逐鹿 > 第259章 上兵伐谋,其下攻城全文阅读

在广宁城临时住了一晚,公孙翊留下胡心水、赵应元统率的后营两万人,在广宁等待张国柱、蔡士英、徐大贵到任之后,再率军前往盛京会合。

他则亲率七万主力,日夜兼程,奔赴辽阳城。

辽阳城本是大明辽东都司驻地,后来被建奴占领,经过几十年的改造修建,已经成为东北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城池。

高达十丈的城墙,围绕城池疏通的辽河,犹如一道道天堑,横跨在公孙翊的面前。

此时的辽阳城内,军民加起来超过八十万人口,建奴向来全民皆兵,即便抛去妇孺老弱,此刻全城武装起来,可战之人依旧超过二十万。

从数字上来看,确实有些可怕。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尤其是守城之战,兵力的多寡,绝对是取决胜败的关键。

此时辽阳城被武装起来的守城的人丁,实际数量是二十八万人。

精锐的八旗兵丁有两万人,蒙古旗与汉军旗四万余人,其余二十二万则是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夫。

虽然在兵力上,建奴确实占据优势,甚至在地利上也占据了优势,但他们却有一个致命之伤。

那就是城中缺粮。

之前多尔衮为打败公孙翊,强征各部十一万人马,几乎把后金的府库搜刮殆尽。

如今辽阳城八十万人口,所有的粮食全部被官府清缴搜刮了起来,也不足一月所需。

多尔衮战死松山后,如今建奴宗室最有威望和人脉自然是礼亲王代善。

作为正红旗旗主的代善,不单单是正红旗的旗主,礼亲王。

他还是老奴努尔哈赤的长子,曾经的女真四大贝勒之首,当初皇台极对他都忌惮三分。

这个人这几年在多尔衮的光辉之下,虽然光芒暗澹,但却一直在韬光养晦。

多尔衮一死,他不用现身,建奴八旗贵族,就一窝蜂的拥立他为摄政王摄政。

要知道如今女真八旗兵马,在松山城下一战,基本上是全部败光了。

仅仅剩下代善手中掌握的正红旗六千精锐,以及一万多老弱伤残,这才勉强凑齐了两万女真骑兵。

如今这两万女真核心兵马,就掌握在代善手中,分别由他的四子瓦克达、五子子巴喇玛统率。

代善妻妾成群,儿子几十个,不过如今成年成才有八子。

但如今活着的成年儿子,实际上只有五子,长子、二子、三子如今都先后战死。

儿子多了,尤其是帝王之家,更是亲疏有别。

代善最喜欢的儿子,原本是三子萨哈璘,三子死后,最得他宠爱的是七子满达海。

说起来代善也是牛逼,他这一脉虽然没能继承后金皇位,但却出了两个铁帽子王,被封王侯爵位的多达十几人。

作为一个见证了大金崛起的亲王,已经六十一岁的代善,对于眼下大金的困境,他一点都不奇怪。

当年他十三岁就跟随老奴努尔哈赤,领兵出征,东征西讨,这才平定建州女真各部。

他的父皇努尔哈赤曾经一度告戒过他们几兄弟,大明不可力敌,只能顺势为之。

只要辽东之地,才是他们女真发源繁衍之地。

自从努尔哈赤死后,皇台极继位,便对大明发起了战略进攻,从臣服转为敌对,这个过程,代善是反对的。

也正是他的几次反对,遭到皇台极的严厉打压,要不是他威望足够高,早就被治罪了。

时间线发展到现在,代善再一次为自己英明而感到欣慰。

大明不可力敌,这是被从小灌输在他脑海中的印记。

事实上也证明,大明一旦开始反击,他们大金只有败亡一图。

面对大明大军压境,代善并没有信心能够守住盛京,并不是他怯战,而是他明白一个道理,皇帝不差饿兵。

如今盛京刮地三尺,粮食都不够全城百姓一月之需,这仗怎么打?

思来想去,代善只能把出身旗人的大学士刚林、希福、以及几个宗室儿子,秘密召集到亲王府商议对策。

“诸位王爷、贝勒、大人,这是我刚刚接到的明军吴王公孙翊送来的劝降书。”

代善手中的劝降书,确实是公孙翊不久前派人射入城中的。

公孙翊如今手握七万雄兵,二百门红夷大炮,攻取盛京不过是时间问题。

当然,公孙翊最大的倚仗,仍然是他手中的二百门红夷大炮,若没有大炮为倚仗,面对盛京这样雄伟的城池,他想仅凭七万人马,攻取城池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公孙翊现在一点也不着急,在广宁驻扎时,他之所以命令黄得功率军攻取盖州,目的就是切断后金辽南各州府的补给线。

盖州扼控辽南数个州府的咽喉,扼守盖州这条路,建奴唯一的补给线,仅仅剩下盛京以及后方的建州、开原两个州府。

至于漠南蒙古各部落,在满珠习礼的出使下,漠南草原上各部落,如今不说全部归顺,但大部分都表达了中立态度。

最起码大明与后金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他们都不会襄助任何一方。

这个态度,公孙翊自然是不满意的,但现在他也没办法。

想要坐山观虎斗,公孙翊也只能报以冷笑了,这些愚蠢的游牧民族。

他今天坐看大明与后金的胜败,来日无论是大明还是后金谁胜了,那都是会秋后算账的。

最起码公孙翊是给那些所谓中立部落记了一笔账的,等他腾出手来,他不介意去草原游猎一番,教教那些愚蠢部落首领怎么做人。

其次是高丽棒子,李朝大王李倧这个墙头草,明明与公孙翊约好,四月中旬出兵东江,从后方袭击建奴的建州城的。

可如今时间早都过了,李倧连一兵一卒都没有越过鸭绿江。

这明显是放了公孙翊的鸽子啊。

不过这也是高丽棒子一贯个性,公孙翊倒是不奇怪。

有好处跑的比谁都快,遇到事情则又躲的比谁都快。

对于这些墙头草,公孙翊唯一的想法,就是连根拔除,这次平定辽东建奴之后,他需要一些时间来稳定中原的大局。

待来日海军建成之日,他定会把高丽棒子哪位李朝大王,扔进渤海湾喂海龟。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大事,自然是逼迫建奴投降,拿下盛京城,然后把建奴的遗老遗少,带回京城好好圈养起来。

让他们过上猪一样的生活,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这也是公孙翊让人向城内投入劝降书的原因,正所谓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若能够劝降盛京的建奴,对于公孙翊来说,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毕竟两军交战,伤亡在所难免。

就好比松山城外,大凌河河畔一战,虽然取得胜利,但损失高达五万人马,这对于多少家庭来说,那都是无边的苦难。

此刻,礼亲王代善府的内堂上,面对礼亲王拿出来的劝降书。

大学士刚林、希福;内大臣劳萨、锡翰四人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而代善的几个儿子,则是配坐一旁,表情平静。

承泽亲王硕塞,端重郡王博洛、多罗贝勒达启、博尔晋等人则是赫然而起。

“礼亲王,您老沉持重,我等后辈敬仰你为国多有战功,特意推举您出任摄政王,若您要是想投降,我第一个不答应。”

皇台极的五子硕塞腾身而起,手按剑柄怒视着代善,大有一言不合就拔剑之态。

“放肆,硕塞你这想跟我祖父翻脸吗?”和硕毅郡王勒克德浑,见硕塞出言不逊,自是大怒的拔剑怒视对方道。

“都是一家人,这是作甚?”端重郡王博洛见气氛不对,忙起身笑着做起了和事老。

博罗作为老奴皇台极的孙子,其父阿巴泰作为皇子,虽然早逝,但爵位他还是得以继承的。

“硕塞,老朽知道你有本事,这样本王给你一个机会,汉军两黄旗尚有一万人马,我交给你统率,正好明军正在搦战,就由你去打头阵,以壮我军军威如何?”

代善轻轻的咳嗽一声,一脸慈祥的笑看着年轻气盛的硕塞。

“有何不敢。”硕塞上前接过军令,慨然迈步走了出去。

“还是年轻好啊。”代善看着硕塞离去的背影,依旧一脸笑呵呵的看着大学士刚林、希福二人道。

“王爷,承泽亲王毕竟年轻,是不是派个大将去压压阵?”内大臣锡翰有些担忧的提议道。

“你们这些人啊,自诩学了几篇锦绣文章,就不把天下人看在眼里了。”

代善并没有接锡翰的话头,而是自顾自的道:“这几年先皇、多尔衮都把那些汉人,视为我大金的救星。”

“宁完我、范文程、鲍承先、洪承畴一个个提拔重用,一副天下在握,彷若扫灭大明不过是弹指之间的事情。”

“可结果呢?多尔衮三兄弟都死在了战场上,我大金好不容易维持的辽东大好局面,如今也是一朝丧尽。”

“这个过错,难道不该让那些该死的汉臣奴才承担?”

“你们再看看这份劝降书,大明吴王公孙翊说了,只要我们交出那些汉臣汉奸,我女真族人既往不咎,并且保证我大金大汗之位的合法性。”

“并且建州祖地,封赏给我女真作为世袭之地。这个条件,说实在的,本王是认可的。”

代善脸上的表情平静,语气不见不慢,正如他所言,对于公孙翊这份劝降书,他是认可的。

到了他这个年纪,他早就没了雄心壮志,如今大金大势已去,若能顺势而为,保住家族世代相传的女真大汗之位,他死后也能够面对九泉之下的先祖了。

“礼亲王,这份劝降书有多少可信度,奴才是怀疑的。”大学士刚林皱眉之余,并没有反对代善归降大明的话语,而是从劝降书的内容着手说道。

“刚林大人所言甚是,明人的话可信度究竟有多少,咱们还得从长计议。”大学士希福也连忙附和道。

昨天得到92张银票,是老鹿这本书成绩最好的一天。

谢谢诸位书友亲们。感谢!!!

老鹿怨念啊,难道就不能凑个一百张银票?

一百张银票,一百张银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