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和太爷当兄弟 > 第35章第七战区成立全文阅读

就在邓锡侯等人在山西和阎锡山扯皮的时候,刘相也为了蜀地的军队离开了山城。

这次身体好了的刘相赶到了南京,就是想要从常凯申手中要到第七战区的控制权和蜀地的军队归建的事情。

只是和常凯申见面之后,虽然常凯申同意了将接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让他到南京参加高级军事会议,商讨南京防守的问题。

接到电报的刘翔兴奋异常,立即驱车赶往了军政部参会,在会议上留下情绪,这样的表示,他愿意率领23集团军拱卫南京。

一开始常凯申就同意了刘相的的请求。命令刘相率23集团军,6个师负责防守,南京外围部队部署在广德。泗安一线。

但在场的个别中央军将领却对蜀地的军队部署在外围作战,表现出轻蔑的态度。

还劝说常凯申说蜀地的军队素质太低,只能去战场边缘打点小仗,守卫南京这样的大事不能交给蜀地的军队来负责。

但此时的常凯申已经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并没有否决刘相的提议。

考虑到之前刘相就已经在私底下和常凯申说了要是不同意组建第七战区。让蜀地的军队挨饿受冻,还没有武器的去打倭寇,他会下命令让蜀地的军队撤回蜀地。

一切骂名由他刘相一力承担。

这么一通威胁,让常凯申非常的恼火,可是常凯申同样担心刘相要是这的这样干,那对于整个的局势带来的非常不利的影响。

而实际上这次的会议上。常凯申信任的学生们就没有人愿意接手守卫南京这个烫手山芋的。加上常凯申的暗示,有意的讽刺刘相和蜀军。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刘相这个时候已经笃定国民政-府不敢也不愿意让他带领军队返回蜀地。所以刘相直接大闹了这次的会议,一点面子都没有在座的中央军的将领们留。

而在座的将领还不敢反驳。

要知道当时国民政-府内部的官员都清楚这个时候的南京城就是一颗弃子。此时的东瀛军队已经兵临城下。而南京城却无险可守。

国-民-党高层也都心知肚明,早就做了国民政-府及党部迁址山城的决定。

要不是担心公然放弃南京对于国民政-府会有不利的影响。说不定根本就不会有南京保卫战。

也正是清楚这一点,所以在选定南京守城人选的会议上,国-民-党内众将皆沉默,无人愿接手南京这个烫手的山芋。

关键时刻,唐生智站了出来,愿死战殉国,誓与南京城共存亡。

当时的唐生智因前期在和常凯申之间的政治斗争中落败。

被指派为国民政-府军事训练总监的虚职,并没有实际兵权。

唐生智认为,保卫南京是让他重掌兵权,捞取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便趁机在会上提出守卫南京城。

司亮前世,在1937年12月5日,东瀛军队开始发起攻击。

松井石根劝告唐生智交出南京。

对此,唐生智置之不理。并下令各部,将所有船只收缴销毁,以做背水一战。

当然,这其中不包含他用来逃跑的船只。东瀛军队劝降不成。

于12月10日,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也正是因唐生智将船只都销毁了。

第二天,常凯申命唐生智撤退,但他却未向守城军队下达撤退命令,守军不知道撤退之事,一直苦战,直到阵地全部沦陷。

直到此时,唐生智见死战南京的目的已经达到,才下令全军撤退。

下命令很容易,却苦了撤退的国军。

当时的南京城一片混乱,撤退命令无法及时传达,乱作一团的溃军相互践踏,却找不到撤退的船只。

与此同时,以唐生智为首的国-民-党高官,却撇下军队,登上仅有的几艘船只逃离,疯狂的东瀛军队终于干出了泯灭人性的南京大屠杀。

眼看南京城守不住了。但是当时镇守南京的唐生智居然不准百姓出城。

加上唐生智销毁了大量的船只,民众和守卫南京城的战士因为没有船只无法撤离。最后倒在了东瀛人的屠刀。

犯下了这样大错。可是为常凯申背锅的唐生智不仅没受到军法处置,反而被授予抗战胜利勋章,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原本前世的时候,刘湘因为身体病重,虽然赶到了前线,直接在前线病倒之后又被送回后方休养,没有参加最后的战斗。这也就导致了唐世尊和潘文华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唐式遵在潘文华的军队被东瀛军队围攻,见死不救,导致双方的关系彻底的破裂。

而这一次。身体已经好了的刘相在军事会议上可是被中央军的将领给一阵数落。这就让心高气傲的刘相非常的不爽。

直接就揭穿了在座的这些将领畏战的真实想法。

随后便向常凯申申请成立第七战区。还向常凯申保证,打一场漂亮的仗给国民政-府的那些官员和中央军的将领看。蜀军到底能不能打硬仗。

而常凯申最终同意了组建第七战区的事情。当然,刘相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国民政-府的官员。

在11月21日的时候,刘相下令二十三集团军紧急开赴广德和泗安一线。

22日,第七战区司令部移动到芜湖一带。

23日第23集团军副司令,唐式遵潘文华,在广德建立了前敌指挥部,召集师以上的军官开会分析敌情,研究部署军事行动。

在会议上,作战参谋汇报,有三个师团的东瀛军队,从浙江金山卫登陆,已占据不行,正沿京杭大党向长兴急进。

苏州的敌人也已经占据吴江,正沿着京杭大道向太湖的洞庭山前进,有越湖向长兴包围的态势。

这样的情况对于二十三集团军来说,压力巨大。当然了这一次因为有刘相坐镇。尽管唐式遵和潘文华之间矛盾重重。但是终究不敢在刘相面前闹起来。

在司亮的记忆当中,出蜀作战的蜀地军队当中就属二十三集团军,是最憋屈的一支川军。

没有之一。

明明甫系军队在装备上,训练上,比蜀军其他部队更好。

战绩却比其他小军阀,差了老远。

其中固然有郭勋祺受伤,潘文华手下师长杨启文失踪等一些列偶然的因素。

但是更有着国府一连串顺势的操作,习惯性的分化瓦解蜀军的骚手段。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刘湘人因为病重,离开了前线,在武汉医院治疗。

跟当初围剿红军一样,委托潘文华全权指挥二十三集团军。

唐式遵不服。

在司亮看来,甫系的军队在完成了蜀地表面上的统一旗帜之后,但是也跟国民政-府的军队一样,患上了大企业病。

王缵绪和潘文华的直属军队要好些,毕竟这两人是小军阀出身。

投靠刘湘的时候,也是带着起家部队投奔的。

而21军是刘相起家的部队。

当初刘湘起家的时候,唐式遵就跟着刘湘。

这么多年,鞍前马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何况四川军阀内战也好,刘湘最后和杨森,刘文辉争夺四川霸主之战也好,唐式遵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唐式遵作为刘湘起家的老底子,他在甫系蜀军中的地位,别说郭勋祺撼不动,连潘文华都差点火候。

真是刘湘这位宠坏了这位心腹,让他看不清形势。

历史上,这位在刘相病重之后。在军长的位置上在二十三集团军一系列的骚操作,彻底断送这支部队一丝胜利希望的可能。

倒不是说唐式遵不真心抗击倭寇,而是他这个人的欲望跟能力很不匹配。也就是人菜瘾还大。

首先,唐式遵一直在刘湘羽翼下带兵,跟蜀地其他的将领率领部队,有着很大区别。

不像小军阀或者小军阀出身的将领,部队想要在战争中生存,对麾下的将领必须要唯才是用。

而且,小军阀的将领,在士兵中威望极高,他们不在乎一两个手下有不臣之心。

这种带兵的自信,是长期跟随刘相的唐式遵没有的,也不具备的。

唐式遵也有想法,有欲望。

知道他在军队当中的威望不足,所以他控制麾下军队的手段,就是用自己的亲戚,亲信去控制军队。

这点反而和国军很像。

广德之战,唐式遵抽调了另外一个亲信旅长,去控制范绍增的部队,安插在饶国华师中的亲信刘汝斋,以团长之身,代职旅长,却在关键的时候临阵脱逃。

他不仅没有追究刘汝斋,听信了刘汝斋的谎报军情,认为刘汝斋抗战有功,给予了日军极大的杀伤,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电报里强令饶国华带着身边仅有的警卫,把阵地夺回来。

与其说饶国华是战场上为了不被日军俘虏自戕殉国。

不如说被这愚蠢的龟儿子逼死的。

紧接着,唐式遵利用潘文华手下杨启文师长失踪一事,状告潘文华带兵无方。

军委会顺手就免了刘湘指定的这位二十三集团军临时总指挥。

他得偿所愿的成了二十三集团军代司令,司令。

他哪里知道,吞并范绍增的那四个旅之后,这四个旅的士兵不服。

饶国华师从广德退回来的残兵,因为饶国华的牺牲不服,郭勋祺,潘文华的部队受到了不公平得到待遇,更不服。

但是国民政-府反而乐见其中,顺手把五个补充团和一些残部补充给了淞沪战场上打的最好的郭汝栋。

唐式遵,郭汝栋从此就交恶。

加上潘文华跟唐式遵这么多年累积的矛盾。

蜀军狗咬狗一嘴毛。

军委会的分化瓦解还没有结束,七战区副司令陈诚顺手接管了二十三集团军的军务。

跟着刘湘病故,潘文华遵从刘湘遗嘱回到四川。

唐式遵打了两仗,也被国府架空,无奈回到蜀地,发现范绍增没有成为蜀军叛徒,而自己被蜀军其他将领视为出卖了蜀军叛徒。

这一世幸运的是刘相之前生病的似乎,唐式遵和王瓒绪就上蹿下跳的。在国民政-府派何应钦到蜀地准备整编蜀地的军队的时候,这两人也是鞍前马后的跟着何应钦。

让刘相心里是非常的不爽。

因为司亮的话,刘相对于唐式遵的举动就更加的留心了。在养病期间,刘故意试探唐式遵。

虽然唐式遵表现还算是让刘相满意。但是在离开蜀地的时候,唐式遵又被司亮给上了眼药。

司亮告诉刘相,唐式遵的手下有人已经被戴雨农的人给收买了,准备找机会暗算刘相。

对于司亮的话,刘相是半信半疑的。

他虽然信任唐式遵。也知道只要他还活着,唐式遵就没有胆子敢背叛他。可是同样。刘相也清楚司亮不是胡说的人。

尤其是司家和陈立夫之间的关系,更是让刘相不敢掉以轻心了。担心刘相太过信任唐式遵出事的司亮还特意给潘文华和郭勋祺发了电报。让他两注意保护刘相。

接到司亮的电报的潘文华和郭勋祺便聚在一起商量起来。

“军座,此次南下,是一场恶战,我有种预感,唐二瘟猪会拉我们后腿,弄不好整个集团军都被他牵连,王师长在山西的遭遇你也知道,那猪队友有多可怕了!”

我们的军队救了中央军的,他们撒腿就跑,最后反咬救命恩人。说我们蜀地的军队只会打小仗。”

听见周小山拿唐式遵的21军和邓锡侯在山西遇到的军队相比。

“千里出蜀抗战,不至于吧?”

别说刘湘眼里,就是和他矛盾很深的潘文华眼中。

唐式遵总的来说,抗战爆发以后,表现不错,全力拉着队伍出蜀抗战。就是大节不亏,其他都是小事。

“什么不至于,别人不清楚,我们蜀军自己人还不清楚吗?”

在潘文华的眼中,蜀军的将领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小缺点,但是在大事面前都是非常仗义的将领。

唐式遵在七七事变以后,也是主战派之一。

人前人后都表示出蜀抗击东瀛侵略者。意愿非常强烈。

也愿意为国家和民族战死沙场。

不过作为唐式遵的对手,潘文华也的确看不上唐式遵任人唯亲的做法。

“他也就那点能耐,你要是说他有胆子敢背着大帅投靠国民政-府是不可能的。”

郭勋祺摇头说道:‘他当然没有胆子在这个时候投靠国民政-府了。但是你也知道他之前不是派出一批军官,按照国民政-府的命令把范绍增手下几个旅长架空。

明知道是国府的离间计,因为一己之私,吃相难看的吞并友军,莫名其妙的给大帅树敌,蜀军其他小军阀唇亡齿寒不说,也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坏头。

让其他的将领认为二十三集团军一旦战败,军委会会借机将这些将领的兵权给解除了!这可是不利于军队打硬仗的问题啊。”

军委会的命令,处处包藏祸心。

都什么时候,还不忘吞并地方的军队。潘文华是既无奈又恨得咬牙切齿。

东瀛军队如此残暴,如此强悍。

眼看着大面积山河沦丧,黎民百姓惨遭屠戮,国民政-府的这帮高官还有闲心干这些亲者痛,仇者快的烂事。

虽说国府想收归地方军阀的权利,政令,军令一统没有什么错,可是也不看看什么时候。

东瀛人才是华夏的大敌。

“你的意思,让我带着范绍增,去找唐式遵麻烦?”

潘文华哪里还不知道郭勋祺的意思,就是让潘文华联合范绍增去找唐式遵的麻烦。把这些事情摊开了给刘相看。

郭勋祺点了点头,潘文华无奈的笑了笑。

“范绍增这个事情,如果有人帮他出头,大帅那边才方便处理。

前些日子,连范绍增自己也没在大帅跟前叫屈,只能让唐二瘟为所欲为。

但是这件事潘文华清楚,他不能出面,一旦他也牵扯到其中,那和唐式遵之间的矛盾可就摆在了台面上,大敌当前,两位主将要是因此闹了起来,别说其他,单单是刘相就不会轻易的绕过两人。

所以最后,潘文华还是否决了郭勋祺的办法。但是两人还是前去见了刘相,说动了刘相从他的警卫团当中抽调两个连,用督战队的名义,派到了饶国华师和唐式遵嫡系军队,作为钉子打进去!”

当然,派到饶国华的警卫连主要是盯着刘汝斋。

这人是唐式遵的亲信打仗没什么本事,惯会熘须拍马,靠着阿谀奉承上位的。

而这一次,因为有司亮帮忙提供的资料,所以刘相等人并不准备和东瀛军队硬碰硬。

准备学些我党册军队开展游击战。不过这样的决定也招来了一些将领的反对。这当中就包括前世在这次战斗中为了避免被俘虏自-杀的饶国华反对的最为激烈。

“大帅,我们是正规军,应该堂堂正正拉开车马跟鬼子用阵地战较量。不应该去学那些土八路打什么游击战。”

在甫系蜀军里面,唐式遵是最反对刘湘跟我党拉扯不清的。

他同时反对刘湘那种把红军作为蜀地的军队挡箭牌的理论。

认为蜀地和国府之间的矛盾,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化解的。

而我党和蜀地的军对,各自秉持的政治理解都不同,是永远走不到一块去。

21军下辖的145师师长饶国华也受到唐式遵一些言论的影响,言语中难免流露出自己瞧不上八路军游击战的态度。

尽管此时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大捷,打击了东瀛军队嚣张的气焰。可是依然没有让饶国华重视游击战的战术。

这几天赶路都没休息好,今天有忙着开会。折腾了一天的刘湘,精神已经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好了。躺在随行的警卫员带来的羊皮铺上的躺椅上,盖着一张毛毯。

大战在即,手下还有心情开玩笑,有不同的意见,却没有丝毫的畏战情绪。

刘相虽然脸上有些苍白,也是笑容满面的。

潘文华跟郭勋祺今天潘文华的意思。

今天他跟郭勋祺抽空,把邓锡侯等人在山西战场获得的翻译的东瀛军队和司亮给暗中提供给刘相的东瀛军队的资料全部看了一遍。

越看问题越多,心里也越是没底。要不然也不会接受刘想提出的游击战的方桉。

看见刘相看向自己,潘文华就知道刘相想要让自己替他解释一下。于是潘文华果断的将郭勋祺给推了出来。

让郭勋祺代替他回答饶国华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