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时过境迁 > 颜家铺(九)全文阅读

我不到八岁,父亲就要我“放鸭”。

常独自一人在野外放鸭,无拘无束,助长了我的“野性”。

炎热天在外面放鸭子,还有一些乐趣。

我有时把鸭子放在收割过的稻田里,在附近的田埂上找一棵树,把站在田里的稻草,拉一些到树下,用一部分架在树枝上,搭成一个巨大的“伞”;一部分铺在田埂上,睡在上面也好,坐在上面也好,站在上面也好,软绵绵的,还可以享受任何一个方向吹来的凉风。

如果在汀泗河里放鸭子,那就更惬意了。

河滩上长满灌木。远远望去,竹排上的放排人,随着流淌的河水,在灌木间闪过,身影时隐时现,歌声时高时低。

河岸边长有高大的杨树。这种树,覆盖的面积很大,都生长在水边,有“向水性”,它的根、干、枝、叶都是倾向河水一边,有些粗大的树干,从岸边横卧在水的上空。路过这里的人们,可以毫不费劲地“走”上树去。

我常从河边的稻田里,拉一些稻草铺在树枝上,坐在上面或者睡在上面,听“知了”在身边叫个不停。这里还可以伸腿把双脚放在凉水里,伸手摘下一串串又酸又甜的野葡萄。

只要父亲不在场,我就到清澈的,较深的凉水里游泳;或者攀上树去抓知了,摘果子。

冬天,放鸭的日子就难过了。

那年代的冬天特别冷,雨雪过后,屋檐上的凌冰,一排排吊着,有时足有四、五尺长,整天甚至很多天不融化。

放鸭,不论天气多冷,都得下水赶鸭。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白雪茫茫,我也要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高高卷起裤腿,光着脚,或是把雪地踩得“嗤啦嗤啦”,或是下到水田里。

被翻耕过的水田,大土块突出在水面上,冻结得硬棒棒的,踩在上面好像踩在刺猬上;水平处像玻璃,脚踩下去,常被割得鲜血淋漓。

三叔放鸭就没有我那样受罪。他自己动手,用布做了一双“深统靴”,涂上桐油,晒干,再涂,再晒干,这样,反复七、八次就成了一双,钉刺不穿,水透不过的雨靴。使用时,他先在靴内塞一些稻草,再用破旧棉絮把脚包住,最后才把脚放进去。这靴穿在脚上不但能下浅水,而且又暖和又舒适。

在外地放鸭,要有鸭棚。

鸭棚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关鸭子的圈,即“鸭圈”;二是,人用来睡觉和做饭的地方。

“鸭圈”是用四尺来长,两寸来宽的竹片,每隔二、三寸排起来,用细索编织而成的。竹片的多少,要看鸭的多少而定。“鸭圈”可以转起来,便于搬运。到了选定的地方,就树立起来打开,围成圆圈,并每隔一段距离,钉上一根木桩,防止“鸭圈”倾倒。接口处,一端用木桩钉固定,另一端让其活动,以便于开关。

人活动的地方,是用三、四根长竹片,把竹片的两头削尖。搭棚的时候,将竹片的一头***入土里,然后将另一端弯下,也插入土里,第二片、第三片……每隔两、三尺左右也照样插入土里。最终使竹片固定成一半圆形的“棚”,再将“晒垫”铺上去,最后在两个侧面,钉几根木桩,用草绳把“晒垫”固定在木桩上,其作用在于避免大风将“晒垫”卷走。最后用稻草或柴棍将“棚”的一头堵死,紧靠被堵的地方铺上稻草,就算是床铺。“棚”的另一头,安放锅灶。

对于鸭棚地址的选择,夏季无所谓,在一般的田畈中都可以。但是,在冬季,就要选在避风向阳的山脚下。

最可怕的是父亲常回家,把我一人留在鸭棚的那些夜晚。

天黑下来,野外什么都看不见,耳边只听到附近山中野兽的吼叫声,身边的鸟虫声以及各种各样的怪声。这时,我常想起人们常说的“伸手不见掌,只听到鬼抓痒”,不禁毛骨悚然。

那些刚生长硬羽的仔鸭,在圈里互相碰撞,互相刺激,惊慌不已,不断起哄。每听到鸭子在圈里起哄,我就想起三叔常讲的故事。

三叔说:鸭子也有灵性,只要有邪气,就会烦躁不安。他说有一次,鸭圈在一个河滩上,周围伸手不见五指,鸭在圈里,哄过来,哄过去,直到东方发白。后来听人说,曾经有个被淹死的人,放在河滩上,而且正是圈鸭的地方。

想到这里,我真想放声痛哭。可是,哭有什么用?这儿的村子,还不知道在哪一方呢!

我只好盼呀盼,盼鸡啼,盼狗咬,父亲常说“鸡啼狗咬,什么怪物都要跑”。

每天清晨放鸭出圈时,必须清点鸭数。七、八百只鸭,怎么清点呢?

将鸭的进出口处,用木桩固定成,一次只能容一只通过的“窄门”。鸭从“门”中鱼贯出来。人站在“门”旁,每三只一组“一”、“二”、“三”、“四”…数下去,最后将数得的结果乘以“”,就是鸭的总数。

辛勤劳动有收获,是最大的安慰。清晨把鸭子放出去后,提着篮子到圈内捡鸭蛋。稻子收割和翻耕水田季节,是出蛋的旺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成年母鸭都下蛋。圈内鸭蛋一片白,真叫人高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