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景泰太子 > 第137章:将计就计,收服草原流亡汉人全文阅读

饶是朱见济口沫纷飞,说得口焦舌燥,说服范广的尝试还是失败了。

朱见济有些失望,只是也算是在预计之中。此计不行,大不了改换一种计策便是,朱见济并未感到绝望。

待范广离去,许源进谏道:“若是陛下提及石亨之计,范总兵绝不至于如此寸步不让。”石亨的计策近乎捅破天,范广若是知道石亨的想法绝然不会死守所谓君子之争。

朱见济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带着几分怨气道:“便是提及又如何,范广暂时退让又如何,到底还是争斗不休。与其日夜争斗,不如一次性斗个你死我活吧!”

朱见济心中更是恨恨想着:石亨愿意去送死,大可让他去送死。范广目无尊上,全无退让意,但知争权夺利,趁此机会尽数扫除干净。

朱见济多么想要将心中的想法说个酣畅淋漓,只是内外尽是眼线耳目,只能够一忍再忍。这些人眼中全然没有他这个天子,自行其是,胆大包天。

见朱见济盛怒,许源等人不敢回话,静待朱见济消气。

心中怨恨再深,事情还是摆在面前,问题还是严峻至极。逞一时之快固然畅快,朱见济可不愿之后收拾自己的烂摊子。

朱见济稳住心思,端坐许久,沉沉思索对策,外人若是不注意,估计还以为朱见济已经昏睡过去了。

眼下斗争起于景泰时期的军事变迁,由老三营改为十团营,建构其上的总兵制度本就初建,尚不完善,未分高下,不设权重,全看武将个人才能。正是因为制度的缺失,晋升机制不完善,如今这个问题才会如此棘手。不过如今说这些已经迟了,全是马后炮。

事到当下,朱见济眼下的选择不多,已经被逼到了分岔路口,必须要站队。一条是站队石亨,依石亨之计行事,成之天命,不成损失一员大将,也不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根本不伤;一条则是站队范广,以叛国罪擒拿石亨,成则内患由此消弭,上下两安,不成石亨势必遁逃草原,以草原之孱弱,想来石亨即便是逃了过去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感谢明朝历代君王励精图治,朱见济继承来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有足够多的手牌,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试错。即便是走错了,改弦更张也有机会。

朱见济如今在思索的,并不是站队的问题。身为天子,他自身就是一大派系,或者说最大的派系,本该是石亨或者范广站队他才对,什么时候变成朱见济站队臣子了,这不是本末倒置,上下颠倒吗?

一句话解释,朱见济需要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应该是朱见济主动指使石亨潜入草原,而不是被石亨牵着鼻子走。应该是朱见济主动逮捕石亨,而不是成为范广等人借刀杀人的工具。朱见济不反对实行反间计,也不反对逮捕石亨,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切需要在他的掌控之中。

先手已经失去,后发制人,还要掌握主动权,何其困难。

沉思良久,朱见济选了一个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案——石亨的方案。

就势力而言,范广等人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而石亨窜贬九边,回京不得,强弱之分一目了然。作为天子,扶弱抑强这是本性。更不必说石亨在朱祁玉病危之际对朱见济有恩,朱见济不愿继位不足一年就背上擅杀大臣的罪名,尽管石亨真的有罪在身。

如果选择范广的方案,石亨或死或逃,在朝的范广等人失去牵制,朱见济更加难以掌控。

以上,是朱见济决定支持石亨的理由,堪称是牵强至极,漏洞百出。只不过朱见济决定搏一搏,万一成功了,一战可使草原势力元气大伤,自己父皇在位这么多年都做不到的事情自己如此快实现,对于稳固自己的地位也是好事。

“今日之事,知者唯你们三人,出去后若是胆敢说出去半个字,就等着凌迟吧!在外的家族也休想好过!”朱见济恶狠狠地威胁许源三人,防止他们泄露消息。

许源等人立誓许诺不提。

将许源等人打发离开,朱见济暂时不准备告诉他们有关自己的心思。一旦说了出去,之后自己就失去了博弈的主动性,好比双方谈判前将自己的底牌泄露了出去。

之后几天,朱见济一边按部就班地上朝,一边思索如何夺回主动权这事。

一日经延,大学士商辂为朱见济讲经史。商辂知道朱见济有心平准土地,所以详言唐代故事,说得相当宽泛,但是字字珠玑,是普通人一辈子都听不到的东西。

他从均田制府兵制讲起,论述唐朝前期所以强势的缘由。之后讲述中期人口增长,均田制难以为继,府兵制随之瓦解,不得不实行募兵制。由兵农合一的体制改为职业军人,虽然提高了战斗力,也使得节度使壮大,军士但知节度使不知天子,最终导致边将壮大,演变为藩镇割据,天下大乱的局面。

看似商辂说的是唐朝的事,其实字字不离本朝。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由此建构府兵制。明朝前期实行的是军屯制,耕种军屯的百姓是为军户,由此建立起一支兵员百万计的大军。

唐朝中期均田制崩溃,明朝中期军屯制同样摇摇欲坠。最为直接的变化就是大量的军户抛弃耕田,宁愿跑去草原开荒,也不愿意承担军中徭役。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人口增长,比如军中中下层军官侵吞土地,贪污腐败,克扣军饷。军户分到的土地不改,需要承担的徭役却增多了,只要脑子没有问题,逃亡就是最好的选择。

整个明朝前期,只听说过蒙古族部落南下投靠依附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汉人百姓北上去草原讨生活。而到了明朝中期,局势完全反了过来。后世让嘉靖皇帝头疼的俺答汗之所以声势如此强大,其经济一大支柱便是这些北上草原的汉人流民开垦的农田。

当然,商辂眼下和朱见济说这个,主要目的可不是严查军屯。而是想要告诉朱见济军屯被破坏之后,虽然千疮百孔,但是千万不要急着改革。否则一旦地方武将权力上升,中央失去对他们的控制,就是王朝无法挽回的灾难。

再说得细一些,商辂似乎在暗示石亨已经有几分尾大不掉的意思了。朱见济不知道商辂是不是在传达这个意思,反正落在他的耳朵里,就是这个意思。

这等微妙事,朱见济便是去问,商辂也不见得会回答。待经延结束朱见济亲自送商辂离开,临别之际,朱见济似乎是无意间问了一句,“均田已败,府兵难用。国有危难,何以处之?”

商辂装湖涂,“休养生息,与民休息,慎开戎事。”

朱见济叹息道:“纵然我欲安平,四夷袭扰不绝,这戎事还是不得不开呀!”

商辂早有计策,回道:“不开则矣,倘或要开,上下一心,以雷霆之势一举灭之,切不可久战伤民。”

朱见济心思为之一定,朝商辂深深一拜,道:“有劳先生教诲。”

辞别商辂,这些日子一直困扰在朱见济心头的问题终于有了些许眉目。继位之初,内忧外患袭扰不绝,朱见济有心平抑,只是始终是按住这头那头起来,拆东墙补西墙,终日忙忙碌碌,却显得碌碌无为。发展到而今,内忧外患联结在一起,更是无法承受的隐患。

与其继续先前的手段,不如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一次性将身边的妖氛荡涤干净。

是日夜,朱见济在乾清宫,以朔方兵事召见朝中重臣。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与各总兵官方得与闻。

晚风呼啸,今夜并无异常处,只是摆出如此声势,朱见济今日想要说的显然不只是兵事这么简单。否则召见于谦与三大总兵官议事即可,有些人根本不必召见来。

夜色沉沉,与会众人还不知道朱见济的心思,言笑晏晏,丝毫没有察觉到半分煞气。

朱见济到来,众人见礼,一切都和平日并无两样。

朱见济不复往日平和的面容,面色严峻,眉头紧锁,张口说的第一句话就吓了所有人一跳。朱见济道:“今日召见诸位爱卿,事在不小。为保密计,自今日起,诸位爱卿若无要事,便住在宫中,待此事平息之后再行出宫不迟。”

众人哗然,于谦皱眉道:“便是孛来举百万大军南下,也不至于严备若斯。若是徒为一介小事,惹得内外生忧,小人趁机作祟,岂不是失却天子本意。”

胡濙悠悠道:“虽皇驾北狩,朝中重臣也不曾在宫中办事,唯值事官值守而已。本朝尚不曾有过这等事,陛下忧虑过甚也。”当初朱祁镇被俘虏,都没有严峻若斯,朱见济这分明是小题大做。

朱见济道:“朕要说的不是外患,而是内忧。总兵官、提督九边使石亨前些日子进了一封密疏,打算以身为饵,假意归降孛来,为大明耳目。”

朱见济说得简略,不过落在在场众人耳中,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

胡濙气得满脸通红,险些摔倒在地,好不容易理顺了气,忍不住痛骂道:“胡闹,他石亨为国重臣,封侯之尊,便是以身为饵,那孛来又怎会如此蠢笨,将大权交付于他,还不是小心提防,哪里当得了大明耳目。”

王文等人也是斥责不断,“这石亨但为固宠,将陛下恩遇置于何地,倘或归降不成,为孛来所杀。影响不知何其恶劣,一旦三军胆气动摇,边关失守,罪由何人承担!”

“真是无理取闹!”

“全然不可理喻!”

还有人提出了比较合适的建议,“陛下尽快将石亨传召回京,若是任其在外游荡,也不知道闯出多大的祸事来。一旦归京,即以重兵看守之,打散闲用。”

最后,全体文官的态度都变成了这个,众口一词,态度极其专一。倒是和朱见济最初预料的一模一样。石亨作为规则的破坏者,自然要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扑。

朱见济静静等候下面的声音平息,道:“石亨既然敢将这封密疏送来,尔等如何胆敢保证他一定会听从朕的旨意,全无防备地返回京城。尔等莫不是把石亨当做三岁儿童了,先帝留给朕的便是这样一帮愚臣吗?”

此言可谓是刺耳至极,不过朱见济说得有理,他们也不好反驳。

王文道:“可命在朝勋贵中与石亨相善者北上,劝说石亨南下,不求说服石亨,但宽慰其心。同时可传命九边守将,严守城关,并伺机擒拿石亨。”

朱见济反问道:“若是石亨狗急跳墙,果真反出大明,天下人何以视大明,何以视朕?”

“石亨本微末小人,赖先帝擢拔方得重用,得势以来擅权弄政,为祸京城,如今调去九边仍取祸不已,正是取死之道。此无妄之人,陛下何必怜惜之。”

朱见济好像是被下人给说服了,沉思良久,道:“真的要杀石亨吗?”

众人众口一词:“倘若其知分安静,自然富贵安稳余生,若是不知,陛下正是为国除去一奸邪矣。”

朱见济于是下令锦衣卫严加看管石亨在京家人,必要时刻加以逮捕,严防他们私自出城。当然,朱见济眼下不过是做个姿态而已,从石亨上奏疏的第一天起,朱见济就已经派人严加看管了。

同时,朱见济又道:“方今兹事体大,不可不慎,兵部尚书于谦值守乾清宫,以备顾问。余者各自回家,今晚之事,切不可外传。”

朱见济虽是如此说,但是他心中明白,今夜之事一定会疯传,而这个局面正是他想要看见的。今晚的一切都在他设计之中。众生为棋子,群臣也是!

众人散去,朱见济将于谦召来书房,询问道:“石亨假降一事,爱卿如何看?”

于谦和之前一样的态度,道:“石亨徒为固宠耳,搅扰地方,胆大包天,死不足惜。”

朱见济浅笑,不管于谦的态度,直言道:“朕却打算将计就计,让石亨收服草原流亡汉人,爱卿以为何如?”

于谦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