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 > 第一百零九章 龙川之战(八)全文阅读

天启元年十二月初九日,此时的广宁镇副总兵毛文龙,领着他身边的几名军官,来到了松原岭防线。

此时毛文龙早期在身边的几位主要军官,大多都如严亦飞一样,都独挡一面,派驻到外海各岛屿上活民练兵去了,此时跟在毛文龙身边的,只有他的家丁队长毛承禄,还有此时负责毛文龙军中财务的耿仲明,(哦,此时耿仲明已经当了毛文龙的义子,改名叫毛有杰了。)二人为严亦飞的老熟人,其余军官如同赵成功、李应龙、赵俊等人,都是从镇江之战中的甲长或是老兵中提拔起来的,严亦飞虽然看他们眼熟,但是并不熟识。

这几人当中无论是耿仲明,还是后提拔起来的赵成功、李应龙、赵俊等人,此时资历和官职都没有严亦飞高,因此这几人对严亦飞都是恭恭敬敬。

首发&:塔>-读小说

不过毛承禄还是那样,天生就对严亦飞有敌意,看到严亦飞的脸色仍旧颇不友好。

严亦飞一直不知道这毛承禄为何看自己不顺眼,可能就是天生磁场相克吧,又或者是觉得严亦飞的快速崛起抢了他的风头。

这毛承禄是毛文龙的第一个养子,在历史上历任皮岛军右翼游击、内丁参将、东江副总兵。

他曾长期统领毛文龙由养子养孙和女真人组成的家丁亲军,位列毛文龙诸养子之首,称号毛大,可见其在东江镇中的地位。

提起毛承禄,就不得不提起毛文龙以及其他明末众多将官所养活和依靠的家丁。

“家丁”一词,在中国古代,本指替富豪看家护院的仆役,但到了明代,又具备了一种特殊的含义:最初专指武将蓄养的私兵,后来扩大为军队中的一个特殊兵种。

嘉靖年间以后,家丁日渐成为明朝边境作战的主要力量,甚至呈现出军队“家丁化”的趋势。各边将领在边疆防御中,多依赖家丁出塞捣巢,靠“偷窃零贼”以邀功赏。

到万历时期,女真人崛起后,明廷又从各镇调集家丁前往援辽,亦将希望寄托在这些训练有素的精锐家丁手上。

由此可见,家丁在明代中后期的军事作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史·刘文炳传》曾记载了一个故事,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即李自成攻陷北京城的前一天,崇祯帝紧急召见了勋戚新乐伯刘文炳和驸马都尉巩永固,问:“二卿所纠家丁,能巷战否?”文炳以众寡不敌对,帝愕然。

首发&:塔>-读小说

亡国之日,崇祯帝尚将背水一战的希望寄托于勋戚所豢养的家丁,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末依赖家丁作战的事实。

这明朝将帅家丁是明代军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家丁最早可追朔至正统年间,当时是以将官役军开垦屯田的形式出现,尔后遭到朝廷禁革,但武官隐占卫所军士的现象一直存在。

到了正德时期,家丁被用于军事作战,逐渐被朝廷认可而合法化。嘉靖以后,将帅家丁发展兴盛,种类也日趋增多,成为明朝边境作战的中坚力量。

家丁的来源经历了由单一的卫所军士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变化,方式上既有抽选营军组成,亦有另行招募。

各将帅的家丁的管理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其生计不仅仰赖将官,而且武将子弟可以继承部下的家丁。

家丁除了冲锋陷阵外,还时常被将官派遣执行哨探任务。

其实家丁的粮饷与普通军士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除了食饷外,家丁还有“捣巢”“赶马”等其他生计。家丁发展到后期,也产生了冒功、冒饷等问题,加重了明廷的财政负担。

明后期的将帅家丁以辽东最盛。万历时期,辽东镇的家丁数量庞大,与辽东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辽东镇的家丁主要集中在总兵驻扎的广宁镇城。

李成梁部下的家丁被编为“前锋外”和“前锋里”两个部分,其编制与一般镇成营兵基本一致。辽东家丁的服役方式经历了从更班制到帮贴制的变化,后因军民抵触,遂出现了以高薪“厚养”家丁,才有了家丁粮饷“过额兵十倍”的说法,不过家丁须终身服役。

辽东的家丁多出身于各卫所的舍人、舍丁和余丁,这与辽东以军籍人员为主的特殊户籍结构有关。辽东的很大一部分家丁通过积累军功跻身武官队伍,体现了军功对于明代边镇社会阶层流动的促进作用。

首发&:塔>-读小说

家丁在战争中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而且它的机动性往往能出奇制胜,危

难时刻也能护卫主将的安全,在与蒙古等游牧部落频繁的小规模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明后期的家丁作战体制也导致明朝军队偏重家丁、轻视训练,善于游击、短于大战的弊病,这对于军官培养、士兵成长以及军事指挥都是十分不利的,无法应对后金(清)这一强大力量的崛起。明季辽东军事的失败,家丁这一军队体制无疑负有重大责任。此外,家丁体制也是明末武将跋扈的重要基础。

总体而言,与其他时代的类似兵种相比,明代将帅家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较大的特殊性,具有将帅私属和国家额兵的双重属性。

这家丁在明末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就连毛文龙初到辽东之时,第一个担任的官职就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家丁队千总。因此毛文龙自然有样学样,收养了大量的义子养孙充做家丁,这也是毛文龙极其倚仗的军事力量。

仅在此时的龙川,毛文龙手下不过一千二百余名兵力,其中就有三百多名的家丁。

……

书归正传,毛文龙带领手下众军官将来到松原岭之后,全都吓了一大跳。毛文龙领着军民在龙川附近驻扎也有过一段时间了,这松原岭他们也都十分熟悉。不过,这眼前的山还是松原山了吗?几日不见,这松原岭完全由一座贫瘠的小山变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

此时,整座山的树木枯草,都被一扫而空,这当然是为了防止后金军队在进攻的时候放火烧山。

众人开始从山脚往上走,这山,似乎变得比原来更加陡峭一些了,而且到处都是深深的壕沟陷阱,这壕沟下,皆有大量原木削制而成的尖锐的木刺,一旦有人掉下去,定然会被穿透胸腹而死。而且这些陷阱都随着山体,掩饰得颇为巧妙,每个陷阱前面都有一道缓缓的矮墙或是土堆遮掩,从后面看是看不清的,一旦想要攻山的士兵打算跳过或是大步迈过去,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首发&:塔>-读小说

其实严亦飞本来想将上山的前坡改造的更为平缓一些,好让后金军队的指挥官在这段山地尽量集结兵力,以便山上的鸟铳和火炮更好集中杀伤。不过考虑到此时自己手中只有不到二百杆鸟铳和两门佛朗机小炮,未必能形成足够严密的火力网,因此严亦飞放弃了这种打算。

这些壕沟陷阱之间,也都是设计的不规则分布,但是却保证让能够登上山的道路上都有数个坑洞陷阱,极为难行。

这是为了防止后金军惯用的攻坚手段——盾车。若以后金军打算推盾车掩护攻山,那这上山的道路将让他们极其恼火,可以说是向前不是,后退不是,向左难受,向右也难受。他们不挖开无数的矮墙,不填好大量壕沟,就别想推着盾车逼到前面去。

当然,若是山脚处全都是陷阱壕沟,后金军不好进攻,石城军也同样不好出击,这就有违严亦飞守中有攻的原则,所以这松原岭的西南面的坡地,留有几条平坦的通道进出。石城军的将士若想反击,就可以从这几条通道出击。

这是第一道胸墙前的布置,到达了第一道胸墙的时候,却看见此处的山体突然变得陡峭了起来。这第一道胸墙在此处设立,也正是借助了这个地形。

毛文龙领着众军官只看见,在一处斜坡上,一道不高的矮墙耸立,约只到各人胸口处,不过却夯筑得非常厚实,胸墙后的士兵,可以依托墙体,对下方的目标进行射击。

不过这胸墙看似不高,却建在了一处陡坡之上,连斜坡带胸墙,该墙实际高出地面两丈多高,更不要说这胸墙前面还有一道深深的大壕沟,壕下也都放置了尖利木刺,这木刺前端用火烤过,尖硬无比。

就见第一道胸墙不远后又有一道斜波,斜坡上有矮墙,随后又有斜坡,又有矮墙。三道胸墙,顺着山势的起伏,一道比一道高,耸立在众人眼前。

看着三道胸墙构成的防线,此时的众人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做立体式火力打击。不过他们都明白,后金军每攻一道矮墙,便要面对上下三层火力勐烈打击,这让习惯将远程火力排成一排,一次齐射之后就带队冲锋肉搏的明末军官们,都是震撼不已。

毛文龙还注意到,这胸墙中间,开有几个空档,显然是为了己方出击所用,不过这些空档左右不远处都有两道类似城墙上的马面似的凸出地带。可以想象,若建奴大军攻击该出地方,就要面对两端火力的侧面打击。

首发&:塔>-读小说

包括毛文龙在内,众军官都对这种设计感到赞叹,各人由通道进入胸墙后面,往右面走了数步,进入第二道墙,又往左面走了十数步,进入第三道胸墙之后,这是一处较为平缓的坡地,约有二、三十步宽。

在这里,有一些临时搭建的草场和帐篷,作为士兵的屯兵及休息之处。

快到山顶的时候,众人看到一个简易的炮台,上面布置有两门佛朗机小炮,炮台建在山顶,视野开阔,从这里可以附视全山,在这里开炮,一定可以有效对山脚,甚至是龙川城内的敌人进行火力打击。

众人最后又到山的东面处,那边只建有

有一道矮墙壕沟,不过松原岭的东面十分陡峭,后金士兵若从该处爬上,大半也是落得个摔死的后果,就更不要说发起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