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未来十分钟 > 第三十六章 变本加厉全文阅读

梅社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立即让发行部通知北上广深几个大城市的经销商,新的发行政策。这下可激起了众怒,经销商们立即表示,15%的配报不能接受,本来卖报纸就是数分分钱,利润不高。再这么搞的话,按照报纸平时的销量,算下来就完全没什么赚头,有规模小一点儿的,可能还要倒亏。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要么全部代/销,要么就一份都不要。

发行部主任急得直冒汗,向梅立华反映了这个情况。但梅立华这回好像也铁了心要和经销商干下去,或者是吃定了那150万,表示绝不让步。还要求发行部全体员工出动,与经销商谈判,或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忙乎了几天下来,除了几个关系特别好的经销商,看在合作多年的面子上,勉强答应先试行半年以外,其它都表示明年不再发送《城市消费报》。这样,算下来,第二年的发行量整体下降了17%,成为创刊以来第一次负增长。

吴居德听说这事,牙都要笑掉了。真是在机关财务室抠门习惯了的小妇人,把一点蝇头小利看得这样重。这样的行事风格,以后不知道还要闹出多少笑话。

没想到梅立华又开了一个编辑发行的联席会,邀请他也参加。还在会上大放厥词,说这次经销商抵制事件,充分说明报纸内容在大城市没有竞争力,采编中心的视野和质量都有问题,应该要彻底整顿。

她这手伸到了吴居德的地盘,叔可忍婶不可忍,吴总当即在会上也发了飙,指责她外行冒充内行,以财务的思路搞业务,是要出大问题的。

两个人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吴居德气愤地对夏其和江北燕说:“据我所知,没有哪个大企业会使用财务出身的CEO,他们的职场经历决定了他们狭隘、保守,缺乏开拓精神。一味抠成本,对报社的业务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两人连连点头,夏其暗笑,吴总这话说得有些绝对,据他所知,国内有几个大型门户网站的CEO就是财务出身,而且也干得不错。不过,管理者大都是销售出身,这倒是事实。在这方面,他肯定会坚定地站在吴总一边。

吴总又叹了口气,表现出对报社未来极为担忧的神情:“发行量下降,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报纸影响力和广告效果都会受到影响,采编中心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你们两个下去商量一下,明年一定要拿些重头报道出来,从内容方面挽回一些损失。”

末了,他神色沉重地喃喃自语道:“让一个外行来领导经营部门,相当危险,相当危险呐。”

梅社一旦出手,便一发不可收拾,很快,财务部制定了新的报销标准,比原来的严苛了许多,比如重新规定了出差标准,比原来的下降了不少;乘坐飞机需要提前申请,由分管副社长或副总编亲自申批;购买办公用品和礼品严禁使用现金,否则即使有购物发票也一律不予报销,需有转账和刷卡凭证;会议必须有每个参会人的签到原件等等。财务部还成了内审组,专门负责对采编中心的费用进行审查。

谢洪意也头大了。正好在新规实施前几天,他以编辑部的名义买了三台索尼的新款笔记本,给商委几个主要领导作为新年的贺礼。当时时间紧,也来不及在报社借钱,自己花了两万多块在电脑城买的,因为刷卡要交手续费,这笔钱没发票,他舍不得自己掏腰包,就直接付的现金。回来听说财务的新规定,当时就傻眼了。

他找到梅社想要通融一下,没想到被拒绝了。梅社也很为难:虽然谢洪意是自己刚收的心腹小弟,但如果新规刚出来就破例,那岂不是让大家看她的笑话。她想了想,还是安慰谢洪意说:“这笔钱先放一放,实在不行我们从广告部的回扣里走。”

谢洪

意先忧后喜,梅社连广告回扣这么私密的手段都告诉了他,显然是把当成了自己人。这是区区两万块买不来的信任啊。他喜滋滋地答应了,回到座位上还在痴痴地傻笑,旁边的江北燕看他脸挤成一团花儿的样子,纳闷地想:“这家伙又出什么妖蛾子了,这么开心?”

梅社所到之处,当真是风声鹤呖,寸草不生。她又要开始动手抓广告了。消息一传出,广告部人心恍恍,连驻外地的业务员都纷纷打电话回来询问详细情况,生怕这把火烧到他们头上。

还好,等她的第一个方案出来,那些无比紧张的广告部员工都松了口气——梅社抓广告,原来首先是要拿釆编中心做文章。

这个方案的名称叫《软性宣传内部控制办法》。她觉得,《城市消费报》上刊登了很多产品信息和企业专访,但这其中涉及的大量厂商并没有在报纸上投放广告,那为什么要对他们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报道宣传呢?

在新的办法中,她认为对这一类没有投放的厂商,除了批评报道以外,不应该允许出现相关的文章。否则,这些厂商认为不投钱也有报道,跟本就不会考虑再做广告了。更甚的是,她宣布由财务内审小组对每期报纸涉及的产品字数进行统计,必须和广告比例挂钩,也就是说,广告做得多的厂商才能在文章中提得多。

这个方案一公布,在采编中心掀起了轩然大波。《城市消费报》本身就是一张消费导购性质的报纸,内容上必然要涉及大量的企业和产品,但报社在管理上一直注重让经营和内容分离,互不干涉,虽然有一些配合投放的文章,但在多数报道上能尽量做到客观和公正,这也是近几年来报纸很受读者欢迎,得以迅速成长的原因。如果厂商不做广告就不提他们,或者广告投得多就写得多,那成什么了?用吴总的话说,不如改名叫《西洲广告报》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