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网 > 其它小说 > 日记引领我用文字说话 > 第三十三章 注重医疗为中心全文阅读

随着医院的发展,院里申请了报刊号,并成功印发了院报。于是我的文章也时常在这里出现。

1998年6月0日

我眼中的医护人员

时光的流逝,让人随时领略它的不可逆转性。与医务人员朝夕相处五年来,他们的所言所行已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尽管我的观察是单方面的,我所能深入了解的还不是所有人,但他们的酸甜苦辣,已渗透到我的欢乐忧愁中。

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到的医务人员范围比较广泛。看着医务人员不分昼夜辛勤忙碌的身影我心疼;听说他们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成功我振奋;而每当接待到愤怒的告状者,看到我们的服务不能让人满意,个别人的言行甚至可能将患者拒于门外之时,我从心底里着急。然而,我还是要说,我们的医护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是神圣的,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没有辜负“白医天使”的美誉,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长和技术,用热心温暖了患者,用医疗手段解除了许多患者的病痛,他们把健康和希望带给千家万户。

我们的医生,是没有准确作息时间的:除了上满八小时外,他们还要担当节假日的值班。不论上、下夜班,每天查房必不可少;在岗期间,检查、治疗、写病历、下医嘱、开处方、做手术,一项一项的程序,哪一个都不能轻视,一个又一个病人接踵而至,哪一个也不能马虎对待。下班后,他们并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舒展疲惫的身躯,松驰紧张的神经。而是在匆忙处理完日常家务之后,打开业务书籍,针对难点疑点,查询资料;学习报刊杂志,汲取科技精华;准备学术论文,提高理论水平。往往在夜深人静、人们正在甜蜜酣睡之时,他们却被电话铃声或BP机的鸣叫声或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匆匆赶到医院抢救危重患者。他们的睡眠难以保证,以至影响家人的休息。一对优秀医生的孩子在报考大学志愿时拒报医大,理由很简单:跟着父母,没睡过多少安稳觉,如果自己当了医生,那就一辈子没有好觉可睡了。其实,作为医生的苦辣他们才体会了极小的一部分啊。多数患者还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治疗,但个别患者或家属不听道理、宁信广告不信医生,为让他们明白药品和本身疾病的关系得费很多唇舌;有的患者过分相信自己身体的抵抗力,不遵照医嘱休息和治疗,为保护他们的健康要耗费很多精力;还有的为了尽快退烧或止痛,命令医生做这做那,让医生左右为难:既怕患者及家属的急躁情绪给来院就诊的其他患者造成误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又怕盲目退烧或止痛掩盖了真正发作的病灶,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人民的生活水平、保健意识不断提高,但疾病却毫无退却之意。旧的还没完全征服,新的症状又出现。前进的路程曲折坎坷,做医生的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他们每天都在为医疗保健事业的更快发展做着积极地努力。

我们的护士清纯、亮丽,每天都准时出现在患者面前。实际上,她们的工作是又脏又累:外伤的污血、溃烂的脓疮、呕吐的脏物都需要她们来处理;医嘱、三查七对等制度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扎针、输液虽算不上高精技术却也是众人嘱目;换被罩、铺床单、量体温、送药等重复性劳动枯燥乏味。然而她们中的大多数始终保持着整洁的外貌、轻盈的体态、干练的作风、温柔的话语、得体的微笑,她们是患者时刻也离不开的。4小时的轮流值班,使她们不能像常人一样昼睡日起:孩子上学、全家吃饭只有在她的休息日才能照顾一时;不管身体怎样,不论情绪如何,只要在岗位上,就要随叫随到。更让我于心不忍的是看着十几岁的小女孩单独值夜班:处面是漆黑的夜,病区内是需要照顾的患者。太寂静会感到孤独,可是太嘈杂,一定又是有危重患者,这一夜就别想有片刻的休息时间;还有技术演练时,你在我身上练扎针,我在她臂上练输液,真是目不忍睹。正常工作之余,好多护士还在学习各种知识,以求获取更高学历,掌握更多技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她们是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当然,患者欢迎的是每时每刻都尽心竭力提供全程的耐心、细致、周到、温暖服务的优秀护士。我相信,这样的护士是会越来越多的。

没有病人的医院只是摆设,没有病人的医生也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医务人员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目前,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环境正逐步建立,医务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及其责任心将在这里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发挥。

007年10月日

平静见伟大兴奋也潇洒

游龙潭峡,我们单位酝酿了很长时间,那天终于成行。

由于接近深秋,游人已见稀少,我们沿着缓缓的坡道逶迤前行。

耸立的山峰,细小的水流,一派静谧在其中。

“拦霸墙”、“仙人床”吸引我们驻足片刻,忽然传来的流水声又诱导着我们急寻源头。

“快来呀,拐过弯就到了!”前头带路的发出信号,我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忽然看到医生同事们往回走来。随后他们关切地围上一个人连连询问:“你是做什么的?这里有你的家人吗?有你认识的人吗?你们的导游跟上来了吗?”

除了听说他是随团来的,其余都是否定的。

我没看出这个人有什么不对,可是忽然间他就软软地瘫到了地上。

医生们还在问着:“你以前有什么病吗?身上带着药吗?”

他说话开始断断续续了。他说有高血压病,右手刚往上衣兜比划一下,就无力地垂了下去。

“他的右上衣袋有药,赶快掏出来!”医生们准确地判断着。

果然有一些黄色的药片,可是医生看了一眼就熟练地说:“这药来得慢,不管用的。”随即把药又放回他的口袋。

“谁有速效药?”急促的喊声无人响应。我猛然想起医生嘱咐我随身携带的药丸:“这药行不行?”“行。赶快给他服上!”

一瓶药倒进去多一半,不料病人这时已双目紧闭,呼吸急促,而且只呼不吸,嘴唇憋得青紫,药也喷出来一部分。

“快,掐人中!”腿放平、背垫软、头枕上合适的包,一粒粒药丸又塞入嘴里。山峦间的河床俨然成了抢救室。

一秒、两秒……

“瞳孔没有扩散”,“脉搏开始减缓”,“呼吸已见平稳”。参加抢救的医生们一个个报着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时我才仔细看了一下,这个临时的抢救队伍组成人员有内科医生、外科医生、皮肤科医生,还有药剂师以及功能科的医生。他们平时很少碰到一起。各自岗位不同,遇到突发情况竟然配合得这么默契。

“好了,没有生命危险了!”随着一声肯定的结论,在场的人全都松了口气,我那被惊吓得“嘣嘣”跳的心也落到了实处。

果然,没用多久,病人的嘴唇颜色变淡了,呼吸正常了,眼睛也睁开了。

“我在哪里?”他像电视剧里时常表现的那样问着。有医生对我解释说这是暂时失忆的表现。

“我的相机呢?”在明白了具体情况之后,他想到了自己的物品。得知刚才的情况,见到完好无损的相机、背包,他虚弱地用语言表达了谢意。

这时,我的医生同事们才想起还没去源头呢。

“留下人守护,其余的人可以继续前进了。”我们的带队领导做出了决定。

在龙潭峡的源头,我们留下了集体合影。可是这个合影是不完全的,因为总得有人在病人身边守护。

回来的路上,我们移动得缓慢。在搀扶病人下山的同时,给他水、鸡蛋,让他适当休息并补充体力,给他讲以后的注意事项,给他介绍及时检查治疗病情的必要性。直到把他安全送到来的车上,还建议导游提前结束游玩,尽快送他回去。

这是我到医院工作以来,第一次面临现场抢救。眼看病人状况危急时感到惊险甚至恐惧,在他睁开眼睛、重会讲话,还能在人们的帮助中站起来、走回去时又感到十分的喜悦、兴奋。

我希望医生同事们好好给我讲讲这些,可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淡淡一笑:“这种事很平常,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是常常能遇到的,真的算不上啥。”对他们的拒绝我没有感到失望,反而从他们的平静中感受到了医生职业的崇高、治病救人的伟大。

一位年轻的医生被我抓住了,因为我看出他和我一样的振奋,更因为亲身参加抢救而充满了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他告诉我,今天这个病人很危险,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人,很可能会危及生命。他还告诉我,他虽然年轻,却也参加了很多次的抢救,就连抢救无效眼睁睁地看着走到另一个世界的人也有十几个了。不成功的无奈和成功的喜悦时常伴随着他们,也激励着他们在职业的生涯中继续走下去。

看着聪明洒脱的小伙子,我为医生队伍的不断扩大、医生职业的持续发展感到欣慰。

008年月5日

医务同事,请多保重

近期,作为住院患者家属,深入接触了我院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感慨颇深。他们急患者所急、解患者之难、救患者之危的医疗行动让我心中踏实;他们详细问诊、耐心检查、细致分析、对症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他们和蔼的态度、平和的语言、严谨的作风、规范的程序叫我心生感动。然而,他们或这儿或那儿、或轻或重带有疾病的身体令我为之担忧。

从外表看,他们和每个职工一样上班、下班,照顾老人,抚养孩子。但是他们的内容和普通人却完全不一样:上班前,他们要熟悉自己管辖范围的病人情况。到班中,要立即查房、下医嘱、写病历、召集会诊,有针对性地治疗。下班后要查找资料,为所遇疑难问题寻求解决答案;要学习新技术,掌握同行业发展进程。晚上,要随时接听急诊电话,争取尽快登上门口等待的急救车。星期天早晨仍要雷打不动到院查房,节假日也不能走得太远,他们的行踪必须让上一级掌握。总之,他们的时间不只属于自己——因为他们是住院医生。

她们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多种情感,然而工作中她们必须保持微笑。不论昨晚有没有休息好,今天早餐有没有吃饱,家里是否有孩子哭大人叫。只要在班上,她们就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铺床、发药、量体温,输液、换药;严格执行医嘱,随时和病人沟通,及时向医生汇报。中午按时交接班,晚上在医生稍事休息的时候她们还要等候随时可能到来的患者,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因为她们是病房护士。

他们的环境也和普通人不一样。乍一看,他们的环境挺好:装修整洁、操作电脑。但是仪器的辐射、噪音的烦恼、重复固定的动作让他们颇感疲劳。一日又一日,他们坚守在岗位上,有的为一批又一批患者摆姿势、做检查、出报告;有的在各种体液和切片中寻找蛛丝马迹,他们都在为医生的明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还有的利用各种仪器为一个又一个患者做理疗;也有的天天忙着从药架上找药、分药、点药、发药;还有一支身着深绿色服装的队伍,他们随时做着出车抢救的准备,对每位患者做出准确的判断、适当的处置。他们马不停蹄地为患者早日康复奔忙——因为他们是门诊、急诊医护人员以及医技、医药人员。

他们要接受上级的检查指导,完成领导交办的每项任务;虚心学习本行业经验,汲取同行的教训;培养下级人员,做好带教工作。要做课题、写论文、参加考试、接受考核,为晋升职称做准备。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做好多种记录,迎接各项检查。更重要的,他们每天要用温和的态度面对每一位患者和家属,尽量用及时、准确的答案来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且,面对目前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他们要解释、讲解、提建议,很可能还会忍受一些误解、误会和委屈。

我的医务同事:从我到医院的那一天起,就看到你们每天都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送患者。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十几年过去了,我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疲惫,从你们的头上看到了白发。今天,又从你们偶尔捶腰揉肩的动作中看到了劳累,从交谈中得知你们甚至也带有同患者一样的疾病——真让人心疼不已。

我的医务同事,希望你们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像常常督促患者定期体检一样明确自身健康状况;像及时为患者下医嘱一样对自己的病症做好疏理;像检查患者是否按时服药一样看看自己坚持得如何。

总之,我希望岗位上忙碌的你神采奕奕;患者面前下医嘱的你神圣无比;患者家属眼中的你顶天立地——别忘了,它的基础是需要一个好身体。(未完待续)